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江平,段慧
九华佛茶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江平1,段慧2
(1.安徽双园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池州 247000;2.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九华佛茶文明传承具有时代性、个异性、思想性研究价值,从中揣摸自然美、朴素美、和谐美精神融机;应取之精华,用之精当。九华佛茶的创新发展就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市场创新为需求,技术创新为重点,促进环境驱动向文明驱动、物欲驱动向功能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充分发挥九华佛茶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难能复制的品位特征,“佛茶一味”的文化特色,使她走向“中国佛茶”、“世界佛茶”的振兴与辉煌之路。
佛茶;传承;创新;研究
九华佛茶文明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旨在跨越时空的历程,揭示尘封的记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新调整,率先构建生态文明新路径;促进观念、技术、市场的创新,推动茶叶经济绿色持续的发展,让佛茶融入社会进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佛教圣地九华山素以峰之峻、石之奇、松之秀、云之变、雾之幻、质之清著称于世。可谓:雾锁山门久不开,云绕群峰自徘徊,日上天台巳时过,香送茶园沐浴来。这里常年气象要素: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590mm、日照时数1700h、有效积温≥5000℃、极端低温<-10℃、无霜期>210d,时常云蒸霞蔚、雾卧茶园,四季漫射光、蓝紫光丰足。茶园土壤要素:为花岗岩成土母质的砂质壤土、有效土层>100cm、有机质>1.5%、pH5.6~5.8,微量元素和土壤微生物丰实、三相比协调、重金属含量适中,春茶采期地温保持在18~22℃。生物要素:景区始终保护生物多样性(即物种、基因、生态多样性),不断塑造景观多样性,茶园天敌不息地繁衍生殖,节肢动物和鸟类众多、有益昆虫自然控制着茶树病虫危害,无需使用化学农药,长年累月逐渐形成乔—灌—禾立体复合生态系统,自动维护生态平衡。茶区环境要素:山清水秀,空气质量、水质常年在一级指标,茶园枕藉在600~800m的溪边谷地,植被完好、绿色覆盖率>90%,茶树适度遮光,昼夜温差较大,无任何外来污染。以下闵园为例,该地域属九华山核心景区,茶园位处海拔高度750m,青山环抱、泉水长流,繁花生树、竹海葱茏,沉雾团岚、木鱼瑽瑢,茶园如茵、恬静清幽,是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胜地。
生态休闲旅游以儒、道、释为哲学基础,形成“以儒崇德、以道养身、以佛修性”的生活方式和静态愉悦,使其休闲活动趋于舒缓和柔美。为此,九华山要坚持不懈地绿化景区、美化景点、香化茶园、亮化道场,加快茶区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与信息通讯技术应用,长期实行有机栽培,进一步提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和防灾抗灾能力,提升生态平衡点,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改善向生态文明全面感知和成果应用拓展延伸。
九华山茶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树种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树种97科、253属、616种,其中珍贵树种多有数十个名目。茶树品种种质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遗传稳定性好,在天台、花台、闵园景区随地可见野生乔木型茶树。经分类,自然驯化的茶树品种有九华天云种、九华长叶种、双溪早芽种、南苔空芯种等;引进的无性系品种有鳬早2号、翠峰、碧云、浙农113等;系统选育的良种有黄石中叶种;提纯复壮的良种有九华群体种。经检测,九华天云种一芽二叶生化成分:氨基酸为6.3%,咖啡碱3.2%,茶多酚22.6%,活性多糖4.8%,水浸出物40.2%。由此可见,九华山茶树品种优良,茶叶内在品质优异。经研究,南苔空芯种叶形倒卵状、茸毛中等、叶色深绿、芽叶魁伟重实,一芽二叶制得的干茶梗空如筱,水温100℃冲泡,不论上投、中投、下投式均呈现芽头枝枝倒立、形似“童子拜佛”的神奇。
依从EIA(环境影响评价)和SEA(战略环境评价)共性原则,应用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将建立九华山茶树品种种质资源基因库与保存利用中心;研究九华佛茶、九华红茶兼优的当家品种形态学、细胞学特征,及其生理学、生物学特性;运用嫁接组合与杂交优势利用选育新品种;提纯复壮群体品种和无性系F1。
在中国制茶工艺的历史长河中,九华佛茶加工技术同样经历过原始、历史、传统、现代制茶漫长的演变阶段。九华山道僧洞石台上清晰可见茶迹斑斑、印染黄石,并有茶叶晒干收藏、煮饮治病的详细记载。九华毛峰的问世是传统经验制茶的风行成果。其工艺流程:鲜叶采摘→分别摊放→高温杀青→清风摊凉→揉捻做形→初干回软→足火提香→选别存放。于1985年,中国“名茶热”吹拂九华山,安徽农学院茶业系与九华山管理处立项研究,恢复和研制共存的九华佛茶诞生,并几经雕琢、技术更加成熟精湛。其工艺流程:标准采摘→适度摊放→微波杀青→连续理条→清风骤冷→保色定型→高温初干→足火慢烘→远红外提香→摊凉包装。以上详见表1、表2。
表1 中国制茶工艺技术简析
表2 九华佛茶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参数
九华佛茶(特级)品质特征:原料之鲜嫩——旗枪初展、匀齐一致;色泽之鲜活——翠绿毫显、活度灵现;外形之鲜美——扁直隽秀、挺削光润;香气之鲜灵——花香高锐、清纯持久;汤色之鲜亮——亮绿晶莹、清澈不变;滋味之鲜爽——甘爽鲜醇、回味幽长;叶底之鲜匀——柔软匀整、嫩绿清亮;文化之鲜明——茶佛一味、润世清心。在此基础上,秉承物理机械制茶的成功经验,运用生化制茶理论,审视九华佛茶色香味形与加工环节的最佳技术组合及物质转化规律,采取清洁化、数控化智能加工新工艺,实现九华佛茶品质时尚化、个性化新突破。与此同时,加快茶树次生代谢物质与健康功能研究,实施茶叶营养组织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据考证,九华山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各代耳熟能详的茶如下:唐代就有闵地源茶、九华山茶;宋代有龙眼茶、云雾茶(为上),毛尖茶、旗枪茶(为中),雀舌茶(为下);明清有天台云雾、龙池云雾、东崖雀舌、九华龙芽、南苔空芯、肉身仙茗、九华毛峰(闵地园毛峰)、黄石溪毛峰;现代有双溪早芽、金地雀舌、道僧天云、西竺云雾、童子拜佛茶,统称九华佛茶系列。相传,近代九华毛峰与黄石溪毛峰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九华佛茶多次荣获国家国际名茶金奖,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正如旅客赞誉:“向往千年莲花佛国,相思一品九华佛茶”。
多年来,九华佛茶呈,心灵之愿、供佛敬茶;表,结缘之意、待客奉茶;驱,倦睡之用、禅修悟茶;解,营养之需、保健饮茶;祈;和谐之梦、祝福品茶。这就是圆达心理、圆梦人生、圆融社会、圆通宇宙“佛经茶韵、佛茶一味”的茶文化精髓。法不孤起、依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佛经茶韵”要求在人的本位上,从事有益的事业,促进人类幸福、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世界和平。
不言而喻,九华佛茶是优越自然环境与政治生态的塑造,是丰富种质资源与千年驯化的选择,是生产力提高与技术进步的产物,是禅茶兼修与历史文明的典范。未来,在研究九华佛茶历史传承中,我们必须探明九华佛茶与佛教文化的依存度、闵公茶与金地茶演进史实;解密九华山“真身不朽”的科学真谛。在研究九华佛茶创新发展中,我们必须用真实记载历程、用魅力扩张品牌、用纯情凝结文明、用生态酿造特色、用智慧驱动发展,促进九华佛茶文化体系的建成与繁荣,让她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蒋文倩)
K250.6
A
1006-5768(2016)04-0156-03
2016-04-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