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蟹的暂养技术

时间:2024-05-30

李才根

青蟹学名锯缘青蟹,在我国江苏省以南沿海均有分布,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等省最多。青蟹收获季节比较集中,上市旺季销售与节假日销售价格悬殊,若采取暂养可获得较高的利润。在暂养过程中还可采取相应的技术使其快速长肥、增重。

一、生活习性

青蟹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底的滩涂上,适应海水盐度为7.2‰~33‰,最适宜生长盐度为13.7‰~26.9‰;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5℃,水温高于35℃时会出现明显不适,水温高于39℃则会死亡,水温低于5℃便停止活动和摄食,其体栖于泥中进入冬眠。青蟹食性很杂,以肉食性食物为主。一生要经历13次蜕壳,在发育早期每4天蜕壳1次,2个月后每隔1个月才蜕壳1次。每次蜕壳需10~15分钟,刚蜕壳的躯体十分柔软,经3~4天长成的新壳才完全硬化。若蜕壳不成,就会死亡。

二、暂养设施

暂养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是水泥池暂养。水泥池可以新建,也可利用旧的养鱼池。暂养池必须在日光温室内,以保证池中水温不随气温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圆池底部中央或方池近短边底部下开一涵洞,埋入排水管,用于排干池水,管径视池面积而定,一般为直径10厘米的聚乙烯管。池底用砖砌一道高20~25厘米门槛,把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摄食区,占全池面积的1/3,设有出水管;另一部分为活动区,供蟹栖息与活动,占全池面积的2/3。蟹活动区底部要铺粒径0.3~0.4毫米的细沙,厚度为10~12厘米。在铺沙前,在门槛上覆盖一层60目尼龙筛绢网网片,既能阻止细沙流失,又能使水通过网片与砖头缝隙流入摄食区。进水主管内径为8厘米,从出水口相对池边伸入池。为防进水把池内沙冲散,进水主管需与支管(内径2.5厘米)连接成倒“T”字形,支管与池面平行,在支管上每隔15厘米钻1个直径3~4毫米的孔。支管长度略短于池边长。支管小孔流出的水喷到池壁后再沿池壁流入沙池。有条件的可配备1台增氧机,每2平方米安置1个气头,以防蟹缺氧死亡。

三、暂养季节与时间

1. 季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适宜暂养季节有所不同。浙江沿海4~11月份均可进行暂养,但以9~10月份为佳。广东、广西、台湾地区,气候四季温和,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暂养,但以3~7月份和9~11月份为佳。总而言之,暂养季节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蟹的来源、饵料供应和价格等情况而定,否则难以盈利。

2. 时间。暂养时间与水温、盐度、放养规格、投喂饵料质量、日常管理工作以及上市价格等诸因素有关,通常为35~45天,短则20~25天。浙江南部地区通常暂养30~40天可上市,浙江北部,如舟山地区要暂养40~50天才适宜上市销售。有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在池内安装电热棒,逐渐提升池水温度,以缩短暂养时间。

四、暂养蟹的挑选

挑选已交配的雌蟹和已达到商品规格的瘦雄蟹进行暂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长肥、增重,使雌蟹长成膏蟹、雄蟹长成肉蟹。挑选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①蟹体要完整无伤,十足齐全。②剔除寄生在蟹体上的蟹奴、海鞘。③剔除病蟹。强壮的蟹,步足基部肌肉呈现肉色或蔚蓝色,肢体关节间的肌肉不下陷。患病的蟹,肌肉呈红色或乳白色,肢体关节间的肌肉下陷,无弹性。肌肉呈红色的,养殖户称其为“红芒病”;呈乳白色的,称其为“白芒病”。病蟹入池后会发生死亡,即使不死会传染健康蟹。④收购的蟹露空时间要短。蟹起捕后露空时间与暂养成活率关系极大,露空时间越长,死亡率愈高。一般气温在28℃以上时,露空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气温在25℃以下时,不能超过48小时。由此可见,从蟹捕获到进暂养池的时间越短越好。⑤蟹脐基胀、口吐白沫、大颚开张蹬起,表明该蟹当天就会死,不能入选暂养。

五、暂养蟹规格与密度

1. 规格。根据雌蟹是否受精及性腺发育程度,分为以下5种规格:①蟹姑。又称白蟹,一般体重150~200克,系指未受精的雌蟹,腹脐呈灰黑色,在日光下透照,从眼的基部至甲壳两侧第九个侧齿的基部,看不见明显的卵巢。这种蟹只能暂养成肉蟹,若要暂养成膏蟹,需与雄蟹交配。②瘦蟹。又称为空母,是指已交配的、体重在250克以上的雌蟹。在日光下透照,头胸甲前缘附近可见半月形的卵巢;腹脐上方可见黄豆般大小的乳白色圆点。此蟹经30~40天的暂养,可养成卵巢丰满的膏蟹。③花蟹。是指经15~20天人工饲养的瘦蟹,其卵巢逐渐发育,但还未扩展到甲壳的边缘,在日光下透照,可见到半月形的曲线,腹脐上方的圆点已变成橙黄色。花蟹暂养时间比瘦蟹缩短一半,一般经15~20天暂养就可养成膏蟹。④水蟹。是指体质消瘦的雄蟹。选用水蟹暂养,如果能对其进行强化培育,也能在短期内养成肉质肥满的商品肉蟹。⑤膏蟹。又称赤蟹,是卵巢完全成熟的雌蟹,甲壳两侧充满着卵巢,有的甲壳也呈鲜红色,腹脐上方的圆点已变成红色。暂养时收购到的膏蟹极少,近似此种的略多些,收购后经短期的暂养即可出售。

2. 暂养密度。生产中,可根据蟹种的规格、暂养季节、饵料供应等条件确定暂养密度。暂养密度过大,容易发生相互钳斗而引起伤亡;密度太小,经济效益低。气温低时,青蟹活动少,若水质好、管理工作能跟上,一般每平方米可暂养8只左右,否则每平方米只能暂养4~5只。

3. 注意事项。①蟹下池前必须经过浸洗消毒,在每立方米海水中加入硫酸铜8克、漂白粉10克,水温10~20℃浸洗10~15分钟即可。②为了便于管理和收获,按不同蟹种进行分池暂养。如果蟹种收购不足,不能及时满足要求,可分批进池。③养蟹的水入池前必须用漂白粉消毒,用量为20~30克/米3,经2~3天待药性消失后再入池。暂养过程中的水体消毒,漂白粉的用量为1~2克/米3。④暂养池与原养蟹池温差不能太大,控制在±3℃以内。

六、日常管理

1. 投饵。青蟹饵料主要是低值的小型贝类、虾、鱼等。暂养经营者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当地数量最多、价格低廉的小水产品进行投喂。青蟹生长适宜水温为18~25℃,其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7℃时停止摄食,高于33℃就出现不适。水中溶解氧大于2毫克/升时,青蟹活动正常;如果小于1毫克/升,就出现异常,停止摄食。在正常情况下,小杂鱼、虾按青蟹体重的8%~10%投喂即可。随着青蟹的生长,可逐渐降低投饵量,直至最后降到青蟹体重的5%。每天投饵2次,早晨、傍晚各1次,傍晚投饵量要多于早晨。为了正确掌握投饵量,必须在每次投喂前检查上次投喂的残饵量,然后确定本次的投饵量。饵料应均匀地投放在摄食区四周,以便于检查与清除残饵。饵料要新鲜,且块不能过大,必要时要剁成小块。

2. 换水。青蟹喜栖水质新鲜、溶解氧含量高的环境中,因此暂养池中水既要保质又要保量。池中水深至少在60厘米以上,一般每3~4天换1次水,大换水时可露出池底。每次换水要注意进、出水的温差和盐度差不宜过大。

3. 检查卵巢发育情况。每隔5~10天,检查1次卵巢发育情况,若已达到红膏蟹标准,应及时捞出,专池暂养,等候上市出售。

4. 巡池。主要任务如下:检查蟹的活动情况,防止外逃;检查和分析投饵量及投喂是否正确均匀等;清除残饵、杂物,防止败坏水质;发现病蟹或死蟹要及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防止疾病的传染。

七、病害防治

青蟹常因气候变化、水温和盐度的突变,以及有害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病害。

1. 白芒病。青蟹步足基部肌肉呈乳白色,用土霉素药饵投喂有一定效果。一般每千克饵料中加入土霉素0.5~1克。

2. 黄芒病。青蟹步足基部肌肉呈粉黄色。此病系池水污染引起,要加强换水。病情较轻时,可用土霉素药饵投喂。

3. 红芒病。此病成熟的雌蟹多发,可见步足基部肌肉水肿呈红色,卵巢破溃而流出红色黏液。日常管理要调控池水盐度在适宜范围内,且保持相对稳定。一旦发现病蟹要分池暂养,采用加入淡水、降低盐度的方法,病症可以得到缓解。

4. 聚缩虫病。蟹体上附着聚缩虫,影响蟹的活动与摄食。此病主要是水质不洁引起的,定期消毒池水能有效防止此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