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太仓“粮食银行”十年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4-05-30

文/杨喜良 曹前程

太仓“粮食银行”十年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文/杨喜良 曹前程

自2006年江苏太仓市创立探索全国首家“粮食银行”以来距今已整整十年。经过十年的探索发展,全国各地各类“粮食银行”超500家,“粮食银行”在全国各地的迅猛发展,在服务“三农”尤其是在助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助农惠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粮食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也存在良莠不齐、风险控制不健全、管理运作不规范等问题。

一、太仓“粮食银行”十年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粮食银行”是粮食企业借鉴银行业经营模式,利用自身仓储经营条件,代农户存储粮食,再通过契约方式在保障粮食所有权的同时,将粮食经营权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让渡给企业,农民按约定提取成品粮等物资或折现的新型粮食流通业态。

截至目前,太仓市已开办“ 粮食银行”7家,配套“放心粮油店”网点60家,“粮食银行”农户覆盖率达80%以上,累计储户6.36万户,储存粮食10.57万吨,累计为农民减损增收超1500万元,在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助农惠农成效明显,在全国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十年间太仓“粮食银行”经历了“两次提档和三次拓展”。“两次提档”:一是开发“粮食银行”管理软件,实现苏州全市范围内服务网点之间的通存通兑;二是完善“粮食银行”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三次拓展”:一是拓展“口粮银行”存储业务,农户将当年收获后留存的口粮存储到粮食购销企业“粮食银行”的储粮库点,兑换折率后凭存折可随时到就近的“粮食银行” 服务网点(放心粮店)提取、兑换成品粮油或折价出售,满足农民粮食储存和口粮需求;二是拓展土地流转费银行业务,根据土地流转农户自愿的原则,由村委会将农民的一部分土地流转费存入“粮食银行”,发给农户“粮食银行”存折,保证土地流转农户失地不失粮,目前太仓土地流转费银行储户达 1.96万户,存入资金1473万元;三是拓展“商品粮银行”业务,签约订单的粮食生产大户在将当年自产的粮食出售给粮食企业时,按当日挂牌收购价格锁定售粮款额,计入“商品粮银行”专用账户,存满3个月后,储户可随时提取售粮款。该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参照当年农发行贷款基准利率结付给储户相应的利息,如存满6个月以上,可获得市购销公司销售储粮所得净利润的一半,如企业销售粮食发生亏损,储户则不需承担责任。目前,太仓商品粮银行吸储粮食9万吨,成为太仓“粮食银行”的主要业务,逐渐形成了“口粮银行存储业务+土地流转费银行业务+商品粮银行业务”三业融合的“太仓模式”,

二、“粮食银行”十年发展的成效与不足

(一)取得的成效

在十年的探索实践中,“粮食银行”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和农民层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利于政府掌控粮源。农民将粮食集中存储到“粮食银行”,增强了政府掌控粮源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促进粮食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降低粮食储存损耗。农户自己储粮损耗在8%~10%,而“粮食银行”集中保管损耗仅为1‰~ 2‰,减少了粮食损耗,相当于每年新增一批“无形粮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三是有助于搞活粮食生产流通。如北大荒“龙江模式”,农民在粮食收割销售高峰期,可以将粮食暂时储存在“粮食银行”然后择机销售,解决“卖粮难”问题,同时农民可以利用存储粮食作为抵押获取银行贷款进行再生产,有助于搞活粮食生产流通。

四是促进企业搞活经营。“粮食银行”拉近了粮企与粮农间的距离,扩大了粮食部门社会影响力。同时,提高了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利用率,减少了粮食收购投入,争取了粮源,并通过粮食基准兑换折率、加工副产品、粮食流转经营等方式,获取薄利,消化相应的业务运作成本。

五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粮食银行”集中储粮,消除了虫鼠的侵扰,改善家居环境,助推了城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配套服务网络,提供安全放心的粮油及其他实用物资,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六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以太仓“粮食银行”为例,农民将粮食存到“粮食银行”,每50公斤可降耗8~10元。种粮大户粮食在“商品粮银行”存粮满一定期限,还可获得储粮利息和粮企经营收益的分成,有效增加种粮收益。

(二)存在的不足

在全国各地“粮食银行”蓬勃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地“粮食银行”发展良莠不齐,少数地方“粮食银行”运作不规范,配套不健全、服务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以“粮食银行”为名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必须充分重视。

一是宣传解释还需进一步增强。“粮食银行”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新业务,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地解释,若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农民的误解和反感,影响“粮食银行”的推广覆盖面和农民受益面。

二是配套服务还需进一步健全。尽管全国各地“粮食银行”模式不尽相同,但“粮食银行”并不是简单的粮食存储,需要与之相应的配套服务,如相关的粮食仓储流通服务、粮食兑换网点建设、储粮交易结算服务、商品农资兑换服务、储粮抵押贷款服务等与之相配套的服务需进一步健全。

三是管理运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粮食银行”发展的事实证明,只有运作规范、管理健全、服务优良的地方和企业,“粮食银行”发展得才比较好、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才比较高。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管理运作还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差,甚至同一地区、同一企业因具体“粮食银行”服务网点负责人能力、态度的不同,其发展也不尽相同,“粮食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和自身建设亟待加强,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体系亟待健全。

四是风险控制还需进一步加大。“粮食银行”一方面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事关千家万户农民利益,风险控制始终是“粮食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个别地区、企业在推进“粮食银行”过程中贪多求快,过分重视效益导向,忽视风险防控,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给“粮食银行 ”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推动“粮食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粮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在新时期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粮食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既面临着有利的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必须准确加以认识,抢抓机遇规避风险,促进“粮食银行”发挥更大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机遇上看,首先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及市、(区)县长责任制深入实施,“粮食银行”对提升国家和地方政府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其次,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要求没有改变,“粮食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空间仍然很大;其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粮食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继续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机遇将会更多。

从挑战上看,一方面,近两年“粮食银行”发展势头过于迅猛,个别地方在风险防控、运作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如果从宏观上处理不当,一味贪多求快,可能会由个别性风险积聚成局部性、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粮食系统风险和社会风险,决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粮食银行”的基础业务是存储功能,但是伴随着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以及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粮食需求低迷、进口粮食冲击以及最低保护价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粮食面临着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压力,粮食企业特别是绝大多数“粮食银行”赖以支撑的国有粮企收储压力增大,“粮食银行”的存储、销售以及获取价格效益的压力增大。

综观新时期“粮食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就促进“粮食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是确立核心目标。要明确“粮食银行”强化粮源掌控、服务“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兼顾经营效益的核心目标。以太仓“粮食银行”为例,其鲜明特色是不以企业自身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以粮源掌控、节约粮食、助农增收为根本,为助推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提供粮食收储和安全保供的配套服务。

二是引导和规范发展模式。发展“粮食银行”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人口数量、粮食产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力等多重因素,因地制宜。目前我国各地“粮食银行”还处于地方自发阶段,发展模式还比较凌乱,发展成效良莠不齐。建议有关部门从宏观层面考虑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偏远民族地区等实际,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打造和树立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明确相关的原则准则和发展框架,引导和规范各地“粮食银行”发展。

三是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各地在推进“粮食银行”发展中,必须把风险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坚持“农民自愿、粮企运作、保值增值、互利共赢”的经营原则,做到“粮权在农、管理在企、监督在局、效益共享”。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管理培训,检查粮食收购质量、储存安全、履行协议情况等,对于违反粮食收购管理条例和“粮食银行”协议,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取消收购资格。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司法部门要对违法经营“粮食银行”的企业依法严厉打击。要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两个层面,健全风险防控制度和审计制度,鼓励和支持“粮食银行”与银行、保险、期货等金融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创新粮食套期保值、风险规避等业务,同时要坚避免决少数粮食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进行非法集资融资,以及违规利用金融工具肆意放大抵押贷款杠杆等风险。

四是规范管理运作完善配套服务。建立健全“粮食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行业自律,让老百姓参与监督管理,着力推进区(县)范围内实现“粮食银行”标准化、规范化运作。要切实完善配套服务,存储功能是粮食银行基础功能,在当前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期以及国有粮企库存高企的背景下,必须把仓储能力建设和“粮食银行”发展统筹推进,灵活调配全社会粮食仓储资源,保障“粮食银行”存储需求。要狠抓“粮食银行”配套服务,争取在粮食收储流通、服务网点布局、物资和服务兑换、配送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要充分利用粮食信息化建设先进成果,把信息化作为提升管理运作水平、优化配套服务的重要手段,打造智慧“粮食银行”,同时利用信息化成果,逐步推进“粮食银行”跨地区通存通兑。

五是积极稳妥拓展“粮食银行”功能。积极稳妥拓展延伸“粮食银行”的服务内容、服务功能和服务内涵。在确保存粮安全的其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粮食购销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联合,建立新型粮食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创新“粮食企业+合作农场+订单收购+粮食银行”的产销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探索“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整合本地区地产优质粮食资源,选择本地优质粮食品种,着力打造“粮食银行”自主品牌,提升“粮食银行”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

六是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要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对“粮食银行”客观真实地进行宣传报道。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粮食企业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户,耐心细致做好“粮食银行”政策和操作细则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客观全面了解“粮食银行”,消除群众疑虑,扩大“粮食银行”的农户覆盖面和受益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粮食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