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王广富
近年来,由于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30%,大流行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
1. 发病症状 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穗部,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侵染为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最重。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尤其是穗部受害最重。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病菌先侵染的部位主要是花药,其次是颖片的内侧壁。侵染初期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逐渐蔓延至整个小穗,随即病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在小穗病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近而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即病原镰孢属真菌的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粉红色霉层。然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位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或白穗麦。
2. 发病特点 田内或小麦种子上存有大量的病原镰孢属真菌,种植多、乱、杂的不抗病品种,天气条件适宜病菌发生侵染,尤其是小麦扬花初期遇到降水、雾露日连续3天以上,是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①不同年份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种抗病性的强弱、菌源量和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三大主要因素。由于小麦、玉米常年连作和秸秆还田,造成赤霉病原菌大量积累和广泛分布,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降水多或雾露日天数多,白天气温又高,同时种植了大量抗性弱的小麦品种,就会导致赤霉病发生流行。具有发生量大、面积广、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特点。
②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小麦赤霉病是气候性病害,品种、地块和长势不同发病有很大差异,品种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期整齐集中、花期短的品种较抗病;反之,则易感病。如果小麦品种不抗病,田间群体过大、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田间小气候适宜,也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为害。种植小麦品种多、乱、杂,播种进度不一致,会导致小麦生育期也不一致,抽穗扬花的持续时间延长,增加了降雨、高温高湿天气相遇的概率,有利于赤霉病菌的侵染和流行。
③施肥量不同发病程度存在差异。调查发现,施肥水平高,尤其是氮肥用量大或正常施肥的田块,在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其发病程度重于施肥少或不施肥的地块。施肥量大,特别是施用拔节孕穗肥后,生长后期植株体内将维持较高的含氮量水平,碳氮比下降,抗病性随之下降,会导致小麦抽穗扬花期延迟,容易与生长后期的降雨、高温高湿天气相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原菌的侵染扩展,因此往往加重该病的发生与发展。
④防治时间不同防效差异明显。调查结果表明,防治时期不同,赤霉病为害程度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初花期用药明显好于扬花盛期及其以后的用药效果。错过防治适期且用水量少等,也是导致防效差的原因之一。
3. 防控技术 防治上应主动出击,以预防为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抓住防治适期,实施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预防,重点年份重点防控。
①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一是选用抗耐病性强的优良品种,良种可使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整齐一致,从而缩短感病时间;提早播种,尽可能避开4月下旬至5月中旬多雨或雾露的高温高湿天气。二是深耕压埋秸秆等病残体,种子用药剂处理,以减少病菌侵染来源。三是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氮肥后移,避免偏施,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加强健身栽培,以提高小麦的抗耐病能力。四是防止大水漫灌,及时开沟排水降渍,收获后深耕灭茬,以减少菌源。
②调查监测,加强预警。在小麦生产的全过程,加大小麦赤霉病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力度,不间断地调查发病情况,增加调查次数,扩大调查范围,准确掌握小麦生育状况、赤霉病的发生动态及天气状况,并做好防控的物资准备。
③以化学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是现阶段防控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适期防治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选择对路农药和提高施药技术是防治成功的保证。科学进行防控以确保防治经济有效安全,合理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可防止抗药性的发生。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参考用量为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90克/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对水喷雾。同时,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混合喷施,确保防治效果。如果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与多菌灵混配或轮换使用。
④注意事项。防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最佳防治时期的把握,一般当小麦扬花株率达到5%~10%时,应及时施药防控。第一次防控后若遇阴雨、雾露日时间长的天气,且白天气温高、种植了易感病品种、扬花时间长,病害有偏重流行的可能,应抓住阴雨的空隙抢时或提前防控,也可于雨后及时防治,视发病情况间隔5~7天防1次,连续用药2~3次,以确保防控效果。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太平东路458号农业局植保站 邮编:273500)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