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毒大米”逼出农资“新象限”

时间:2024-05-30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毒大米”逼出农资“新象限”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2013年,广州发现重金属超标的稻米流入市场,在媒体的报道下,这一事件以“毒大米”热词的传播广为人知,同时也让化肥躺枪。中国农资传媒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到湖南的稻米原产地实地采访,弄清楚了镉大米的产生是环境因素、种植管理因素、肥料因素综合的结果,推倒了误加在化肥上的夸大之词。

如今,随着“实施方案”和“综合防控”的可喜推进,这些成果和思路对农资行业具有很现实的启发意义。

A “把镉阻挡在稻米之外”是更具性价比的办法

2015年,中国农科院启动的“我国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项目,集成中国农科院环保所环境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团队等11个协同创新团队、相关企业1年多研究,以及在湘潭等地大田试验,初步确定典型重金属污染区域主要镉(Cd)污染特征和来源,发现影响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的关键通道,并进而找到了把镉阻挡在稻米之外的思路和办法。

研究首次发现,水稻体内广泛存在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是影响大多数水稻品种镉吸收转运的关键通道。专家介绍:作物对元素的吸收存在多种通道。必需元素有专门通道优先进入,这像高铁、快速公交;不急需的元素则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进入,这类似于公交车。镉是作物不需要、甚至是有害的元素,它主要是搭了公交便车进入植物体的。据介绍,阳离子通道对水稻幼苗根系镉积累量的贡献率为38.8%―53.5%,对地上部分的镉积累量贡献率高达93.5%。他们还发现,水稻穗轴和旗叶是稻米镉的直接来源,根系、叶鞘等营养器官是稻米镉的间接来源。土壤中镉含量与根系中镉积累量高度线性相关,与稻米中镉含量没有显著线性关系;大气沉降通过增加叶片中的镉,进而显著影响稻米中的镉含量。“根据稻米生长特点、镉来源和通道,我们需要做的是把镉阻挡在穗轴和旗叶、叶鞘和根系等营养体中。”专家如是说。该项技术意味着在“换土”“细土”之外,找到了性价比更好的途径。

B 农田问题的解决需要着眼长远

从镉大米问题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问题、农业污染问题的解决是大势所趋。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并不现实。通过土壤改造、治理,彻底还农田生机与健康是长远目标、根本目标;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有现实的解决手段,这是近期目标。必须两者兼顾,才能既有序缓解农田土壤压力、逐步改善水稻生产安全问题,又为农田土地质量的恢复和健康积累正能,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之所以要重视近期解决途径的探索,原因就在于如果采用国际上的办法,对我们而言可能是力所不及的。据介绍,国外对从土壤中移出镉做了很多研究,比如用清洗、化学药品中和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办法,但都存在治理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专家把传统流行的“从土壤中移出镉”的办法比喻成西医“动切除手术”。其实,大家要的是达标、安全的大米。即使农田土壤镉超标,只要不进入稻米中就行了,就像人可以“带着癌细胞”健康生活。我们采用类似中医的办法,像防止癌细胞病变一样阻止环境中镉进入稻米。

思路明晰了,我们就可以从阻止镉进入稻米入手,先达到生产安全稻米这个目标;同时再探索、寻找去除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长远目标的方法。这个思路对农业和农资行业都具有革命性意义,是解决粮食安全与土壤治理这对矛盾的有效途径。

C 新思维“新象限”

2013年,中国农资传媒的报道洗去了化肥过多的“罪名”,今天的这些成果更为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寻回“不老的容颜”。它告诉我们:治理农田污染,绝不是简单地将化肥排除在外就万事大吉;相反,农资产品恰恰是稻米去污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这个新思维为农资行业发挥去污作用提供了“新象限”,为相关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哲学引导。

从专家介绍看,改变思路后,“我国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项目将重点放在寻找镉的来源和迁转规律上。在摸清规律、找到办法后,可以显著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

他们研究中发现,叶面调理剂恰恰可以抑制输送通道活性,实现把镉阻挡在穗轴和旗叶、叶鞘和根系等营养体中的目标。于是,项目组采用抑制水稻灌浆期阳离子共用通道活性为目标的叶面调理剂。大田试验证明,通过使用这些特定的叶面调理剂,能使晚稻中镉含量下降30%―50%。此外,他们还研究出高效吸附镉离子微生物制剂、海泡石和坡缕石,使镉不进入作物根系。他们从湘潭等地重金属污染农田中筛选得到耐镉细菌和植物促生菌混合配比制成微生物制剂,还从贵州牛角塘地区的镉锌矿附件采集了约20份重度镉污染的土壤样品,发现一些可高效吸附镉离子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细胞表面有镉离子结合蛋白,能直接鳌合吸附环境中的镉离子,减少游离镉离子量,以达到降低稻米中镉离子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微生物工程菌可吸附约60%的镉离子。

D 大农业思维为农资提供新定位

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除产业前端的土壤污染治理、低富集品种筛选、栽培灌溉技术治理外,还可根据稻米籽粒中镉结合机理,通过脱镉精加工,把稻米富集镉部位去除,从而达到食品安全。也就是说用系统的思维,在大农业的全产业链中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防控项目研究发现,淀粉占稻谷总营养物质的 73.34%,蛋白质占7.89%。但淀粉结合总镉的10.86%,蛋白质结合54.81%,蛋白质是稻米中镉元素最重要的结合物质,浓度约为淀粉的50倍,而球蛋白中镉含量最高。因此,可采用不同碾米时间和精度降低镉含量。研究表明,随着碾米时间延长,大米中镉含量降低,镉含量低于0.288毫克/千克糙米通过碾米加工可获达标大米产品;也可通过淀粉提取,制作成米线、营养强化再造米等,降低镉获得安全食品。

“我国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不仅在稻米安全生产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还为农资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在系统思维、大农业视角下,农资产品不仅不是“罪人”,更是未来该领域可以大有建树的“功臣”。

(上接3版)

记者手记

绿色通道应是一份战略规划

一通来自青海的求助电话催生了一篇直达痛点的加急稿件,引发了对于春季化肥供应的忧虑,也掀起了一场化肥行业关于运输难题的大讨论。化肥运输需不需要“绿色通道”,理想中的“绿色通道”究竟该长什么样?

问题起于全国性的运输紧张。在公路限超政策出台后,铁路运输压力陡增。有从事流通行业的网友留言称,汽车限载从55吨变成49吨,导致运费提高,也让地方铁路运输压力陡增。货物滞留车站半个月发不出去,从语气中看出,他的心情“很不美丽”。

此外,也有人提出,南肥北用、北肥南用造成的运距增加是化肥运输困难的内因。另一位网友补充说,化肥这种资源性产品地域属性本身就很强,一方面需要在各地建立合理库容,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流动。当然,在一番分析之后,更有人忍不住说出农民的心里话:“农民太苦,订规矩、改政策不能把涨价部分都叠加给消费者。”

问题摆在眼前,解决方案却不多。中国铁路总公司11月30日发布信息显示,全力确保煤炭、玉米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是当前一段时间铁路运输系统工作的核心内容。显然,化肥在这场“争车皮”的“战斗”中已经落于下风。

保春耕、保丰收,加在化肥身上的担子没有减轻,享受些许“照拂”似乎理所应当。遇到困难,有人提出需要建设化肥运输的“绿色通道”。一种声音认为,“绿色通道”应该是一份文件,一条批示,特事特办,干净利落。但略一琢磨,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更多的声音认为,“绿色通道”应该是一条沟通渠道,一种保护机制。在行业与铁路主管单位之间设立“红色电话”,及时沟通、应急响应,同时在运输高峰季节提供专车专线,实现化肥供给的全面保障。

理性思考,去特殊化进行至今,化肥享受的待遇已是今非昔比,优惠价格取消,税费恢复正常,专车专线更像是一个梦想。如今最现实的“绿色通道”,或许更应该是一份战略规划,一场未雨绸缪。走在市场化道路上的化肥行业,追求营销前移、渠道下移,也应重视仓储和运输的前移。化肥销售季节性、地域性很强,在运输高峰遭遇“无车”、“堵车”不是新闻,加强上下游的联储能力显得有理有据。由此看来,阻碍化肥从厂家到终端的不只是运力,产业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潜力。说到底,连通化肥产业的“绿色通道”还要由化肥人自己开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