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中国农资》记者 汪洋
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生物灾害的重要农资产品,防治效果是使用者最关注的指标。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环保及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农药剂型也提出了高效、环保的新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药制剂企业小而分散、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劳动条件差、剂型配方粗放、所用助剂成本高等诸多原因,造成我国农药制剂总体水平不高。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加快推进我国制剂加工与助剂开发应用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农药制剂的升级换代,提高农药制剂的药效和效益,促使农药制剂向水性化、环保型绿色农药发展,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药制剂企业小而分散,制剂行业总体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提升实力,以促进整个农药行业的转型升级。“农药行业还面临着制剂技术水平远不如原药技术水平、环境友好新型制剂依然太少等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据上海农药研究所高级顾问、农药专家冷阳介绍,由于乳油、粉剂等传统剂型在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方面日益加重的巨大压力,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剂型的基本框架才初步建立,代表了农药制剂发展的方向,即水基化、超微化、无粉尘、控制释放,这一农药剂型框架时至今日依然是全球发展环境友好农药剂型的主体。
冷阳告诉记者,环境友好农药新剂型问世后获得快速推广,在发达国家推广尤为迅速,目前已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到2005年,全球范围内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剂型占全部剂型的比例也已经达到30%,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成为农药制剂技术开发的主攻方向。自2006年以来,世界进入了农药制剂与当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步发展的新时期,当今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发展的方向主要表现为:高含量、高悬浮、低挥发、无粉尘、控制释放。在农药研究开发问题上,目前全社会的认识统一到以相对最安全、尽可能少的添加剂取得相对最好的药物效果,促使制剂产品向高含量、助剂向高活性多功能发展。
而反观我国农药工业,虽然目前已能生产300多种原药、3000多种制剂,农药年产量逾百万吨,成为全球主要农药出口国,但我国农药出口以原药为主,农药制剂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及标准等方面明显落后,出口甚少。与此同时,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对环境安全农药新剂型进行了大面积产业化开发和推广,但时至今日,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的水性化农药新剂型,依然只占全部制剂登记数的2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有识之士也认为,当前农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正好为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供了契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黄启良建议:“应抓紧时机全面提高我国制剂技术含量与质量水平,在水性、粒状制剂发展基础上,注重研发控制释放和靶向制剂。同时,应重点解决农药助剂所存在的生产工艺的稳定与精细化程度、专用功能性助剂、农药助剂复配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但在注重环保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农药的生产和产品结构仍欠合理,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剂型将会向绿色农药的方向发展。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名誉会长罗海章表示,高效、低毒的水基化、颗粒制剂已经成为我国农药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正在逐步限制芳烃类助剂和其他安全性较差的助剂的使用,并进行农药制剂产品的综合性安全评价。因此,必须开发环境相容性好、毒性较低的新型溶剂和助剂来代替目前使用的传统溶剂和助剂,必须开发环境友好型新剂型来替代原来以挥发性芳烃为溶剂的乳油,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剂型加工犹如厨师烧菜,首先要原料新鲜、品种对位,但更重要的是加工。”上海农药研究所副总工张一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由于药剂的性能、应用的对象、环境的要求不同,对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农药是精细化工,剂型则是精细加工,尤其在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又需将每亩田仅使用几克、甚至不足1克的农药原药均匀地分布在广阔的农田中,就更需要有更好、更环保的剂型,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个农药的成功,一半在于剂型,剂型加工是农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张一宾则认为,全球农药剂型正向“安全、方便、省力”的方向发展,其加工将向连续化、环保型发展。所以,水基化和颗粒化正是开发的重点。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球制剂开发经理李梅也认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日益健全的环保法规推动了新型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的研发步伐。
另据记者了解,国内农药企业在环保制剂研发生产方面进步明显。深圳诺普信、广西田园等大型制剂企业在混剂开发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某些品种上拥有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世界农化巨头。
本报讯 2014年4月14—15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药制剂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在上海召开“第四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及专用助剂研讨会”。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将邀请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讲解农药制剂转型升级政策制定思路,讨论制剂加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增设乳油中有害溶剂替代和跨国公司制剂开发动态专题,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旨在加快农药制剂行业的升级,引导农药制剂加工企业转型,提升农药制剂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农药行业及制剂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培训部主任范东升介绍,本次会议内容将包括解读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结合产品配方中溶剂替代研究实例介绍替代溶剂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增设跨国公司制剂研究动态专题,介绍跨国公司制剂研发思路和生产中交叉污染的控制;增设缓释剂专题,就目前行业内所关注的微囊制剂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等进行详细介绍;就当下热点技术问题,组织分组讨论,请专家答疑、点评。共同研讨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对于本次研讨会所起到的积极意义,范东升说:“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质量和完善服务为基础,继续为加快农药制剂行业的升级、引导农药制剂加工企业转型、提升农药制剂加工技术水平而努力。”(朱伟娟)
当前,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特别是乳油替代的问题是农药制剂行业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作为仍占制剂市场最大比例的乳油,其含有的大量芳烃类溶剂毒性大,不仅污染环境,也会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国家已经限制了甲苯、二甲苯等芳烃溶剂在农药中的使用,我国也正在逐步限制芳烃类溶剂和其他安全性较差的助剂的使用,并进行农药制剂产品的综合性安全评价。“寻找低毒环保的溶剂来代替目前大量使用的甲苯、二甲苯等溶剂,对减少乳油和绿色农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学民说,可以通过开发高浓度的乳油,发展较为环保的水基化、固体化制剂,来减少甲苯、二甲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乳油有着加工简单、成本低廉、速效性好、稳定相容性好等显著优点,受溶剂溶解度和原药纯度及使用规模等条件所限,并不是所有农药都适合加工为高浓度乳油。因此寻找绿色环保、高效的溶剂来取代甲苯、二甲苯是解决芳烃溶剂危害的良好途径。大环内酯类农药(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酰胺类除草剂这四类产量大的农药品种,目前最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替代问题。
据冷阳分析,传统剂型中的乳油由于取材和制作方便等原因而延续至今。但从长期的实践来看,现有农药中大部分乳油都能改变剂型,制成环境友好的新剂型。从现有的制剂技术和对应的植保、经济等方面的效果出发,非做乳油不可的农药应同时符合三个条件:熔点在70℃以下;在水中不稳定;原药用量在5—8克/亩以上。除此之外的乳油,基本都能从溶剂着手改造成环境友好剂型。
吴学民教授指出,目前用于农药乳油的可商品化的绿色溶剂包括矿物油溶剂、植物源环保溶剂、人工合成溶剂等。矿物油溶剂对部分农药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以较好地代替甲苯、二甲苯。植物油溶剂原料易得、成本低、毒性较低,但溶解度也低,难以乳化,可以通过与其他助溶剂的混溶来改进其缺点。乙酸仲丁酯与桉叶素对部分农药也具有较好的溶解度且毒性较低,容易配置为质量较好的乳油,可尝试在农药行业中使用。
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出口最多的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两种新剂型为例,高浓度悬浮剂配方研究的总体水平较低,生产流程仍多为间歇化生产,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工序还是手工操作,粉尘外溢现象普遍。总体而言,我国先进的农药剂型和落后的工艺装备形成了强烈反差,我国与世界水平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制剂工程化技术水平。
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剂车间主任王丽娇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公司不仅进行环保剂型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还进行了环保型生产工程化的开发及改造,尤其是实现了杀虫剂固体剂型的清洁化生产。在经过改造后,我们除了实现可湿性粉剂与水分散粒剂的联产,还实现了连续化生产,粉尘飞扬的恶劣环境也基本得以遏制,工人们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
今后,公司还将在两个方面继续改进。第一,对投料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自动化开发,尤其对投料过程中占较大比例的填料和原药进行管道输送;第二,目前包装过程的相当一部分还要依靠人工理包、装箱,劳动强度大,容易出差错,对此,我们拟采用机械数包、装箱。不过,由于品种多、规格复杂,要实现全面自动化还需要付出相当努力。
冷阳也建议,应抓紧建立包括机械、助剂、检测仪器等跨行业的农药剂型工程化协作组织,在全国选择若干农药加工企业,以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为重点,在生产装备、工艺控制、劳动安全和“三废”治理四个方面规范化地建设一批工程化示范工厂,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另外还要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允许和规范农药来料加工业务,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在全国组建一批研究开发和制剂生产一体化的农药剂型加工中心,从而把全国2000多家农药企业组合起来,把我国农药制剂的整体水平迅速提上去。”冷阳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