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语言生态学角度浅析语言特权

时间:2024-04-24

张荣

摘要:语言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将语言和生态有机结合,不只注重语言丰富性,更注重生态和谐性。正是由于语言多样性的出现,语言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进而萌发语言特权思想。

关键词:语言生态学;语言特权;表现;消除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99-01

语言生态学或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由语言学和生态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语言生态”这个专业术语由豪根于1971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特定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语言生态有别于自然生态,它受人的自主性支配,语言生态的发展走向由人起决定性作用,语言生态的变化则是由社会条件和掌握主动权的人的活动而造成的。简言之,人是语言的动物。

一、语言特权

语言特权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在语言活动中对待某种语言的基本意见,或者是产生的某种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并由此而形成的语言倾向。“特权”是指政治上和经济上除法律制度之外的权利。由此看来,“语言特权”即指在语言上所占有的优于常人的权利。世界上所有人都具有同等使用语言的权利。但由于存在着语言不平等,就会使某些人拥有语言特权。在世界范围内而言,这主要表现为优势语言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语言特权,并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而针对特定国家而言,这主要表现为掌握主导权的人在相关决策、决议中使用语言的权利。语言特权的滋生会使语言生态失衡,从而使语言发生畸形变异。

二、表现

语言特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以及人的自我发展程度都影响着人的语言表现力。历史的兴衰、社会的更迭、阶级的此消彼长都导致语言特权倔强的生长。

(一)古代社会

语言特权并非是一个新生事物。从社会产生之日起,它就隐性存在。古代社会奉行君主专制。君主就是语言特权的统治者,他将王公大臣分为三六九等,形成不同阶级,各个阶级拥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阶级的出现使语言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①不同阶级的人的离世设定不同的名称,天子的离世对整个国家而言尤为重大,名称庄重而威严;随之而来的诸侯、大夫,名称逐渐简略而通俗;处于底层的士和庶人名称更为简单。层级划分异常明显,等级森严。

“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埽洒。”②送女儿嫁给天子与国君是家族的荣耀,而送女儿嫁于大夫则是埽洒。备百姓、备酒浆、备埽洒依次看来,均与对方身份息息相关。一方面可以揭示当时不平等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也可突显女子身份的卑微。

(二)现代社会

一战前,法语是事實上的国际共同语,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世界处于一个全球语言系统之中,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因不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不同,语言的功能及效应也产生区别。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英语所占比重最大。无论是在美属殖民地,还是一些普通国家,英语都被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来学习。在殖民地范围内,强势语言凭借自身优势剔除弱势语言而成为官方语言,这是一种被动靠拢,比如南非;在普通国家,鉴于美国超强的国际影响力,促使本国人民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这是一种主动靠拢。

近些年,美国经济走向低谷,中国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使得“汉语”迅速占领世界舞台。“汉语桥”促进了中俄两国友好往来,汉语成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③孔子学院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能力、交际策略等教育内容囊括其中。孔子学院致力于传播汉语言文化以及为各国提供教学资源,他们不仅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以软实力彰显中国风范。

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特权是针对个人而言的。这主要是指某些人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占有话语控制权。2011年10月6日,河北大学校园内主人公飙车撞人后,并未及时救助伤者,也并未致歉,公开叫嚣:“我爸是李刚!”(李刚原为某公安局副局长)这个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个人依靠独有的社会身份,将语言特权发挥的淋漓尽致,这种畸形的言语行为导致了语言变异,进而产生语言暴力。语言是思想的象征。对于特权观念催生的语言暴力,虽残留着封建社会的因子,但仍存在当代人的意识形态中。

三、消除

语言特权的存在限制了整个国家平稳的发展。因此,消除语言特权是必然的。消除语言特权首先必须摒弃特权观念。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仍有部分少数民族人口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其中明确提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并未剔除各民族的本族语,因此,各民族都能保存自己的所属方言。民族虽有大小之分,但语言无优劣之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教育、广播影视、网络视频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西藏。藏语言文字在西藏被广泛使用,这与本民族对母语的忠诚感密不可分。西藏自治区成立伊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规、决议,自治区人民政府所下达的官方文件或所属文件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中小学也推行“双语”教学,相关公共场合的标识均使用藏、汉文字。西藏电视台每天播出大量藏语专栏节目,深受藏民喜爱。藏文图书报刊发展很快,全国有中国藏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等九家出版社出版藏文图书。

语言特权的出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演变、消亡都是语言进化和规范化的体现。从语言生态学角度看,语言特权的消失将维持语言生态的平衡。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导致语言资源的流失,文化内容的减少。

注释:

①《礼记﹒曲礼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礼记﹒曲礼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数据来源: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官方网站(www.hanban.orz)

参考文献:

[1]杨天宇. 礼记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2]冯广艺. 语言生态学引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

[3]宁继鸣. 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