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防治稻瘟菌药剂的筛选

时间:2024-05-30

康力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种子管理站,甘肃 定西 743000)

防治稻瘟菌药剂的筛选

康力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种子管理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对于稻瘟病的防治,在生产上仍然是以化学防治为主,本文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筛选对稻瘟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本试验选用六种防治稻瘟菌病害的主要化学药剂:多菌灵、三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嘧菌酯、稻瘟灵做为研究对象。对两株稻瘟菌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稻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平均EC50值为0.0520μg/ml,稻瘟灵、咪鲜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三环唑的抑菌效果依次降低。嘧菌酯对于水稻的稻瘟病来说防治效果好于其他的五种药剂,可以在生产上广泛推广。

稻瘟菌;毒力测定;药剂筛选

一、水稻稻瘟病防治情况综述

(一)水稻稻瘟病介绍

1.症状识别。稻瘟病由半知菌亚门、稻梨抱属病原真菌引起。破口抽穗初期最容易侵染穗颈、枝梗和谷粒。侵染穗颈时,常在第一节穗颈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斑,形成白穗;侵染枝梗时,也在小枝颈节上发病,影响结实而形成瘪粒;侵染谷粒时,表现为椭园形、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的病斑,形成瘪粒和空壳。稻瘟病是一种突发性、流行性,有时甚至为毁灭性的稻作病害,是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该病一般造成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

2.病原。PhyriculariagriseaSacc.称灰梨孢Pyriculariaoryae Cav.称稻梨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该菌可分做7群,128个生理小种。

3.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

(二)水稻稻瘟菌的化学防治

一直以来化学防治具有经济、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一直是稻瘟菌综合治理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在病害大流行或品种抗病性丧失期间更是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防治手段。现在已不再常用的重金属类、抗生素类、有机氯类就不再介绍了。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有黑色素抑制剂、有机磷类与稻瘟灵、多菌灵类以及新兴的甲氧丙烯酸酯类等。

(三)治疗水稻稻瘟病的药剂的研究进展

目前使用的防治稻瘟菌的药剂都是高毒性的,而且容易被病菌产生抗性。对防治稻瘟菌的化学药剂的评价应该全面考虑和权衡其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要考虑化学药剂对使用者、消费者以及自然环境的有害影响,也要考虑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化学药剂中毒机制的研究为评价和防护提供了决策必要的科学依据。发展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替代目前仍广泛使用的高中毒防治稻瘟菌的化学药剂是避免农药危害健康最根本的措施,而且通过对黑色素抑制剂等间接性药剂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间接作用化合物,不容易产生抗药性,是以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供试药剂对稻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的筛选

1.材料和方法

(1)供试菌株。mk、060508.两株菌种。菌种是在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病理实验室活化,并在4℃的冰箱中保存。

(2)供试药剂

表1 试验供试药剂

(3)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5-20克、蒸馏水1 000毫升。用于病菌培养以及室内毒力测定。

培养基的制备:①根据配制量依次称取一定量的马铃薯、葡萄糖和琼脂粉,称量时要迅速。②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为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至30分钟,到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四层的纱布过滤。③根据实际的实验需要加葡萄糖和琼脂,继续加热以及搅拌混匀,稍微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 000毫升。④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若干个三角瓶中,加好硅胶塞并标好日期和培养基的名称等。⑤将装好的培养基于121℃下灭菌20min,灭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锅内的水位要加到水位线;排气时要注意水蒸气大量排出要维持5min后再关闭排气阀;排气时要慢慢的排放,不能过于急,避免因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培养基经灭菌之后,必须放在37°C的温箱培养24h,无菌生长方可使用:PDA培养基一般不需要调节pH值。培养基也可以加入氯霉素或土霉素,加入的量为0.1g/L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干扰性。

2.研究方法

(1)药液的配制。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进行毒力的测定。根据预实验的结果,需设置药剂终浓度如下表的5个浓度进行毒力测定(每种药剂必须设置空白对照)。

稻瘟灵 0.1 0.3 0.5 1 5嘧菌酯 0.1 0.3 0.5 1 5咪鲜胺 0.1 0.3 0.5 1 5苯醚甲环唑 0.1 0.3 0.5 1 55三环唑 0.1 0.3 0.5 1 5多菌灵 0.1 0.3 0.5 1 5

(2)不同浓度带毒培养基的制作。将配制的105μg/mL的药液用自己相对的溶液稀释到5 000μg/mL、1 000μg/mL、500μg/mL、300μg/mL、100μg/mL的5个药剂浓度,保存待用。在小三角瓶中加入35mLPDA培养基,先将35μL 100μg/mL的药剂加入小三角瓶中,混匀后,倒入三个培养皿中,得到终浓度为0.1μg/mL的带毒培养基。再用同样的方法,依次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可获得0.3μg/mL、0.5μg/mL、1μg/mL、5μg/mL的带毒培养基。这样由高到低的配制带毒培养基可以降低误差。

(3)菌饼的制备及实验操作。用打孔器在预培养好的同一直径长势相同的菌落边缘取菌饼,接种于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每个浓度3次重复,在恒温箱28℃下培养7d,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在取菌饼前一定要对打孔器进行灼烧,烧后过一段时间等打孔器不太热时,再取菌饼。

(4)EC50的计算。根据试验验结果测得的菌落直径,按照下列公式求出药剂各浓度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菌落增长直径(mm)-处理菌落增长直径(mm) ×100对照菌落增长直径(mm)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10的对数(x)。按浓度的对数与几率值回归法求得不同浓度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方程y=a+bx,并由毒力方程计算药剂各浓度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终浓度EC50。

(二)结果与分析

由试验得嘧菌酯对mk和060508两株稻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EC50为0.0520μg/mL。稻瘟灵的平均EC50为0.0655μg/mL、咪鲜胺的平均EC50为0.0755μg/mL、多菌灵的平均EC50为0.395μg/mL、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为0.578μg/mL、三环唑的平均EC50为1.073μg/mL。由以上的数据可见嘧菌酯和稻瘟灵对mk和060508两株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好,在防治实验中的两株稻瘟菌mk和060508引起的稻瘟病的时候应该选择嘧菌酯和稻瘟灵这两种药剂。

表2-1 稻瘟灵对稻瘟菌室内毒力测定

表2-2 嘧菌酯对稻瘟菌室内毒力测定

表2-3 咪鲜胺对稻瘟菌室内毒力测定

表2-4 三环唑对稻瘟菌室内毒力测定

表2-5 多菌灵对稻瘟菌室内毒力测定

表2-6 苯醚甲环唑对稻瘟菌室内毒力测定

三、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通过室内的6种药剂对稻瘟病菌菌株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六种药剂对稻瘟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结果存在着一定得差异。稻瘟病菌对嘧菌酯最为敏感,对稻瘟灵较为敏感,而其他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一般。这应该是由于药剂的作用机理得不同造成的。因此在防治稻瘟病时,应选择合适的药剂、科学的用药。目前生产上防止稻瘟病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手段,但在病情的多发期,化学防治仍然十分重要,常用的药剂是:三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多菌灵等。实验结果表明:稻瘟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度最高。嘧菌酯对于水稻的稻瘟病来说防治效果好于其他的五种药剂,可以在生产上广泛推广施用。

1.司乃国,刘君丽,张宗俭,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开发与应用[A].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二卷)[M].北京:中国学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3.林孔勋,郑仲.有机磷杀菌剂[A].华南农学院.植物化学保护[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4.Gullino ML,Leroux P,SmithC M.Usesand challenges of novelcompounds for plantdisease control.Crop Poretetion,2000,19.

5.沈瑛,梁夭锡,朱培良,等.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抗药性研究[J].植物保护,1993,19(3).

6.BarlettD W,Clough J M,Godwin J R,etal.The strobil fungicides.Pest.Management Sci,2002,58.

(编辑:刘国华)

S432.4+2

B

1673-9019(2016)03-0045-03

2016-01-13

康力(1987-),男,甘肃定西人,主要从事马铃薯良种生产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