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吴秋仙 江 山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 新 技术
吴秋仙1江 山2
2014年阜宁县渔业推广部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贴在该县引进河蟹池塘纳米微孔增氧技术后,实现了亩产河蟹70~100kg,平均规格150g以上,回捕率达80%以上。现将阜宁县中华绒螯蟹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
以新开池为最好,一般池塘亦可,面积10~30亩;水深1.2~1.8m,平均1. 5m左右;坡比1∶3~1∶4,底部有富含腐殖质的淤泥10~20cm;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便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四周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遮挡阳光和风吹;池底四周挖宽、深均为0.3~0.5m的围沟,池中纵横2~3条宽度不一的沟,以利河蟹栖息。另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水质良好。
清塘消毒要求在春节前完成,清淤消毒后曝晒15~30天。消毒方法:使用生石灰清塘,带水20cm,用量为150~200kg/亩全池泼洒,随即均匀翻耙底泥。也可结合使用茶粕除野,使用时用茶粕浸泡24小时,加20~30倍1%的食盐水效果更佳,泼洒浓度为20~30mg/L。
经过三年来的养殖实践,我们对微孔管增氧设施的安装设置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池塘微孔管增氧标准化设置技术。该技术参数为:每亩微孔管增氧机功率配套0.18~0.2kW,微孔管设置45~48m,总供气管道采用硬质塑料管,直径为60mm,支供气管为微孔橡胶管,直径为12mm。安装方法为: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高于池水最高水位10~15㎝,并贯穿整个池塘,呈南北向。在总供气管两侧间隔8m,水平铺设一条微孔管,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m远处,并用竹桩将微孔管固定在高于池底10~15cm处,呈水平状分布。以微孔支管为中线设置5~6m水草带,水草带间距为3m。
①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内侧,用加厚薄膜、钙塑板、铝皮围起,入泥10~15cm,高出埂面60cm,每隔0.5~1m设一桩支撑,最好在其外围四周设置网片,高1m。②过滤设施:60目双层筛网过滤进排水。③选择蟹种:宜本地就近选购蟹种,要求规格基本均匀一致,足爪无损(包括爪尖无磨损),色泽光洁,清新无附着物,呈半透明状的长脚长江水系蟹种。④放养前处理:先用池水浸泡2分钟后提出片刻,再浸2分钟后提出,重复三次,后用10~20mg/L高锰酸钾浸浴30分钟左右,或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再至塘口暂养后放入池塘。
1.放种前准备:水草在蟹种放种时已形成一定优势的可不设暂养区,未形成优势的要在蟹种入池前15天,用网片圈出占池塘面积1/10~1/5的范围作暂养区。待暂养区水草覆盖率达50%~60%时拆除暂养区网片。暂养时间一般至4月份,最迟不超过5月份。
2.放养模式:以河蟹为主,围绕食物链及水体环境改良,建立适宜河蟹为中心的多品种生态平衡关系。主养河蟹,套放适量青虾、花鲢、白鲢、黄颡鱼等。
3.放养时间:河蟹放种时间为11-12月份或2月至3月中旬,最迟不超过4月初,水温以5~10℃较宜。冬季放养要求在12月上旬前后结束。水位控制在80~100cm。其它品种与河蟹放种时间基本同步。
1.种草投螺:河蟹喜好栖息在水草丰富的水域。水草不仅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而且能调节水温,提供隐蔽场所,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和重金属,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污染。根据河蟹生态、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以伊乐藻为主,搭配轮叶黑藻、苦草等,栽植复合型水草,投放500kg/亩的活体螺蛳,并保持高温季节水草覆盖面积达50%左右。在水草生长管理中,伊乐藻生长过旺时,应适时刈割,即5月初伊乐藻生长达40~50cm时刈割去上部10~15cm,可获得较好效果,不但解决了高温季节伊乐藻水面腐烂的问题,而且可促使伊乐藻株茎在水中快速分檗,新生的茎叶脆嫩,对河蟹更具适口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伊乐藻的利用率。
2.青苔的控制方法:一是可以前期适当肥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对青苔的生长能起抑制作用。二是冬季放养宜深水位(80~100cm)越冬,至2月中旬(水温8~10℃)及时多次排水,逐渐降低水位至30~50cm,不仅有利于河蟹开食,而且有利伊乐藻及时生长,抢先形成优势种群,对抑制青苔作用明显。
3.饲料投喂:蟹种放养初期投喂小杂鱼、蚌肉、螺蛳肉和全价颗粒饲料;中期为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等植物性精料,以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后期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适当搭配水草、南瓜等饲料。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日投喂量以22:00时剩食量不超过10%为准。
4.微孔管增氧的应用:应用水质智能化监测系统对蟹池的溶氧、pH、水温进行不间断监测,同时对池塘总磷、总氮、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进行试验室测定,依据水质监测和测定结果,形成了微孔管增氧节能节水技术:高温季节微孔管增氧设施每天开启时间应保持在6小时,晴好天气下,微孔管增氧设施从凌晨2点开至次日日出,阴雨天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增氧时间;3-5月水深控制在0.5~0.6m,6-8月逐步调高到0.8~1.2m,9-11月水深稳定在1m左右,养殖期间每7~10天注水一次,每次10~20cm。应用该项技术,可实现年节电500度,节水300多吨,在实现节能节水目的的同时,确保了河蟹长期处于一个适宜、安全的生长环境。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积极采取清塘消毒、种植水草、选优放种、科学投饵和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一是注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采用“上下结合”的办法,每10~15天用PSB、EM原露等生物菌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同时用生物底质改良剂改良池塘底质。二是注重池塘增氧,在水草过密的地方拉通风沟,在微孔管支管处拉通道,以提高溶氧和增氧效果,提高河蟹的活力,增强河蟹的抗病力。
益林镇马家荡250亩蟹池微孔管增氧高效养殖基地,共产河蟹2.98万kg,平均规格约150g/只,实现产值210.52万元,获毛利130.21万元,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增产河蟹0.8万kg,新增产值48万元,新增毛利31.15万元;辐射推广4000亩,共产河蟹42.8万kg,实现产值3038.18万元,获毛利1685.93万元,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增产河蟹4.15万kg,新增产值655.52万元,新增利润452.48万元。
1.试验结果表明,微孔管增氧对蟹池底层增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由于是从底部增氧,蟹池安装微孔管增氧设施能够有效促进蟹池表层和中下层水体交换,减少病害发生,降低死亡率。有效地防止了池底厌氧层的产生,水底微生物的分解物迅速得以转化,有效地降低了塘中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抽样统计显示增氧设备的塘口,河蟹、鱼类病害明显减少,死亡率大大降低,比往年降低6~12个百分点。
2.河蟹养殖池塘中,各采样点随着与微孔管支管距离的增加,水草生物量也相应地有所减小,说明微孔管增氧设施与水草生长有直接的关系。微孔管增氧设施提供足量的溶解氧直接参与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反应,加快了悬浮物的沉淀,提高了水体透明度,促进了水草的生长,维护了池塘生态的良性循环。
3.节约能源。池塘中同样的增氧效果,其微孔增氧设施配置的动力功率仅需传统增氧机的2/3,其微孔增氧机开机时间是传统增氧机的2/3,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4.噪音小。能减少噪音对河蟹正常活动的干扰。
5.增产增收。使用微孔管道增氧后,河蟹摄食旺盛,饵料系数低,生长快,根据对比试验,使用微孔管道增氧可提高生长速度20~30%,降低饵料消耗30~50%,可增加效益30%以上。
6.对于微孔增氧设备的微孔管的维护与保养,PVC管子上的孔距与大小究竟如何最合理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也真诚的渴望得到各位业内人士的指点、帮助,从而使该技术设备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通联:1.224000,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水产站;2.224400,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林业渔业局水产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