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堂上的“动静”结合之创新教学模式

时间:2024-04-24

王丽芹 常保健

摘要:为响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号召,以课堂教学为视角,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更好的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文章以《国际结算操作》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教学+模拟+评价”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课堂上的动与静相结合,发挥学生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教师积极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4-02

为积极响应、推进、实施工学结合这一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充分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特点,教师应从课堂教学方法入手,积极创新,改革教法。

一、教学新模式初探

教学新模式应本着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强市场适应能力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体现高等职业院校“技能教育”、“就业教育”的办学思路,提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提出背景。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在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结算操作》这门课程,经过之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学基础》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得知:仅仅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太过局限,毕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希望能够有实践的机会。

其实学生的反映是在意料之中的,处于内地的实际情况,不允许有太多的企业实践,学校的实验室又有限,这一专业的实验软件只有一套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后续还有《外贸单证操作》、《报关与报检实务》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怎么办?怎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实践化、应用化?成了专业老师脑中缭绕不断的问题。

(二)方案雏形。

面对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严重不符,我作为这一专业的教师,开始思索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何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的要求。我向学院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之后,学院领导极力支持,建议创立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这一问题,其实不是国际结算操作这一门课程有这样的问题,其它课程也有。课题组研究决定:以国际结算操作为教改对象,先试行。那么模式选什么呢?经过多次的课题讨论,筛选后确定工作过程循环式教学,命名为“教学+模拟+评价”教学创新模式,即采取学生前期理解教学内容、开展模拟演练、自我评价过程型循环的教学模式。

该模型的探讨也请了两位专业知识扎实、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参与。最终结合学生的建议和相关资源的允许,创作出“教学+模拟+评价”这一教学新模式。

二、“教学+模拟+评价” 教学新模式试行

“教学+模拟+评价”教学新模式就是根据课程的性质制定相应的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实践本课程知识的一种工作过程循环模式,能够实际解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模式。实施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

该阶段在学习课程初期开始实施,具体形式可灵活掌握。专任教师在课程初期向学生们宣布整个课程计划,即学生要在本课程的学习期间完成理解“教学”内容、开展“模拟”演练、自我“评价”等几项任务。

在学期初要进行小组分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得到实战锻炼,在小组分配这一环节,应该特别注意。该模式要求小组分配采用抽签法,俗称抓阄。就是将一个班若干名同学分别设置若干号码,并将号码标注到采制好的标签上,每个标签上将出现两个号码,前者代表小组号,后者代表该组的成员次序,位于某次序的成员负责项目的特定任务。之后,将标有号码的标签一并装入暗箱,由同学们依次抽签,来决定其所在小组以及他应承担的任务。之所以采用抽签的办法,是为防止关系好的同学或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刻意要求在一个小组,如果这样,那么就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处理与“陌生人”之间、陌生环境之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此外,随机性组合,能够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锻炼学生处理随即事件以及与“陌生人”协调配合的能力更有利,更能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小组形成以后,由该组成员民主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整个团队的协调,该小组整个模式操作过程的监督与督促,以及和老师之间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实践告诉我们,在采取了这种方式分组后,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将学习状态比较好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使每组的能力相当,消除太大偏差,以免出现某些小组因不能胜任任务而退出或积极性受到打击。

如果条件允许,如班级人数较少,可以从学期初就让学生按分好的小组排座,这样方便小组内及时的沟通交流,也可易于开展课题临时性的课堂讨论。

(二)实施。

在学生被告知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之后,学生就会有主动筛选课题知识的动力,尤其是在模拟演练之前,会侧重于自己任务内的内容的掌握。每一次的任务都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循环。

1.理解“教学”内容。专任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要合理,要求结合学生在第二阶段开展的“模拟”演练所需知识信息,故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业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示学生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操作细节。

如在讲到某一操作环节时,两个角色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什么?电话还是电报,这些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能注意不到,但是到模拟演练时却必须用到的知识;还有与合作方的相关谈判,是英文还是中文,都是考虑到这些细节。

2.开展“模拟”演练。《国际结算操作》课程分为三部分:汇款、托收、信用证,难度依次增进。在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演练,教师主要观察学生对整个流程的掌握程度,注意在细节上的指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熟悉付款的过程和思路,为下阶段完成高质量的付款流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一般情况是在教学内容结束后隔一个星期开展模拟演练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此阶段要做充足的准备,比如准备模拟过程中要用到的辅助工具。在学生准备期间遇到的任何问题,教师都应及时解决,以保证模拟演练活动的成功高效地开展。

教师前期知识及技能的指导,也能够扩大他们的视野和思路,为模拟演练搜集更多的素材,使得这一阶段更加符合实际,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自我“评价”。以上步骤完成后,要求每位学生写自我评价或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后由教师和学生骨干一块儿讨论,向各组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熟悉。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们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出调整,为下一阶段自己完成更符合要求的付款流程作好铺垫。

自我评价的结果要和全部同学分享,既是自查又是督查,两手抓,能够保证结论的正确和公平性,对学生自我的发展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切实反思,回顾模拟演练的过程和思路,为下一次完成高质量的循环流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总结应在每一循环过程结束之际,由教师和学生骨干及时总结学生的不足,以便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建议和进步。

学生的自查往往不够充分,俗话说:旁观者清。在分享了学生自己的评价之后,教师和学生骨干要对学生的反应做更深入的剖析,给学生提出更实际的问题,以便其得到真正的提高。

该课程最终要有一个考评,考评模式建议选择考查,让学生小组选择流程,结合之前参与的模拟演练和同学老师提出的建议,综合展现给大家一个总结后的自己。

评价采用公开评价的原则。在学期期末最后的一到两次课,由老师及各组组长负责安排评价课堂。即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用5分钟的时间来讲解本组的选题、准备、角色扮演和演练思路,包括最初的思路、开始的设计、讨论的过程、方案的确定、角色的形成及最后的定稿。

评价的过程,为体现公平,讲解的顺序由小组组长抽签决定,评委由代课老师及各组组长组成,评分采用十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评价标准及分值:

(1)仪态大方,准备充分,表达自然流畅;(1分)

(2)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有效果;(2分)

(3)角色的分配合理,扮演真实;(4分)

(4)过程具有实效性。(3分)

该得分占总分的70%(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小组成员的最后得分还要结合其前的表现,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模拟演练的实际表现、自我评价的实际契合度等,两方面的评价相结合,才是小组成员的最后得分,也是最终评价结果。

三、总结与推广

“教学+模拟+评价”教学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们创新与实践的需求。

普通的教学模式,无非是课堂教学,试卷测试,形式单一,没有创新性,学生就会缺乏对知识掌握的兴趣。因为,他们在整个的学生生涯中要做无数次类似形式的学习和考评,不是要死记硬背,就是翻看课本,学生根本达不到动脑、练脑的要求,也就不会达到大学生学会创新的要求。

“教学+模拟+评价”教学新模式之所以有其创新性,是因为该模式符合高职教育所要求的工作过程导向式教学的要求,同时其创新性还从以下几点可以体现:

(1)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促使学生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精心研讨,积极论证,所有方案要优中选优这一过程。

(2)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现出团队间的合作精神,强化理论知识,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角色分配与协调的能力。

(3)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将各专业知识更好的融会贯通,进而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

(4)项目实施过程图

“教学+模拟+评价”教学新模式的实施,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无论是课堂上小组的讨论,还是课下组长及组员与老师的探讨,都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现阶段该模式已经推广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商务英语和物管理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教学中。

该模式的实施在学生和专任教师中都反映较好。有的同学说:“这才是专科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天天学理论,没有实践的机会,哪能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啊!”,也有同学说:“在刚学习国贸专业课程的时候,想着应该很实用,可是当真正上这门课了,才知道,都是理论的东西,一点不实用,上课也没好好听。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又重新认识了国际结算这个课程。从我们小组一起准备模拟主题的过程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重新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和别人之间的配合,使我的交际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我从这种考试方式中获益匪浅!”。不仅学生如此反映,就是老师也发现,实践循环模式的实施,激起了学生对这门课程极大的学习热情。

在第二届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初,老师就会将学习演练模式给学生介绍一下,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好在学期之初就着手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到每一阶段模拟演练创作的时候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也可以明确学生们本学期对本门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王丽芹,1985年生,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旅游经济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