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文|《农经》记者 亢淼
农化巨头并购:结束还是开始?
文|《农经》记者 亢淼
在过去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全球农化领域出现的三宗大型并购:陶氏化学与杜邦、中国化工与先正达、拜尔与孟山都,然而,对于农资领域的资本博弈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9月20日,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U.S. 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召开关于美国种业和农化市场的合并与竞争主题听证会,来自陶氏化学、杜邦先锋、先正达、拜耳、孟山都的代表与多位参议员,以及美国反垄断协会、美国农民联盟等机构的代表进行辩论。目前,这三宗交易都在等待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及反垄断分委会的决定。
就在一年之前,全球农化和种业领域还保持着六巨头的格局:孟山都、先正达、拜耳、陶氏化学、杜邦先锋和巴斯夫等六家公司位列前茅,其中孟山都和杜邦先锋在种业领域享有优势,先正达和拜耳的农化业务分别是一、二名,陶氏和巴斯夫的强项则是在特种化学。
然而在过去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全球农化领域出现的三宗大型并购:陶氏化学与杜邦、先正达与中国化工、拜尔与孟山都,这些巨头的整合使农化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然而同时我们不该忘记,巨头的产生正是当年并购的产物,现在全球经济疲软,那么这场并购潮,将终结农化领域纷纷扰扰的变动抑或仅仅只是国际资本博弈的开始?
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农产品价格走低、库存水平趋高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导致全球农资市场需求疲弱。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农资企业销售业绩普遍下滑。根据咨询公司Phillips McDougall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销售额518.35亿美元,同比急速下滑8.5%,创10年来跌幅之最。而行业低谷期恰恰是行业并购整合的机遇期,也因此,2015年可谓是农化并购的元年。
2015年12月1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化工公司:陶氏化学和杜邦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将被命名为陶氏杜邦公司(Dow DuPont)、双方各持50%股份,这项总规模达1300亿美元的合并案,是种子和农药行业10年来的第一次大调整,合并完成后的陶氏杜邦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和农药公司。
随后,2016年2月3日,中国化工和瑞士先正达宣布惊世交易:中国化工将以430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收购先正达公司100%股份,该收购成为了中企最大海外收购案。
然而此后仅半年内,孟山都也于今年9月同意拜耳66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一交易完成,拜尔和孟山都组成的超大农化航母将一举超越陶氏杜邦成为更新的全球行业龙头。
至此,全球农资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其实从2015年开始,巨头企业之间就频繁进行两两互动,寻求并购机会。这是因为各家诉求基本一致,即寻求协同效应降低成本、实现种业和农化的互补,而中国化工携国家
“对我而言,这些巨头的合并潮,就像一场海啸。”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Chuck Grassley说。
据外媒报道,9月20日的这场听证会的结果将直接导致巨头们能否得偿所愿。而一直以来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阻碍则是反垄断调查。关于美国市场垄断的质疑,主要集中在陶氏和杜邦、拜耳和孟山都这四家公司。因为这四家公司在种子和农药方面都有较强基础,业务领域有重合,合并后会加剧垂直垄断。Chuck Grassley直言他担心巨头合并之后,会引致种子和农药产品垂直垄断后提升价格、削弱竞争和创新。
美 国 农 民 联 盟(National Farmers Union)主席 Roger Johnson更是在听证会上表示:三宗并购交易后,组建的公司将占据美国玉米种子市场份额的80%、全球农药市场份额的70%,这将导致农民的选择更少、产品价格更高,以及更少的创新和研发。
而根据德州农工大学提供的调查报告:在过去十年,数十个独立的生物技术和种业公司已经被这些农化巨头购买兼并,而这直接导致了目前由六个大型跨国公司主宰整个行业的结果。
该研究还指出,此前世界农业出现的产量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前所未有的增长是由于农作物种子和生物学创新以及杂交作物的产生,正是这些20世纪初的发展创新,使得现代生物技术更上一层楼。而目前,市场上农业的投入份额已经逐渐演变为家族拥有,其他小型企业让位给集成植物育种、空调、生产、销售等功能的较大型企业,这大大增加了种子和化学品供应市场集中度。
如果说资本市场迫使科技创新夭折对普通农民和大众消费者影响并不显著,那么由巨头垄断带来的全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则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研究表明,巨头合并之后,全球种子价格将会升高。尤其是棉籽,其价格可能高于现阶段18.2%,这是因为孟山都、拜耳的合并控制了全球市场70%的棉籽。玉米也可以预见2.3%的种子价格上涨,其次是大豆的1.9%。针对这些质疑,听证会上巨头们回应称,合并有利于加强业务协同、降低成本,既有助于增加研发投入也有助于控制市场波动。资本而来,更是给这轮本就暗流汹涌的并购潮带来了更多的变数。
如果说,对巨头们的调查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行为,那么这场听证会对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来讲,则更多的是国家行为之间的调查。中国化工的国有企业身份,是参议员们和协会人士向先正达发出质询的焦点。早前就有媒体认为,美国作为最主要的农产品市场之一,监管机构关注行业格局变化,尤其是中国国有企业的进入对美国种子和农药市场价格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
正如听证会上美国农民联盟主席Roger Johnson 认为,中国化工是国有企业,不是上市公司,因此不受美国法律法规的监管,这对其他受监管企业不公平,并且可能会出现中国公司控制先正达在美国的研发和经营活动,出现对中国农民和消费者有利、而对美国农民和消费者不利的情况。
同时,多位参议员亦担心,中国的转基因种子审批政策不透明,中国政府可能会较快的批准先正达在中国销售转基因种子,而放慢其他竞争性公司的速度,或者以优惠条件将转基因种子技术转让给中国其他公司。
由于中国化工代表并未出席该场听证会,因此先正达CEO Erik Fyrwald 代表两家公司进行陈述。对于合并带来的创新受限和垄断,他说:“先正达是农业公司,中国化工是一家化学公司,两家企业间没有竞争,中国化工的子公司安道麦虽然也在美国销售农用化学品,但他们的产品是非专利产品,也不给农民提供附加服务,先正达的产品有更高的研发投资,并且提供附加服务,两家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客户群。中国化工控股的农药公司安道麦和先正达的业务重叠很小,植保产品销售额只占美国市场的1%。”
同时他一再强调,对于这场收购,唯一改变的只是先正达的股东,中国化工只是长期财务投资人。先正达被收购后仍保持独立运营,在美国的战略、管理、人员和文化不会改变,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都是受到当地法律法规的监管。
最后一位参议院反复问询 Erik Fyrwald:当先正达被美国消费者或者农民起诉时,是否能保证不会向中国化工寻求帮助,使用外国主权豁免(Foreign Sovereign Immunities Act)时,Erik Fyrwald先是回答称先正达不会提起豁免要求,并再次强调中国化工作为财务投资人的属性。(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公法内容之一,体现国家主权独立性。实践中一般表现为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或免受他国管辖。除非一国表示放弃该权利,另一个国家不可对其财产加以扣押或执行。)
众所周知,农产品最大的两项变动成本就是种子和化肥。而起于种业和农药的巨头并购狂潮也终于在化肥领域初现端倪。
9月12日, 加拿 大 Potash Corp和Agrium公司宣布合并,他们将组建价值360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钾肥公司。根据协议,Potash Corp的股东将拥有新公司大约52%股份,而Agrium股东则持有48%的股份。新公司将拥有近2万名员工,并且在18个国家开展业务。
近年来,化肥行业竞争激烈,而随着化肥的产量大幅增长,售价急剧下降。Potash Corp公布第二季度化肥的平均实际价格为154美元/吨,而一年前实际价格为273美元/吨,远低于2008年的最高值约900美元/吨。Potash Corp钾肥目前产能约占全球产量的20%,2018年新产能上线后预计份额将扩张至约40%。Agrium是全球最大的化肥零售商,Potash Corp目前钾肥产能约1700万吨,与Agrium公司合并后将汇聚北美60%左右的钾肥产能。
加拿大全国农场主联盟主席Jan Slomp称,由于两家公司合并会减少农业要素供应商间的竞争,希望政府出面保证合并后增加的成本不要全部落在农民身上,因为农场收入在过去几年因农产品价格下跌已经遭受了沉重打击。
Agrium的首席执行官Chuck Magro在接受采访时称,此次合并不会遭遇太大的监管问题。因为此次合并的重点在于创造更多协同性,估计协同性可以每年节省5亿美元的费用,长期来看可节省50亿美元。这对于农场主而言是好事,实际上降低了成本。
同样的,又是中国化工,在今年7月,以色列Dis-count投资公司同意以14亿美元将其持有的40%的安道麦(Adama)股权出售给中国化工,加上2011年中国化工以24亿美元价格收购的60%股权,中国化工至此全资控股这家全球第七大农药公司。而这仅仅只是开始,8月初,国内农化行业上市公司沙隆达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向深交所申请A、B股停牌,9月13日晚间,沙隆达发布重组预案,拟以10.20元/股的价格,发行18.20亿股,作价185.67亿元收购安道麦。
此次交易完成后,沙隆达将一跃成为全球排名第七的农化上市公司。沙隆达表示,此举将有助于其构建国际国内一体化的业务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境内外资产的协同效应并减少同业竞争。而一手操刀此次收购的中国化工最终将直接持有沙隆达70.11%的股份,成为沙隆达的控股股东。
这场农资并购潮,不管其背后原因是资本在市场低迷时候的本能选择抑或是借助资本市场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增值国有资产的国家行为及其背后的资本博弈才刚刚开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