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时间:2024-05-30

王春华

渔业论坛

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王春华

改革开放以来,淡水养鱼在帮助农民致富和推动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淡水养鱼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加上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淡水养鱼的利润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户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对于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供农民朋友参考。

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

1.大范围推广现代养殖技术

根据传统淡水养殖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引导渔民实施股份制合作制,并引进先进的养鱼技术,加大养鱼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淡水养鱼模式,提高淡水养鱼集约化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大范围推广现代淡水养鱼技术,发展更优化的淡水经济鱼类。

2.加强对淡水养鱼科学技术的研究

为适应现代渔业的经济发展,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国家应当注重对淡水养鱼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科研领域,加强对淡水养鱼和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例如,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淡水养鱼方面的运用。同时,应当积极与淡水养鱼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利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人才和研究成果,不断优化淡水养鱼科学技术,从而加快淡水养殖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

3.加快淡水养殖科学和技术的推广

加快科学和技术的推广,必须要适当的建立和完善淡水养鱼地区内的科技推广网络,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大量的研究经费,不断改善养鱼业基础设施,加快各种水产技术的推广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设速度。同时,应当不断优化养殖品种,掌握鱼类的生长规律、所需营养成分,以及各种鱼类病害的特点,不断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调整传统养殖方式,提高鱼类抗病害能力,改善养殖环境,大范围推广集约化养殖技术,从而提高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二、不断调整淡水鱼的产品结构

1.促进特种水产品养殖发展

在投放水产品之前,应当根据水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选取营养价值高,以及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和市场需求量大的水产品种进行投放。这样不仅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满足水产品市场的经济需求,也可为渔业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调整淡水鱼的产品结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要促进特种水产品(如螃蟹、草虾、鳗鱼等)的养殖发展。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渔业

根据鱼类养殖业所在的区域特色,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水产养殖,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当地鱼类资源的配置,促进渔业整体结构的调整。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注重当地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建立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水产养殖体系。不断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和健康养殖观念,提倡无公害生产,生产安全、高质的水产品。

三、注重淡水养殖收益管理

1.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改变传统的渔业经营方式和运作模式,制定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经营目标,发展渔业合作社等经济共同体,并不断扩大渔业生产规模。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渔业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合理降低渔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最后,还应当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提高各生产要素的技术含量,不间断地监控鱼类生长过程,不断完善养殖设备设施及养殖技术。做好科学养殖,科学经营,科学管理,并不断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2.发展均衡上市的养殖模式

发展均衡上市的养殖模式,要求养殖者根据渔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合理地扩大或减小生产规模。多数地区鱼类的养殖模式都是春季投入鱼苗,等待秋季再进行捕捞,这样容易造成渔产品上市太过集中,甚至会导致秋冬季节鱼类资源供过于求,从而导致鱼卖不出去,或是价格严重下跌,进而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采用均衡上市的养殖方法,放养大规格鱼种,提早放养从而提前出塘,避免水产品过于集中上市现象的产生。

3.发展淡水养殖保险

保险可为淡水养殖业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有利于减轻养殖者因自然灾害而造成养殖失败的经济损失,这种保险具有一定的经济补偿、资金通融和社会管理功能。保险费率主要由养殖者损失的严重程度及保险责任期的长短程度所决定,通常水产养殖是2~3年进行一次调整。而我国某些地区养殖业发生自然灾害而发生保险责任的概率通常为3%~5%。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我国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养殖者就必须要根据渔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促进特种水产品养殖发展,实施特种水产工程,从而不断调整水产养殖业的产业结构,同时还应当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发展均衡上市的养殖模式,发展淡水养殖保险,并不断注重淡水养殖收益管理。国家应当大范围推广现代养殖,加强对淡水养鱼科学技术的研究,加快淡水养鱼科学和技术的推广,从而不断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通联:310022,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石桥路永佳南苑72号 杭州市农业技术学校 手机:139898680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