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孙美璆
(贵州财经大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乡村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机制探析
孙美璆
(贵州财经大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贵州 贵阳550025)
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路径,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明确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本质及意义,构建长期有效的扶贫机制。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人口,运用恰当有效方法进行精准管理的一种扶贫形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开展精准扶贫,对于推进扶贫工作,解决家庭困难群体快速脱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旅游扶贫作为一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方式,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旅游发展实践中提出的,适逢国家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探讨旅游扶贫精准识别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对今后的旅游扶贫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精准化扶贫的理论探讨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的实质,就是要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也就是说要扶贫的重点项目放在特定的贫困人群上,所以从这点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精准扶贫的实施主要是两个部分,首先要识别贫困人口,其次是扶贫项目和资金的识别。那么,对于贫困人口的识别主要工作是通过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访谈等方式,鉴别特定的贫困人口,然后通过网络化动态管理对贫困人口实行跟踪。精准扶贫项目和资金通过特定的方式在特定贫困人群中实行,以期达到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的,并可以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稳定的脱贫致富。运用乡村旅游发展来进行精准扶贫,就是在欠发达地区运用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而且既要关注到贫困人口的短期利益,又要关注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乡村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要从多维度、多层次去思考,只有真正理解了乡村旅游扶贫的本质问题,才会在发展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中不会走向歪路。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的内容。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和一般的输入式的扶贫方式不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传统上的扶贫只是对贫困人口的界定所给予的一种经济上的帮助,而精准扶贫不仅是识别贫困人口,而且在扶贫的项目上是否能适合贫困人口也有一定的识别。乡村旅游发展是精准扶贫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确定扶贫的对象,“贫困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真实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分开,另一种是区分是否可以对此类贫困人口实施乡村旅游扶贫。二是扶贫项目的选择与实施,一个贫困区域虽然存在乡村旅游的条件,但不是说实施乡村旅游一定会取得成功,还必须有具体的项目实施,乡村旅游项目是贫困人口与旅游发展的中间点,扶贫项目实施的好坏与否,不仅决定着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程度和收益,同时也影响着贫困地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多少。
二、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贫困地区除了少数外,大多数属于自然风景与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的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发展资金短缺,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式下,这些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为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贫困地区缺乏科学的规划。贫困乡村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没有形成一个整合资源发展的良好体制结构,分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各部门还没有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切实为扶贫扫清障碍。
(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冲突。一些乡村在开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一些旅游项目比较陈旧、过时,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观光型的产品占有大多数,体验式的消费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薄弱。
(三)缺乏创新创意,产品结构单一。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确实经历了观光到体验的不同需求阶段。结合现在旅游市场的需求,休闲型和体验型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形式,现在的乡村旅游产品由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
(四)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没有专业人员参与是不能提高竞争力的,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产品和服务,通常人们认为只要是当地的人,就会熟悉当地的民风民俗,就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误区。
(五)资金瓶颈,政府缺乏引导。多数的乡村旅游还没有纳入到政府的规划当中,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三、 乡村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机制
(一)精准扶贫对象、科学规划,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乡村旅游业纳入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搞好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为本,乡村旅游发展要依托“三农”资源,所以,规划乡村旅游也需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考虑。二是建立瞄准机制,精准扶贫对象。“扶贫要精准,必须要弄清是真正贫困户,哪些人需要真扶贫。不进百村,不访千户,对象就摸不准,扶贫就可能“水土不服”。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摸清家底。
(二)转变观念、优化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一是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工作。乡村旅游不仅是农民自我致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旅游扶贫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性动力,更是城市化进程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更高层次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关注民生的有力举措,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工作。二是做好规划,落实好项目,形成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旅游项目的适合与否直接影响到实施效果,要以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地域为主要资源结构,有系统的、全面的、跨区域的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路径下的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一定能建构能够发挥良好效应的乡村旅游的精准扶贫机制。
作者简介:孙美璆(1971-),女,吉林白城人,副研究员,从事民族文化产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24-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