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时间:2024-05-30

文/宋志林

为做好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福建省漳州市各级粮食部门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两决定一意见”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两决定一意见”精神,做到“五个明确”:一是明确了粮食、物资和能源等战略应急储备的发展方向及转型路径;二是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是明确了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四是明确了加强安全稳定廉政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的底线工程;五是明确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是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漳州市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着力构建“仓储管理、应急保障、质量监管”三大体系,努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一、强化仓储管理,确保储备粮绿色安全

构建更高质量的仓储管理体系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基础。一是建设现代化粮库。截至2018年11月全市完成投资6.9亿元,新建10个现代化粮库(总仓容35万吨),升级改造3个粮库(总仓容10万吨),使全市现代化仓容达45万吨,实现每县(市、区)一个现代化粮库目标,完全满足漳州市现有储备规模的需求,改变地方储备粮仓储条件“老、小、散”局面,全面提升仓储设施水平。二是建设智慧粮库。在建设现代化粮库的基础上,全市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智能管理系统,可远程采集各粮库、仓房的粮温、仓温、仓湿、气体浓度、害虫、气象等粮情数据,实现对全市各粮库的粮食储存环境、质量状况、库存数量等的远程监控和异常报警,帮助各级粮食部门快速发现和有效处置异常情况,保障储粮安全。三是深化储粮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市现代化仓容都配备了富氮低氧智能气调、低温储粮、智能化管理等新设备、新技术。市粮食储备库还利用库房屋顶建光伏电站,利用光伏发电进行低温储粮,全市的仓储条件和储粮技术实现了大踏步前进。同时,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储粮规范管理,制定下发了《漳州市粮食局现代化粮库仓储管理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明确规定现代化粮库的管理规范以及充氮气调、低温储粮和惰性粉防虫杀虫等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施步骤,为提升粮食行政部门指导能力、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指明了路径。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现代化智慧粮库作用,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漳州市加大校企合作,有计划地与省工贸学校、省储备粮公司、中储粮漳州直属库等进行人才交流。邀请院校专家、全国粮食技能拔尖人才讲解授课,采取整合企业、竞聘上岗、交叉检查等管理模式,培训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一线保管人才200多人次,全面提升了粮食保管队伍的技能水平。五是传承文化,打造粮食教育基地。在市粮食储备库区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全省首家市级粮食教育基地。以我国古老悠久的粮食文化历史为主线,以闽南特色粮食文化为重点,运用大量的实物、标本、图片等,多层面反映数千年悠久的粮食生产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旨在传播粮食精神,普及爱粮节粮,诠释粮安天下的真谛。市粮食局将与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文明办和团市委联合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将粮食教育基地打造为中小学生课外实训基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家风教育馆等。

二、强化应急保障,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安全

构建更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是及时监测、主动公开、服务企业。全市51个价格监测点涵盖了加工、转化、批发零售和车站码头,基本形成了“点面结合、准确监测、快速反应”的粮食市场动态监测体系,每周监测粮食市场价格动态,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为企业提供价格走势分析,辅助企业决策。二是争取补助、加强联系、稳固体系。近年来,漳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由208个应急供应网点、16家加工企业、12家配送中心和13家储运企业构成的市、县(乡镇)应急供应网络,制定管理办法,实行挂牌管理。市本级争取20万元专项用于补助应急企业。通过经常沟通,加强联络,让应急企业深入了解粮食部门职责,心甘情愿履行社会责任,全心全意支持粮食应急工作。三是加强协作、鼓励引粮、保障供应。一方面加强与产粮区部门间合作。分别与安阳市粮食局、新余市粮食局等七个产粮区粮食部门签订了粮食流通产销协作框架协议,动员组织好粮食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业务关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购销合同,协调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建立起信息共享、渠道通畅、反应敏捷的产销协作长效机制。组织企业参加产销协作洽谈会,通过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各省组织的购销协作洽谈会,漳州市粮食企业与产粮区粮食企业签订了超过130万吨粮食购销合同(合作意向),为漳州市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引粮入漳。根据《漳州市引粮入漳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漳州市每年拿出50万元鼓励企业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多调粮、调好粮。

三、强化质量监管,确保群众粮食消费安全

一是责任到位。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的通知》《漳州市粮食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明确粮食质量安全党政主抓、部门主管、企业主体、主官主责、人人负责的责任体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到位。各级政府还建立了粮食质量安全长效监管协调机制,由粮食部门牵头,共同研究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问题,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消除监管空白,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力量到位。经过几轮的机构改革,市县两级均保留粮食监督检查机构,独立开展工作,做到职能不削弱、力度不减弱。市粮食局还设立了质量监管科,负责全市粮油质量和监督检查工作。11个县(市、区)都确保有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市、县两级每年都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所需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置检查监测设施,有力保证粮食质量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检测能力到位。结合新一轮粮库建设新建了1200平方米的市粮油质量监测站,购置一批先进监测仪器,扩大监管范围。采取站库结合、站点结合等方式建立“市级质监站-县级质检中心-储备库化验室”三级地方储备粮质量内控体系,做到县级质检中心和储备库化验室能够检测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市质监站能够具备检测化学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品质的能力。着力建设智慧粮食监管体系。在现有智慧粮库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应用,将投资830万元建设“智慧粮食”系统,实现对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销售环节的粮食安全追溯全覆盖,实现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全过程可追溯。四是放管服到位。简政放权到位。结合粮食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转变监管观念,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等审批审核权限全部下放至县级,减少办理环节,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粮食经营者名录库和粮食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采用“双随机”方式,重点开展收购粮食、储备粮、应急大米、军供粮食、社会原粮和国家超期储存定向粮食销售质量的监管工作,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加强服务。建立全市粮食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实行质量黑名单制度,推动各类经营者提升质量诚信保护意识。推广粮食质量文化,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教育活动,依托市粮食教育基地,结合质量宣传月、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等活动,推动企业提升粮食质量,鼓励企业以质量提升推动品牌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