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中国农资》记者 胡泓林 汪洋
国外专家齐聚“土豆大会”话土豆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带来新启示
□《中国农资》记者 胡泓林 汪洋
近日,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在北京延庆举办。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马铃薯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世界薯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机遇。随着2015年我国正式确定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向来“不拿土豆当干粮”的中国人突然认识到了土豆这种十全十美食物的重要性。蕴藏万亿商机的土豆食品产业很快被社会各界看好,一场改变中国人饮食结构和相关产业的“土豆革命”正在高调引爆。
我国与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差距有哪些?国外土豆还有哪些吃法?未来还有哪些技术和产品可以更好地为种植者服务......围绕一系列话题,《中国农资》记者独家采访了一些其他国家的参会代表。
比利时马铃薯贸易加工联合会事务经理NeleCattoor向记者介绍马铃薯在比利时的多种吃法。
本报记者胡泓林(右)正向Albert Schirring介绍本报国际版内容的相关报道情况。
波兰阿道姆化学品公司农艺师、高级市场经理MichalSzklarz(左)与本报记者汪洋合影。
《中国农资》记者:比利时马铃薯贸易加工联合会的结构设置和业务内容有哪些?这次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NeleCattoor:Belgapom是比利时马铃薯贸易行业与马铃薯加工业的联合协会。这是联合会首次来到中国将比利时的薯条文化和薯条产品推介给中国的消费者。我们希望以“来自真正薯条之国的马铃薯产品”为口号来推广到全世界,未来会利用更多的机会来到中国进行推广,相信会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农资》记者:众所周知马铃薯是比利时人的骄傲,马铃薯在当地有哪些吃法呢?
NeleCattoor:比利时被誉为“马铃薯王国”,用马铃薯制作的菜肴是人们餐桌上的必备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专门经营炸薯条的店铺。最特别的地方是,除了常见的番茄酱以外,还有数十种不同口味的酱料,如越南菠萝酱、烤蒜酱等。马铃薯还可以做成炸薯片、炸薯丝、炸薯球。炸薯片又有圆片、花片、方片、三角片等,炸薯丝也分粗丝、细丝、长丝、短丝等。如果你到比利时餐厅或当地家庭作客,土豆泥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在土豆泥中加入牛奶、奶油和盐;有的还会加入蒜泥、蒜粉、黑胡椒、卤肉汁等等,使味道更为香浓。
《中国农资》记者:比利时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已经实现了高度规模化、机械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分享呢?
NeleCattoor:比利时马铃薯种植位于欧洲马铃薯种植区域的中心地带,种植土壤理想,气候条件适宜。是比利时农业食品行业的支柱之一,近年来,比利时已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冷冻薯条出口国。
在种植水平上,第一是种薯生产规范。比利时种薯生产基地十分严格,按要求每3年轮换一次;第二是质量监管严格。欧洲种薯实行严格的品种保护和标签管理,经审定合法的品种才能进行繁殖。全程跟踪控制,定期进行检查和室内检验,确保种薯的质量;第三是检测规范标准。比利时的检测检验设备先进、方法多样、技术规范、服务周到。检测检验贯穿马铃薯生产、储藏和加工的全过程,先进的检测技术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四是机械化程度高。比利时种薯及商品薯生产从耕地、播种、施肥、病虫防治、收获、储蓄以及产品加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
《中国农资》记者:您如何看待世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AlbertSchirring: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3亿,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全球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粮食安全即如何保证人们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就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因此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世界上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5000多种。2013年的全球总产量达到了3.76亿吨,相当于在过去的20年中,增长超过20%。
《中国农资》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提出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
AlbertSchirring: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并实施,马铃薯必将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还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中国马铃薯种植经验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国家。相关数据显示,欧洲每公顷平均产出30吨,美国每公顷平均产出40吨。相比之下,中国平均每公顷17吨的产量说明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马铃薯种植规模很大,但是由于缺少权威的种薯检测、认证、监督和管理机构,加上脱毒马铃薯的检测方法和手段有限,导致脱毒种薯的应用比例很低,全面影响种薯质量。同欧美国家90%的脱毒种薯应用率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脱毒马铃薯推广不力有可能造成中国马铃薯受各种病毒病危害严重,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中国农资》记者:世界马铃薯产业将遇到哪些挑战?有哪些亟需改进的地方?
AlbertSchirring:一是种植方面的挑战,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多种,其中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由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病害,几乎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二是经济上的挑战,投入和产出面临的价格压力。需要提高产、销、用三方面价值链的整合,即生产商、加工商实现更有效地生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产品。需要改进方面,我认为一是加强新产品研发;二是完善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检测体系,建立马铃薯种薯的认证制度;三是提高种薯的普及率。具体实施方面,不仅需要在水、肥及病虫害管理方面采用一些新技术,更需要因地制宜地适时引进一些新品种,从而保证马铃薯种植更加科学化、放心化。
《中国农资》记者:与波兰相比,您认为在种植习惯和方式上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Michal:波兰位于世界十大马铃薯生产国之列,拥有悠久的马铃薯栽培历史。马铃薯是波兰农业的核心。这是我第七次来到中国,先后去过山东、海南等地进行田间考察。我认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瓶颈。马铃薯具有水分利用率高的优势,能够缓解水资源对作物生长的限制。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普遍采用沟灌,灌水效率低,只有50%—70%的水被有效利用,易引起内涝,促进土传病害传播和烂薯。不合理灌溉会对马铃薯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土壤水分胁迫会抑制马铃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灌水过多会导致肥料深层渗漏、土壤通气性不良;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根系吸水、吸肥。灌溉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和表观品质。
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生产普遍采用水肥一体化模式。在马铃薯灌溉区大力发展和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破解中国发展现代农业中水资源短缺的难题,还可以实现水、肥资源的科学精确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中国农资》记者:对于中国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现状,您如何评价和建议?
Michal:目前,中国化肥施用仍然以氮磷钾为主,很少有人关注中微量元素,我们建议在作物生长周期同时施用铁、钙、镁等元素,改善作物及果实的品质。
近年来,中微量元素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已逐步引起业内的重视。马铃薯是块茎作物,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沙性土中栽培。由于它适应各种生长条件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中国各地都可以种植。马铃薯是喜肥的高产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养分要求也不一样。微量元素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其中具有重大生理功能的有锌、铜、硼、锰、铁等,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追肥。
我们在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实验数据证明,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喷施适量的中微量元素,可以促进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要吸收氮5.5千克、磷2.2千克、钾10.2千克。有了中微量元素的参与,不仅对提高马铃薯产量有帮助,而且对马铃薯品质的提升也有良好的效果。有针对性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