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 《中国农资》记者 李昕宇
在肥料产业升级发展的大潮中,没有哪条路是一帆风顺的,更没有传说中的捷径。
近年来,化肥行业面临着多重的机遇与挑战,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使得市场竞争力不足,传统的化肥行业不得不在阵痛中寻求变革和突破。与此同时,绿色高效农业成为发展方向,化肥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化肥零增长要求效果明显,政策引导着化肥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在多重压力的推动下,传统的以量取胜的大化肥时代似乎逐渐被抛弃,创新发展、绿色高效成为了行业共识,新型肥料也因此成为了新的发展热点。
在肥料行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都面临着农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压力,处于市场开拓期的新型肥料企业要在变革的浪潮中时刻面临着新挑战。在重重压力之下,新型肥料企业是如何寻找自身发展道路的?传统肥料企业的转型又能从其中得到哪些启发?未来新型肥料企业又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在传统肥料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新型肥料似乎成为了一阵春风,但如何开发出真正“新型”的肥料,也对企业的创新与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而言,新兴的新型肥料企业比转型中的传统企业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的发展,在新型肥料的市场布局中较快地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那么,在不断加快的行业变革进程中,新兴企业是如何找到自身定位的呢?传统化肥企业的转型之路又该如何发展呢?
“新型肥料企业要学会做减法,改变肥料行业大而多的模式,简化产品结构、聚焦市场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小而美’中探索向‘大而美’发展的道路。”陕西优美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晨表示,因为农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的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以生物刺激素为例,众多的新老企业都在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随着产品精细化程度的提升,产品目录也在不断丰富,在市场中的应用也更具有靶标性,市场呈现碎片化发展,对新型肥料企业如何找准自身发展方向并不断创新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就要有针对性打造自身产品,单纯通过大量的产品种类在质量上无法与某一种类的专业企业竞争,很快被市场淘汰,许多传统肥料企业正是由于盲目求大,才会在向新型肥料的转型中不断受挫。因此,尤其是在新型肥料产品发展初期,专注与聚焦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 品质。
在更深层面,王晓晨表示,要专注于农民需求、聚焦于作物生长。随着新型农民群体的壮大以及消费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何真正调节作物生长、满足作物营养需求、改善土壤环境、满足农民种植需求都成为了新型肥料发展的题中之意。他表示,支撑优美柯产品不断发展的正是其专注于作物,在田间长期积累起来的数据和信息。专注于某一产品种类或市场并没有限制企业的发展空间,精准而专业的产品和服务解决了土壤、气候等环境变化带来的作物生长问题,满足了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使产品占据稳固的市场份额。
同时,企业也要专注于自身的发展理念,不应盲目改变发展战略。金禾佳农(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峰表示,随着市场精细化程度的提升、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加深,新型肥料企业的技术优势及其产品在细分市场中的定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确定自身发展模式和产品设计思路后,随着政策出台和一时市场变化而轻易改变发展战略,将会失去长期深入发展带来的良好市场竞争力,无法在其他企业比较优势中获得成功。
近年来,餐桌上的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土壤问题带来的农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也使化肥行业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罪魁祸首。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大肥大药”模式的施用方法导致了土壤板结、肥力流失等问题,但作为“粮食的粮食”的肥料本身并无过错,不科学的施用方法才是关键。如何引导农民科学施用肥料,提供科学的施用方案,成为了新型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省”字为先,新型职业农民增加与原有许多地区种植主体老龄化都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农民省工省力、省时省钱也成为了新型肥料产品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精准对接需求、提供完善的服务是新型肥料企业必须要做的功课。
好产品就是好服务。北京艾格鲁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统棋表示,卖产品就是卖需求,肥料生产企业只有经常走进田间地头,才能真正发现农民的痛点所在。新型肥料应该实现与农民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产品技术研发创新就可以实现肥料利用率提升、缓控释结合等多重功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使用不科学等问题。他表示,随着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种植成本的提升,单纯产品价格的低廉已无法吸引农资消费者。农民早就开始算起了综合账,新型肥料产品虽然单件较高,但在农产品提质带来增收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何让产品满足农民的“省”心,以产品做好服务,新型肥料企业在产品形成初期就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产业融合打造社会化为农服务新模式成为新型肥料企业开展为农服务的重要思路。四川新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牟邵东表示,原有传统的为农服务及种植解决方案多是以企业产品为核心开展,以产品营销为主要目的,很大程度上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种植的需求。他表示,随着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新型肥料的发展,全产业链融合的农业服务模式正在形成。通过整合农资企业、种植户和农产品收购商等资源,融合农技培训、农用设施、农村金融等力量,打造成为以作物生长为核心、满足农民需求的综合为农服务体,提供种植的全程服务,同时也实现全产业链资源的互利共赢。
随着新型肥料受到追捧,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众多肥料企业转型进入新型肥料行业,中小企业扎堆生产、技术不成熟、产品过多等原因导致市场出现混乱。同时,由于缺少完善的新型肥料及各种类产品的标准,新型肥料也不断被概念化,许多传统肥料产品在添加一定的生物刺激素等物质后都被冠以新型肥料的名号,其实际效果却根本不“新”,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因此,标准的制定与技术的创新推广成为了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日前召开的生物刺激素国际法规及标准论坛上,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进华表示:“使用者认知度不高、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相关立法和标准、概念炒作等问题不能阻挡生物刺激素在全球发展的步伐,促进我国生物刺激素规范化和创新发展,必将有助于生物刺激素及新型肥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呢。”他表示,一直以来,作为一家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的上市企业,史丹利农业积极参与生物刺激素国际法规和标准的达成和统一的工作,推动生物刺激素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针对新型肥料的技术问题,任志峰认为,技术、质量是整个新型肥料产业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相关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企业、农户等对新型肥料了解程度的加深,同时配合政策要求,市场也会对低质的产品进行淘汰,倒逼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目前,由于新型肥料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以及市场碎片化,新型肥料企业和产品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下,打造自身企业或产品的品牌,成为了许多企业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今后我国新型肥料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要求所在。王晓晨表示,只有打造品牌企业才能长久,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避免传统肥料流通模式中“认人不认肥”的经销状态,使产品走进农民心中。如何把新型肥料产品从非主流打造成主流、从配套产品打造成必需产品,并打造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在现发展阶段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过程。精准对接作物需求,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完善的种植和服务方案,找准企业自身定位,都将是品牌打造过程中对新型肥料企业的考验。
作为肥料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新型肥料产业中的新老队伍都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规避传统肥料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灵活的姿态面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融合产业链打造、资本融合、互联网+等模式打造发展新动力,推进肥料行业的真正转型升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