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 吴和平,何建华
(1.中共天水市委研究室,甘肃 天水 741001;2.天水师范学院 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卫生资源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原创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效果明显。拥有“羲皇故里”美誉的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源渊。“伏羲尝百草而制九针”开创了中医药学、针灸学的先河,探索创制了中华民族八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智慧经验。天水历代名医辈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天水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保健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预防因病返贫、推进精准扶贫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天水全面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建设,全市中医药保健、科教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制定了2016-2020年天水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市、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市、县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加强监督管理,形成了中医药工作规划方案思路清晰、管理责任到位、层层负责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落实机制,参合农民在市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门诊就医全面实行现场即时结报。统一提高新农合中医机构中医药费用报销20%的比例,降低起付线30%,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产生的中医药费用新农合全额报销。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的1.5倍。把省卫生计生委公布的院内中药制剂的使用作为考核医疗机构的主要指标,天水市有15种制剂被全省医院调剂使用。
积极争取、引进、实施项目,市、县区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县区中医院全部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市中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库建设单位。秦州区获“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秦安县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武山县获“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建设,五县医院全部创建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武山县人民医院、秦安县人民医院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努力推动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市中医院与17家基层医疗单位结成了中医医疗联合体。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麦积区23所基层医疗机构建成医疗联合体。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天水53所乡镇卫生院被确定为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争取和落实项目资金1 600万元,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清水县陇东乡中心卫生院、武山县滩歌中心卫生院确定为省级乡村医生中医进修基地。在全市各行政村开展建设健康文化墙、健康沙龙活动,发放居民健康工具包57.97万个,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预防保健知识进村入户步伐加快。
紧紧围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突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全市举办“西学中”培训班120期38 752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50期41 372人次,食疗保健技术培训6项25.41万户,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县区基层全覆盖。全力培养中医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中医人才,全市有78人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和中医世家、4人评为甘肃省中医世家、105人评为天水市名中医,1人入选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1人入选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有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正在建设。大力开展中医药师带徒活动,近三年先后遴选师承教育指导老师189名、继承人529名,为基层培养了300名中医临床骨干和中医药实用人才。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等5个科室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0个科室创建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1项科研课题确定为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
坚持把中药材种植与推进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努力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全市种植中药材30万亩,产值达17亿元,通过传统和电商相结合方式将中药材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在电商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做出了贡献,帮助药农脱贫致富。加大扶持力度,天水岐黄中医药产业园和太极集团甘肃天水羲皇阿胶有限公司900t 阿胶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年产值19.2亿元。“伏羲牌”场效应治疗仪、糖尿病治疗仪等产品年产值达2亿元。加快实施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天水片区建设规划,麦积、秦州两区西秦岭中药材文化旅游基地正在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甘肃温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药健康旅游养生园项目正在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天水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进程。深入挖掘伏羲中医药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举办了伏羲中医药文化论坛、出版了《天水市名中医医案精选》和《伏羲中医药学》,天水伏羲庙、卦台山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加快建设。
在总结天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切实把握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一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随着“健康中国”“健康甘肃”“健康天水”战略的实施,中医药发展的起点更高、位置更重要。三是推动中医药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国家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天水片区建设,发展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迫切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绿色生态、原创优势、促进消费明显的独特作用。四是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建设,迫切需要传承、普及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活力。
虽然天水市中医药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该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因素较多,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经费缺乏。天水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甘肃省人口第一大市,全市85.53%的人口为农业人口,多年来对中医药事业整体投入不足。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关心重视下,天水市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该市大部分中医医院底子薄、条件差、服务能力弱等现状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中医药人员不足。在职中医药人员占全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药人员偏少,临床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中医医生较少;三是中医药与文化旅游结合不够深入、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开发与宣传推介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水中医药事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医药法》以及国家、省市一系列推动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推动中医药医疗服务、科教文化、事业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和人民健康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中医药健康保健服务。
突出卫生和健康问题导向,加大中医药科技研发和联合攻关,以原创性科技成果打造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覆盖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服务质量,构建中西医结合、协调发展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力度,全面推广记载于老古籍、流传于百姓生活、应用于临床的中医药康养理念,切实增进人民群众幸福健康。发挥中医药促进人民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诊疗服务、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有所作为。
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扶贫深度融合,有效开发中医药资源,大力发展有市场有健康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有中医特色的诊疗仪器和设备。发挥天水市中医药资源优势,实施中药材产业化、中医药健康旅游等精准扶贫举措。
天水市、县区中医院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建立,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虽然近年来,国家、省市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专项建设资金逐年增加,但中医药所占比例仍然较少,国家在标准化县级医院建设和农村服务能力建设中将中医院纳入不够,部分中医院负债较重。建议将市、县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加强中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天水医药卫生人才特别是中医药人才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天水市在灾后重建中,将市卫生学校按照立足大专、发展本科这一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培养大中专医学专业人才条件,建议将该市列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市,协调支持推进医学院校建设。
天水近年来医改工作充分表明,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并重的甘肃医改之路,既能节省大量医疗资源和费用,又能很好地保障群众健康,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能有效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建议在深化医改中研究制定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确保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