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李 冉
森林公园、森林之家、氧吧……有关森林旅游的名词,不时出现在现代市民生活中。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崇尚生态游。自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美誉以来,泉州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如今,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催生出特色的森林旅游,一个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泉州森林文化体系逐渐构建起来。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大户)投资,职工参与,农户联动”的原则,通过示范点带动,泉州市发动农户、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森林人家建设。
截至目前,共确定20处森林人家市级示范点,并予以重点扶持和打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泉州市森林人家共接待游客258万人次,创旅游收入6820万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1050人。其中,位于永春的北溪森林人家,是我市首批森林人家示范点,该村现有森林人家经营户11户,去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成为当地旅游经济专业村;坐落在德化岱仙瀑布景区的岱仙森林人家,旅游旺季时每天接待游客达上千人,年旅游经营收入近20万元。
从2010年始,泉州市按照《福建省森林人家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对森林人家等级评定工作作出具体规定,推动星级评定。先后组织专家对13处条件较好的森林人家进行等级评定,评定丰泽宏源为四星级森林人家,评定泉港绿笛、安溪桫椤谷等12处为三星级森林人家,促进了森林人家的质量提升。近两年,泉州市加大扶持力度,对新授牌的森林人家经营单位给予项目补助5万元,对评为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的森林人家经营单位给予项目补助10万元。从2014年至今,累计扶持资金达240万元。今年泉州新增12家森林人家。至此,泉州市森林人家授牌点已达58家。
不少森林人家依托乡村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建立,以永春大羽村、洛江铭楷和惠安鼎模等为代表的一批森林人家,如今更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森林人家的开发建设,不但解决了村民就业,还带动了周边农村种养殖业的发展,农村建设不断加快,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森林的体验和养生功能,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激发林业生产力,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泉州市积极推荐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永春雪山风雅颂森林人家为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申报单位。
历经多年耕耘,泉州林业产业取得了可喜的变化。2015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高达804亿元,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位。当前,泉州正向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不断发力,今年全市将安排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现代林业。
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泉州市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合理开发森林游憩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了45家森林人家,通过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民参与农家乐、采摘、森林观光、手工艺制作、民俗活动推广、
特色产品售卖等行业经营,实现森林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致富“双赢”。
此外,休闲林业合计安排资金100万元,重点补助列为《关于加强对台农业合作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休闲林业体验带”的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在经营区内步道两侧、房屋或其它设施新建立体花化绿化、花卉植物遮阴或景观植物造景。计划补助10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补助10万元。森林人家合计安排资金100万元,用于补助新授牌的森林人家经营单位(经营者)、新评为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的森林人家经营单位(经营者)以及经市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示范森林人家申报单位的森林人家经营单位(经营者)。
在洛江区马甲镇彭殊村凤凰岭,有一处铭楷森林人家,坐落在泉州市库容量第二大的惠女水库边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时值夏日,山坡上的橄榄树挂满了绿油油的橄榄果,摘一把青果放进嘴里,果肉丰厚,酸咸生津,越嚼越有味。不止橄榄,这里可摘的水果还真不少,森林人家负责人吴诗成介绍,此处原本是个果园,枇杷、芒果、龙眼、荔枝等水果在一年四季中交替登场,摘都摘不完。水果摘累了,还可以到山坡下休闲垂钓。惠女水库中土生土长的鱼儿成群结队,有耐心的人往往也能钓到意外惊喜——五六公斤重的鲈鱼,硕大肥美。在森林人家,一餐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自然也不能错过。一只地道的特色土窑烧鸡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引得食客争相落筷。
像这样的森林人家,洛江已有6家,分布在马甲、河市、罗溪林场等地。通过连续两年精心建设森林人家示范点,目前全市森林公园38处,市级森林人家已达37处,森林人家示范点达20个。森林人家已成为一个能广泛带动周边旅游业、餐饮业的生态游项目。
说到漂流,很多市民乐此不疲,但碍于路途遥远并不能常临深山。而在洛江河市镇的后深溪水库,市区周边的第一条漂流滑道已在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
后深溪漂流的前段利用水库坝岸40多米落差,精心设计了280多米“勇士漂”滑道。乘坐皮艇随着倾泻直下的水流尽可享受速度与激情,感受心脏提到嗓子眼的刺激。后段则是2公里多的“逍遥漂”,穿行在水幽山抱的山谷中,河道曲折蜿蜒,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近1个半小时的漂流,驱散炎炎夏日里的烦躁,洗去一身疲惫,令人心情分外舒畅。
“除漂流外,还可体验露营、篝火晚会、自助烧烤的乐趣。”负责人吴建章说,后深溪漂流已经和俞大猷公园、泉州(海西)植物园、乡韵农场、九品莲花生态园、田格里拉生态园形成一条10公里长的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观光游玩。
类似这样的精品旅游线路,泉州市共整合推出了9条一日游、二日游等线路。“东亚文化之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山海兼备的区域特色在迷人的生态游中一览无余。
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青山绿水在眼前铺陈开来,绿意渐浓处,就到了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永春牛姆林。这里清新的空气、多样的动植物,让久居城市的一家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
在这片闽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里,生存着2000多种动植物,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9.6万个,比一般城市高出400多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在全国刚刚提出“生态旅游”概念的时候,泉州市就开始琢磨怎么打造这个绿色的“聚宝盆”。
在牛姆林生态旅游区建立之初,永春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周边的煤洞,迈出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第一步。如今,牛姆林每年的旅游收入达700多万元,更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泉州市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按照空间分布可分为北部绿色生态旅游带和南部蓝色生态旅游带两条森林旅游带。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县一处森林公园”的建设目标,目前全市已建成森林公园38处,森林人家27处。每年前往戴云山、云中山、石牛山等市风景资源质量一级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还制定评选10家森林人家示范点,每家给予10万元扶持的政策。按照《泉州市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年以前,全市每个县(市、区)都将推出2至3个森林休闲和观光精品项目,力争至2015年年接待森林旅游人数918.38万人次,森林旅游总收入达32.14亿元。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泉州市蓬勃展开,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特色乡村经济。
石斛爆炒猪腰、石斛老鸭煲、石斛醉枣……这一道道美食,看似平常,却因为“石斛”这一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加入而身价倍增。
日前,中华中医药学会将首届全国石斛药膳制作比赛现场设在了泉州。在这场国内规格最高的石斛药膳大赛的背后,泉州林下经济正发展得“有滋有味”。
目前泉州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4.7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25.76亿元。
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保护森林资源、提高广大林农经济收益的双赢途径之一。去年,市政府安排28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47家单位发展林下经济,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10家单位发展“森林人家”。德化、永春被省林业厅列为发展林下经济试点县,各获得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林下经济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目前全市主要林下利用模式包括发展种植林下药用植物、套种珍稀植物及花果叶树种、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发展“森林人家”休闲生态旅游项目等。全市森林林下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德化、永春建立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下药用植物种植基地;林中套种珍稀植物面积达万亩,套种的珍稀植物种类较多、长势良好;林下放养蜜蜂则遍布各地林间和果园。
设施花卉方面,合计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补助新建玻璃温室、智能温室、普通温室、遮阴棚和喷滴灌设施苗圃。计划完成花卉温室建设30000平方米,设施苗圃1500亩。设施油茶、林竹方面,合计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森林抚育和开设机耕路项目以及有机油茶(笋竹)基地栽培技术推广。计划安排设施油茶、林竹建设面积7500亩。林下经济合计安排资金200万元,用于补助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及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的项目,补助对象主要是规模比较大,经济效益好,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起示范带头作用的企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或单位。计划确定森林林下经济项目40个,每个项目补助5万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