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马红霞
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农业服务中心,甘肃 陇西 748100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总面积2 408km2,属温和半干旱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全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品种有310种,在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陇西有93种;是全省中药材生产大县。
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市扶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良好机遇,积极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全县中药材生产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2.7%;直接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农民达到36.9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85%。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推进了“五化”工程:
全县加大标准化种植扶持力度,每年都制定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及育苗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和“财政补一点、企业投一点、农户筹一点”的筹资办法,坚持把让农户种植药材和农村土地的规模流转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户和制药企业签订土地流转或租赁合同,由企业负责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既有效保证了原药品质,又转移了药材种植的自然灾害风险,实现了企业增效和药农增收的双赢目标。
按照“一主两副”的思路,规划建设集地产药材交易、饮片加工、仓储物流、中间物提取、保健品、制药、药渣废料处理为一体的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主”即巩昌中医药精深加工区,“两副”即文峰分园区和首阳分园区,分园区以中医药批发市场、仓储物流,进行道地药材的交易及粗加工为主。目前,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引进入驻国内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23家,其中一方制药、中天药业、普尔康药业等9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产。
依托资源优势和“陇上旱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整合原有药材市场资源,先后建成集药业采购销售、现货期货交易、文化展览、信息发布、旅游观光、仓储物流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和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年可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种,年市场交易量达100万t以上,两大市场成为依托产业培育财源、发展经济的成功典范。
充分发挥“天然药仓”的自然气候优势,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积极向外引进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依托中天物流公司、康美药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中心。
陇西县多次举办中医药博览会,通过招商推介、高端交流、展示展览和参观考察,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陇西中药材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黄芪、党参、甘草、防风、板蓝根、柴胡、独活等产品已享誉全国,成为各大制药企业的首选原料。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但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比较小,“大资源、小产业”的特征十分明显,第一大产业的优势还没有充分挖掘。新品种引进繁育和GAP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进展仍然比较缓慢,中药材种植目前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种植优势还没有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全县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而且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高端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和中药制药企业发展还不够快。
中药材商贸流通上还没有形成大的企业集团,产品品牌力量薄弱,对外销售窗口和发展平台宣传不明显。由于缺乏有序规划和日常监管,药材经营和仓储环节的准入门槛低,致使市场交易小、散、乱和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依然存在。
虽然全县不断加大中医药产业人才、技术的培养引进力度,但是真正“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还是比较缺少,高端制药技术比较匮乏。
陇西中医药产业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建设国家中药原料药生产供应基地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因此应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近几年由于种植中药材的收益要明显好于许多农作物,所以有些地区为了帮助群众发展多元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在不适宜种植的区域内盲目引种种植,虽然有些地方产品观感上个头大、产量高、物理形状好,但部分有效成分达不到《药典》标准要求,致使药源质量难以保障。
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是涵盖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以及市场交易等的全产业链,在带动农户脱贫、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工业、富民强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全县有6万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占到了全县农村人口的60%,有3 800家中药材个体加工户带动3 000多户1.2万名农民群众进行中药材加工,有5 000多户1万多人通过仓储、贩运,销售各类中药材,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
陇西党参、黄芪、当归等十几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种植规模大、产量高、产品质量优的特点,以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载体,按照“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理念,探索推行了陇西中医药相关产业融合和产业循环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应争取将黄芪、党参、甘草、柴胡、黄芩等道地药材选入国家药典,加大党参、红(黄)芪等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使用壮根灵、农药等化学药剂,按照“大企业引领、小企业组团、高科技投入、高效益产出”的思路,坚持“企业筹资、项目补贴、金融支持”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传统仓储库改造升级,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应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培养、筛选、提纯、复壮等工作,全力加快首阳中药材示范园区扩建和优质种苗繁育核心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科研院所中药材试验研究推广基地,积极支持中天药业、一方制药等公司探索发展“中药提取—药渣和废水生产沼气—沼气取暖照明—沼液沼渣生产有机肥—有机肥供应药材基地”等多种循环模式,实现“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循环发展模式。
3.国家在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上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将陇西建设成为国家中药原料药生产供应基地,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化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
综上所述,陇西县中药材发展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品质优良,规模宏大,规范发展中医药产业是改善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农民种植收益、降低种植风险、促进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有力保障,也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有力载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