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牧行业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在京举办

时间:2024-05-30

文|《农经》记者 张东生

农牧行业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在京举办

文|《农经》记者 张东生

“农业+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再者相加。农业互联网最终是要回归农业产业链,要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其中,平台建设是基础,品牌建设须先行,金融体系建设是保障,大数据平台建设立依据。

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希荣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 邵根伙

农信互联总裁 薛素文

2016年9月9日,“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畜牧大集网、农信互联、北京农业互联网联盟联合主办;大会还得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的特别支持。大会以 “找风口、换头脑、对资源、防风险”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业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共同探讨农牧互联网发展方向、目前的发展形势、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未来发展途径。

2016年5月10日,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工作主线,以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提供强大创新动力,这为我国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平台建设是基础

“互联网是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与做事方式。如今互联网与各领域大变革、大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出席了此次大会并在开幕致辞中提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农牧行业,进行‘互联网+’的变革、如何打造农业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是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领域共同关注的新课题。”

农牧行业已经走入移动互联时代的当下,农牧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位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重塑优势,走向线上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商之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和传播将走向何方,如何释放线下资源的互联网能量……

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希荣在发言中提出了三个必须正确解答的问题:一是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谁来建?怎么建?二是饲料兽药采用什么样的销售方式来降低营销成本?三是畜产品的商务平台怎么搭建?当新生代成为消费主力之后,互联网商务平台将会迅猛发展,商务平台不仅企业需要,消费者也需要。

农信互联总裁薛素文认为,未来的商业组织不再是“公司+雇员”,而是“平台+个人”。所以,农信互联希望做三个平台:第一个是农信云,即大数据平台;第二个是电商平台,即农业交易的平台;第三个是农信金融,即金融平台。这三个平台环环相扣,融合成农业互联网生态圈。

目前农信互联已重磅推出企联网2.0版本,在供、产、销、财核心业务的基础上,聚焦农牧行业,根据企业经营业务不同,把不同企业应用场景组合成不同套餐,实现管理、交易、金融的一体化,同时打通猪产业下游应用,形成较完整的猪产业链解决方案。通过手机端开发,极大提升办公、业务轻量化处理,解决产业链的畅通问题。

和君咨询副总裁王丰认为,在互联网及金融变革的大背景下,贯通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服务和金融服务成为了降低全产业成本的关键,这两类平台是未来农业的入口和核心枢纽,目标是构建社会化协同的共享经济。他还特别指出,未来的农牧龙头企业必然都是打造 “四位一体”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模式:品牌农业+农资流通+农产品流通+金融服务。“平台+内容+应用+终端”,构建完整商业生态,整合优势资源,为农户提供系统服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而非最坏的时代,如果你觉得是最坏的时代,那只能说明你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本来生活网副总裁刘有才在开讲之前风趣地说道。刘有才讲述互联网时代农牧企业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他提出“食物即媒介”概念,食品安全——媒体关注焦点; 美食——人们休闲时间交流最频繁的话题;食物——最理想的情感表达媒介; 食物的选择——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

金融体系建设是保障

过去农业为什么做不大,原因之一是农业金融不发达,没有社会化的金融体系,就不可能有超级规模化的农业。薛素文认为,农业犯上了金融饥渴症。农户整体信用体系的缺乏,针对性的贷款产品不多,信贷成本高,农村金融机构甚少,理财渠道不多,针对小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大多不适应农品结算需求。要改变农业的现状,首先要建立强大的适合于现代农业的产业金融新模式,农业人的金融需要农业人自己来建。

对此,雏鹰农牧集团副总裁吴易得解释称,实业发展和金融资本运作相结合,是新经济业态下现代企业管理可借鉴的经验。当前全国产能过剩是个普遍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活下来,就要依靠其他板块的发展。集团化程度越高,对金融需求就越高。农业主导产业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强周期,对资金的需求远高于其他传统企业。金融板块能保障现金流,是企业穿越周期,逆周期的法宝。周期变差时,不怕你亏钱,就怕你没钱。就像炒股票一样,不怕你浮亏,就怕你割肉。

在这个倡导创新发展的年代,有了“互联网+”,机会将无处不在。对于农牧行业来讲,即将迎来的是“产业互联网”变革。阿里巴巴农村事业部、农资商家部总经理王延哲认为,农牧产业互联网不是农牧产业与网的简单连接,而是深层次的要素重组,在要素重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与机会。目前需要关注和突破三方面的客观现实。其一,教育成本方面。首先要解决传统农民对电脑信息化技术的恐惧,而目前移动互联网(手机)作为一个大众消费品,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农民能更简单方便地获得产品内容、行情、资讯、疫病等信息,在此背景下农牧产业互联网更容易实现。其二,标准化服务方面。在产业互联网中,依然要重视线下。养殖技术、营养方案提供、疫病检测诊断等标准化服务,是农牧产业互联网中的核心内容;在线下仍需要用驻点、服务中心等形式去培养用户习惯、提供标准化服务。其三,金融服务方面。生产资料的赊销,造成厂家和养殖户困惑;养殖户融资难,造成资金流通成本高。围绕养殖业痛点,发展信贷、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融资和分散风险是产业互联网重要服务内容。

大数据平台建设立依据

从国内国际发展来看,大数据正驱动农业发展路径发生变化,可以提高农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农业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农信互联研究院院长于莹发布的《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研究报告》,展示出产业大数据对提升农牧行业效率的重要意义。农信互联旗下猪联网、企联网、猪交所等每时每刻产生的庞大数据,在专业分析人员的手中变成了“数字黄金”。

据于莹介绍,目前,猪联网用户已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母猪存栏量在200—500头的猪场数占比40.05%;猪联网中活跃猪场的平均PSY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PSY比2015年同比平均增长1.07头;猪病通自开办以来,已经积累了12.17万猪病例数,发表猪病原创文章89篇,阅读量均在2万以上,其中在《今日头条》上发表的《猪人工授精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阅读量超过110万; 《母猪产仔过程的技术应用》《猪人工授精和本交到底哪个更靠谱?》和《人工授精与性交授精相比有哪些好处?》三篇阅读量超过40万。截至8月,国家生猪市场累计交易额达135.74亿元,月复合增长率达49.16%,平均日交易额达1亿元。2015年全国外三元生猪平均出栏价15.2元/公斤,相比2014年的13.4元/公斤上涨13.4%。

随着生猪产业大数据日益完善,实时获取全国各地生猪健康数据、疫病数据、生猪价格数据等,能够形成最真实可信的生猪疫病大数据和生猪行情大数据,经过模型分析,建立生猪疫情和价格预警机制,分别用于指导生猪养殖和各个主体进行生猪交易;同时,结合猪场管理平台积累的生猪养殖大数据和外部数据,对未来的生猪疫情和价格进行预测,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帮助猪产业相关主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头生猪的盈利能力。

不仅如此,大数据更为我国农牧行业舆情导向提供数据支撑。畜牧大集网总编辑胡文辉在《2016年上半年农牧行业网络舆情报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共监测到重点舆情事件91件;其中1月、5月重点舆情事件最多,约占54%;“重大政策”事件共36件,占40%,其中从关键词性质来看,有关农业领域互联网、大数据和电商类占22%。随着大众维权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敏感度提高,以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扩展,目前单纯依赖外部传统媒体平台的舆情监测方式,正在迅速滞后于农牧舆情的快速变化。从近期突发的农牧舆情事件看,曾经一度有效的科普也在不断弱化,中国互联网的快速迭代,已经超出了传统舆情手段的范围和适应能力。

“互联网+农业”最终是要回归农业产业链,要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全国畜牧总站、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北京市科委农村处、农信互联、中国农户经济研究中心、阿里巴巴、雏鹰农牧集团、畜牧大集网等专家学者、企业领导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并对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基本形成共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