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明宇家庭农场:挖掘农产品品牌价值 树立良好市场信誉

时间:2024-05-30

明宇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农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草市镇大窝棚村,于2014年注册成立,201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该农场以种植水稻为主,采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打造了“民和丰”大米品牌,不仅拓展了销路渠道,而且极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是清原满族自治县家庭农场的典范。农场主霍秘财是大窝棚村村民,1972年出生,高中学历,后来接受过水稻育养技能培训,是水稻种植的“老庄稼把式”。

农场目前共经营土地340亩,其中流转土地33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不考虑自家劳动力投入、临时雇工投入、自家机械折旧、产品包装费用的情况下,年种植水稻净收入将近70万元。农场通过采取雇佣会计记账方式,形成了良好的收支明细记录。农场生产经营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此外,霍秘财通过自家生产经营和收购散户粮食两种方式,能够储备粮食300吨—400吨。

农场通过优选良种、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打造品牌价值、拓宽销售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1.延伸产业,推动收入增长。农场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有效延伸了农产品增收价值链,创造了更大的种植利润空间。农场于2014年成立时购买了稻米加工设备,机房占地2000平方米,通过将带壳的稻米进行初清、清杂、去石、清尘、脱壳、谷糙分离、碾米、色选、打包等一系列工序,以最小的破碎程度将胚乳与其他部分分离,制成品质较好的大米,实现了农产品供给质量有效提升。通过水稻深度加工,进一步提升了水稻的附加值,相对于小农户传统的生产方式,农场实现了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收效果较为显著。

2.培育品牌,实现价值提升。农场于2014年9月申请注册了“民和丰”牌大米商标,采用真空处理技术、纸盒包装方式、标准化生产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大米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内在动力。农场主要生产“稻花香”和“超级香”两种类型大米,其中“稻花香”稻谷平均2.4元/斤,成品大米平均4.5元/斤;“超级香”稻谷平均1.5元/斤,成品大米平均2.4元/斤。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稻花香”和“超级香”两种类型大米分别每斤平均增收2.1元、0.9元,种植水稻年总收入近70万元。农场及时跟进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使得“民和丰”品牌大米市场推广成效显著,远销抚顺、辽源、通化、长春、通辽、天津等城市,树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规范流转,保障土地集中。农场自有承包地10亩,其余均为流转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目前农场共经营土地340亩,流转他人土地330亩,分为1大块、4小块土地,最小块土地20多亩,最大的一块土地160亩。当然,土地流转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的村民不愿流转,而农场的稻田用水和机械化作业必须经过该地块,农场主霍秘财通过请村委会从中协调、邻居出面说和、承诺优先聘用其到农场打工(支付工资100元/天)、提高流转价格等措施,终于将一些“插花地”流转进来,使土地集中连片,更加适合机械化作业。霍秘财通过采用“外部人员内部化”的方式,即“为不愿意转出土地的农户提供就业机会,以雇佣的形式将农户吸纳为家庭农场经营的一份子”,既实现了土地顺利流转,促进了土地集中连片,又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双方共赢。这种处理方式,为霍秘财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

4.农机作业,提升生产效率。集中连片的水田使先进农机设备的应用成为可能。目前,农场能够做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整地时,采用机械深耕早翻,使耕作层加厚,促使农作物根系发达,同时可以提高晾晒耕作层地温,杀死地下的害虫。在育苗、插秧时,采用机械育苗和插秧,使秧苗远近相应,后期长势整齐,便于田间管理。在秋收时,使用联合机,收割、脱粒一次完成。农场使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耕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农忙时具有较大优势,降低了农场的雇工成本。

5.改良品种,促进品质优化。农场主霍秘财深谙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只有选用良种良法,才能提升水稻品质,提高生产经营收益。农场成立初期种植老品种水稻,虽然产量高,但加工出来的大米饱满度低、口感差、市场不认可。为优化种植品种,农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需求量较大、口碑较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稻花香四号”,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其独特的香味和绵软的口感,深得客户青睐。2018年,农场又引进新品种——“稻花香早香”,给每个品种设立1个标准的实验田,为品种间的比较和新品种推广奠定了基础。

6.科学管理,提高水稻品 质。农场不断规范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和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记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科学种植方式和规范管理模式。在施肥方面,请农技部门帮助对耕地逐块进行测土化验,按照专家开出的配方施肥,切实提高化肥施用的准确性,减少化肥施用量。比如在插秧1周后,尿素每亩20斤—30斤,混合相应比例除草剂,合并一次施用。在用水方面,插秧时田间以“露泥”为宜,如果插秧后是天晴,则第2天复水;如果插秧后是阴雨天,则第4天复水,水盖泥即可;插秧后15天脚踩下田检查,脚迹周围有气泡冒出,必须继续排水,“露泥”至开裂后再复水,复水3天后再检查,直至“露泥”。采用“排、露、灌交叉结合”的方式,促进水稻扎根,避免后期倒伏。在用药方面,听从专家的指导,科学合理施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过量。

7.应用网络,拓展资源平 台。农场主通过加入天下粮友交流群、大米粮食信息群等微信群来获取市场动态、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信息,从而把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动态。通过微信群内互动,还能够解决一系列种植技术问题,并且积累有效的市场营销渠道,为增收拓展更广阔空间。同时,农场主不断跟进微信群中的信息动态,并通过微信群咨询在水稻种植、加工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有效沟通机制,为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增添了保障。此外,通过微信群互动拓宽了销售市场,建立了持续有效的销售关系,使得自家农产品供不应求。

8.增加投入,稳步扩大规 模。农场依托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断完善水稻种植和加工的设施设备,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农场共有拖拉机2台、收割机1台、插秧机1台、深松机1台、旋耕机1台,同时建有2000平方米的稻米加工厂房和1000平方米的粮食晾晒场,有一整套稻米加工及包装设备,有标准的水稻、大米仓储库房。此外,农场还新建了3座育秧大棚,总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能够满足农场水稻育苗生产的需求。通过不断增加机械设备加大建设投入,使得农场有了一整套完善的水稻种植、加工、包装设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农产品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