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4-05-30

刘鹏

一、貂阿留申病

1. 诊断要点

本病由阿留申病毒引起。各品系貂均易感染。秋季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

症状:急性型病貂食欲减退或消失,精神沉郁,抽搐、痉挛,共济失调、后肢麻痹,2~3天后多死于肾衰竭。慢性型病貂食欲减退,渴欲增强,可视黏膜苍白,齿龈出血、溃疡;粪便呈煤焦油色,渐进性消瘦,最后多死于尿毒症。

剖检:可见口腔黏膜有较小的溃疡灶;肝肿大,土黄色,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肾肿大2~3倍,呈灰色或浅黄色,表面有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点;脾肿大3~5倍,紫红色,慢性型病例脾萎缩;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淡灰色;胃肠道黏膜点状出血。

2.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加强饲养管理,全面抓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有效消毒;引进种貂时,要严格按要求检疫并隔离饲养,阴性种貂方可混群饲养;建立定期检疫制度,发现阳性病貂立即淘汰。

二、貂病毒性肠炎

1. 诊断要点

本病由貂肠炎病毒引起。仔貂和幼貂易感,成年貂多呈隐性或慢性经过,常呈地方性、周期性流行,多发于夏季。

症状:病初,貂多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渴欲增强,有些病例出现呕吐,不愿走动,体温升高到40℃以上。随后,病貂腹泻,粪便稀软,便中混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脱落的肠黏膜、纤维蛋白、红细胞、黏液等组成的灰红色管柱状物。后期,腹泻加剧,粪便中混有大量脱落的肠黏膜、黏液、血液等,病貂极度衰竭或死亡。

剖检:剖检病死貂,胃内空虚,幽门部充血、溃疡;肠壁出血,肠腔内充满脱落的上皮、黏液和血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肝肿大,质脆,胆囊膨胀,充满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紫色。

2.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病后可给予适当补液,以减少死亡。

定期用水貂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RC1株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有效期6个月。仔貂在每年6~7月分窝后2~3周,每只水貂皮下注射1毫升;种貂可在配种前3周加强免疫1次,每只1毫升;成年貂每年12月到来年1月、6~7月进行2次接种。

三、貂肉毒梭菌中毒

1. 诊断要点

本病因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动物性饲料而引起。貂特别敏感,呈群发。多发生于夏季,有饲喂腐败变质的鱼、肉饲料的病史。

症状:貂突然发病,很快死亡,肌肉进行性麻痹。首先见后肢肌肉麻痹,然后前肢麻痹,呈全瘫,卧地不起,呼吸困难,眼球凸出,瞳孔散大。咽部肌肉麻痹时,采食、吞咽困难,流涎。颈部肌肉麻痹时头颈下垂。死亡前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血便,血尿,最后窒息而亡。

剖检:口内有残留物,恶臭。胃内空虚,肠道充血、出血。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实质性脏器和淋巴结充血、质软。肺充血、水肿。心肌松软,心包积液呈紫红色。血液常呈黑色。脑血管怒张。

2. 治疗措施

可用5%碳酸氢钠或0.1%高锰酸钾灌肠、洗胃;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必要时肌内注射抗生素,每天2次。

四、貂犬瘟热

1. 诊断要点

本病由犬瘟热病毒引起。断奶后的幼貂及育成貂易感性高。无明显季节性,但多发于寒冷的冬季。

临床上可见以下类型:

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病貂狂暴、咬笼、抽搐、吐白沫、尖叫,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初,貂表现浆液性结膜炎,随病情发展,变为脓性结膜炎,眼睑肿胀,高热,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后期,剧烈腹泻,粪便煤焦油色。趾肿胀,有水疱或溃疡。肛门外翻,后肢麻痹,严重者拖地爬行。

慢性型。貂出现皮炎,趾掌红肿,鼻、唇、趾、掌等处皮肤上有水疱,随病情发展,水疱化脓、破溃,形成结痂,全身皮肤发炎变厚、失去弹性,常有麸皮样皮屑。

剖检:胃肠黏膜出血、溃疡;呼吸道黏膜卡他性炎症,有不同程度渗出,肺水肿,出血;肝肿大,瘀血,质脆,胆囊膨胀,内部充满胆汁;脾脏肿大;脑水肿、出血;皮肤上形成水疱性或脓性皮炎,趾掌表皮角质层增厚。

2.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发病,可试用抗血清,配合敏感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引进种貂要严格进行隔离检疫,定期使用水貂犬瘟热疫苗,仔貂断乳21天后,种貂配种前30~60天接种,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有效期6个月。

五、貂冠状病毒感染

1. 诊断要点

本病由貂冠状病毒引起,又称冠状病毒性肠炎。多发于冬春季节。初期多呈散发,3~5天发病率上升,10~20天达到流行高峰,30天左右逐渐平息,发病率可达90%,但病死率较低。

症状:貂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呕吐、腹泻。病初排稀粪,常有白色团塊;中期排血便,常有脱落的肠黏膜;后期粪便呈煤焦油色。

剖检:肠黏膜充血、脱落,内有暗红色血样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暗红色;肝肿大,土黄色,质脆、易碎。

2. 防治措施

发现病貂立即隔离,对症治疗。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等,可加快康复,并降低死亡率;内服肠道收敛剂,可止泻。庆大霉素每只0.2~0.3毫升,肌内注射,每天2次,防止继发感染。

保暖防寒,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引进种貂,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加强消毒卫生工作。

六、貂李氏杆菌病

1. 诊断要点

本病由李斯特菌引起。多发于春夏季节,多呈散发。

症状:貂突然拒食,或食欲不振。共济失调,两后肢不全麻痹,行动摇摆,歪颈、扭颈、伸颈或仰头,部分病例不定向转圈,冲撞,最后运动障碍直至死亡。

剖检: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脂肪变性,土黄色,被膜下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脾肿大、出血;脑实质软化、水肿;肠黏膜卡他性炎症。

2. 防治措施

可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青霉素每只20万单位、链霉素每只100毫克,或单独使用庆大霉素每只250毫克,肌内注射,每天2次;或新霉素每只100毫克,混在饲料中,每天3次;或长效磺胺每只0.1~0.2克,内服,每天3次。同时进行对症治疗,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C等补液。镇静可肌内注射盐酸氯丙嗪,每只0.3~0.5毫升,每天2次。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貂。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畜牧兽医站 邮编:2764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