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文|本刊编辑部 农经研究院
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路径图
文|本刊编辑部 农经研究院
2015年我国畜产品种类占比图
2015年全年至2016年第一季度,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有的让人惊喜,有的让人咋舌,有的则让人摸不到头脑。市场表现的变化莫测离不开公司的运营策略和产业发展趋势,这些形成了细分行业盈利路径图。
据农业部相关统计分析,2015年畜产品市场较为平稳,畜产品的供应有保障,价格波动大体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各种产品基本都处在赢利状态。畜禽养殖业全行业2015年营收达206.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01%;净利润达38.74亿元,同比上涨1580.32%。2015年全年畜禽产品总量15208万吨,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增长4.3%。禽蛋产量2999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年末生猪存栏45113万头,下降3.2%;生猪出栏70825万头,下降3.7%。以猪为例,2015年猪市高价位、高景气度的行情走势,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处于低位,生猪养殖业呈现盈利。此外,随畜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渐提高。2015年大约有500万养殖散户退出养殖业,全国养猪户减少到4000万户以下。
2015畜禽养殖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名
根据2015年畜禽养殖业营收榜单显示,温氏股份营收排名第一达482.37亿元,同比增长达24.57%;紧随其后的是圣农发展69.40亿元,同比增长7.83%;排名前五位的还有大康牧业营收38.67亿元,同比增长560.60%;雏鹰农牧营收36.19亿元,同比增长105.43%;牧原股份营收30.03亿元,同比增长15.31%。五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提高,大康牧业营收增长率最高。此外五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除圣牧和大康外,其余三家都呈现出增长趋势,温氏股份的净利润最高破60亿元,牧原股份净利润超5亿元,雏鹰农牧净利也超过2亿元,涨幅均超130%。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最高的是牧原股份,达到642.97%。
为何大康牧业营收提升的幅度最高?得益于公司此前收购的新西兰乳制品业务依托产自新西兰原生态牧场的优势,和大康牧业此前收购的“纽仕兰”乳品品牌, 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广产品,大大提高公司收益。
牧原股份净利润涨幅高达6倍。在经济持续低迷、物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之下,牧原抓住了2015年下半年生猪上涨行情,生猪出栏量和营业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2015年全年牧原股份对外销售生猪191.90万头,同比增长3.23%。此外,2015年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上涨17.91%,同时小麦价格下降10.72%,玉米价格下降16.03%。由于生猪销售价格上涨及原粮价格下降,牧原股份2015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增加。
营收排名第一的温氏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居于首位。温氏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得益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商品肉鸡和商品肉猪的出栏量实现同比稳步增长;加之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回暖,商品肉猪销售价格较上年有所上涨;公司饲料原料采购价格有所下降。
2015年温氏肉猪出栏量提升,但温氏自身并不养猪,其高出栏量得益于 “温氏养猪模式”,即由公司向合作农户统一供应猪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兽药、统一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免费为之办理生猪保险。成熟的养猪模式解决了温氏自身养殖中人员投入、圈舍建设等问题,同时快速提升了猪出栏量。
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农业,上市公司开始投资养殖。需要强调的是,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中,不会对农民存在“挤出”效应。相反,这是促进农民进一步致富增收的必由之路。
2016年畜牧业机遇良好,市场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较好。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好环境,以及中央提出的推动粮经饲统筹等具体的可落实的好政策等都是利好。二是国内对畜牧产品的强劲需求,为畜牧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好的经济环境。此外,畜牧市场营收将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生猪、肉鸡等产业产能持续去化,市场供求格局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扭转。产品价格将继续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其次,随着玉米等饲料价格的下降,养殖成本下降明显。单位养殖盈利也将维持在高位。最后,畜产品安全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农业部将继续着力推进屠宰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多举措强化屠宰行业管理,组织各地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大力引导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切实把畜禽屠宰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受宏观经济下行,农产品价格下跌,汇率波动等影响,整个农化行业2015年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农药行业受监管环境的变化优胜劣更加激烈。肥料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恶性竞争加剧。农业部2015年宣布正式启动《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该政策的发布与实施重塑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不少企业积极探索转型,谋求发展之路。
根据农化企业营收排名,云天化以502.67亿元稳居首位。前五名中,云天化与排名第二的华锦股份、第五位的鲁西化工营收均呈不同比例的负增长,仅湖北宜化与金正大呈正增长。金正大更实现收入利润明显的“双增长”。
云天化实现扭亏为盈。作为2015年农药与化肥行业营收收入最高的企业云天化集团,营业收入502.67亿元,同比下降7.75%,国内整体需求低迷是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原因。面对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下滑等不利因素,实现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103.91%。公司2015年积极顺应形势变化,坚持“肥为基础、肥化并举、相关多元、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实现了旗下子公司纽米科技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公司对外合作和资本运作有序推进,与以化的合资合作、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已顺利完成。
2015上市农化企业营收利润一览
云天化深化改革,通过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化服务体系,加强农化服务培训,组建专业农化服务团队和外聘专家团队两位一体的农化服务队伍,构建起基于作物种植链的“总部—区域—基层”三级新型农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种植大户提供科学的作物营养全程解决方案,促进公司从“卖产品”向“卖产品+卖服务”转变,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此外,云天化一举扭转了2014年度公司亏损颓势的原因还有磷肥市场较同期有所回暖,销售平均价格同比上升;化肥销量同比增加29%。
今年年初,云天化率先完成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以色列化工的改革举措,使公司可借助以化在磷化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金正大收入利润“双增长”。2015年业绩大幅提升的金正大,实现营业收入177.48亿元,同比增长30.94%;实现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28.35%。公司通过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顾问式营销、农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县建设、渠道开发与优化和市场终端亮化”等营销服务模式大大提高肥料销量。此外,金正大为主导的 “农商1号”电商平台15年成功上线运营 ,为农业生产者、采购者提供“一站式”的种植业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技术服务,打造农商第一生态圈。同时金正大与京东商城等知名企业签署协议,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肥料、种子、农药、农机具等全品类农资全程解决方案,并且实现专家全程在线解决种植难题,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2015年金正大“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这是金正大获批的第7个国家级重点研发平台。该“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建设,将拓宽了金正大原有的研究领域,为金正大从肥料的研发制造向“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金正大从基础性研究到工程化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建成。
我国经济2016年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行业大宗原料商品有较高的波动行,农化行业未来低层次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零增长”计划的进一步落实,及农业部2016年启动老旧农药退出机制,这些举措促进农药化工行业的整合,淘汰一批以价格优势主导的低效企业,整个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也会因此改变,企业的升级将带来整个行业的升级。
“民以食为天”,但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乳业尤为明显。随着“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让市场监管趋于成熟,有助于提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国产奶业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逐渐得到改善。
2015年1-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为2782.53万吨。其中,河北乳制品产量为346万吨,占全国乳制品产量的12.4%,成为全国乳制品产量最高的地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12月份,我国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638个,主营业务收入3328.52亿元,同比增长1.66%;利润总额为241.65亿元,同比增长7.68%;销售利润率为7.26%;亏损总额18.76亿元,同比下跌23.06%。
在A股乳业上市企业中,营收前五名的分别为伊利股份、光明乳业、贝因美、皇氏集团、燕塘乳业。其中伊利股份营收以603.6亿元稳居首位,伊利股份、皇氏集团、燕塘乳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而光明乳业则出现营收净利同比下滑的现象。
伊利股份领跑全行业。2015年的营业总收入在业内突破600亿大关,达到603.6亿元,同比增长10.88%;实现净利润46.32亿元。伊利按照产品系列及服务划分,以事业部的形式,构建了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四大产 品业务群和原奶保障服务群,其中伊利收入高增长主要来自液态乳的高增长。2015年液体乳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51亿元,较上期增加47.45亿元,同比增长11.19%。伊利液态乳的高增长得益于渠道下沉,公司的村镇渠道完善,迎合大众品消费下沉的趋势。2015年,伊利的液态乳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3.20%,高于公司整体增速。
光明乳业出现“双下滑”。据2015年报显示,光明乳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3.73亿元,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8%和26.66%,未能达到2015年的经营计划。相对于伊利产品较均衡的发展,光明乳业对于大单品的依赖度较高。明星常温酸奶产品莫斯利安全年收入58.74亿元,占到公司超过1/4的营业收入。作为中国常温酸奶品类的创者,光明莫斯利安自问世以来一直延续着高速增长的格局,也带动了国内常温酸奶品类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但该品类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光明莫斯利安收入同比下滑1.44%,此外其他主打产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如优倍鲜奶去年营收为11.33亿元,同比下降2.33%。明星主打产品销售不佳是公司整体业绩受到下滑的主要原因。光明乳业在产品推广、销售渠道上与伊利有很大差距,同时区域市场覆盖度不够给其他品牌产品留出了增长的空间。
奶业成为副业?皇氏乳业虽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通过差异化经营策略以巴氏奶为主导,通过水牛奶、果奶和发酵型酸奶等产品占领市场,提升了经营效益。但是根据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有84%来自公司的影视业。
从2015年整个企业的业绩增长情况来看,行业整体发展放缓,出现“两极化”的现象。中小企业将面临复杂情况,不少企业收益下滑。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来中国乳业生先乳平均价格一直在3.4-3.5/公斤徘徊。从2014年2月中旬价格拐点出现之后,降幅度达12.0%以上。在乳企的发展结构中可以看出,虽然常规奶的利润已较薄,但仍然是企业业务格局中的主力。由于原奶价格不断下跌,乳品市场竞争激烈,直接导致价格战的激化,各种品牌的乳制品促销活动全面启动,降价幅度较大。
持续的价格战、营销战等让企业疲于应对,难以保持原有产品的利润率。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利用资本和资源的优势,做全进口牛奶,争走高端路线。例如2015年初,伊利继续推出全进口版“金典有机纯牛奶”,以“中国·欧盟有机双认证”和“100%欧洲进口”的产品概念,卖出高价位。 2015年10月,西安银桥乳业推出一款全进口牛奶,主打“100%澳洲原装进口”和“源自澳洲阳光牧场”的产品概念。但从目前销售表现来看,国内乳企做全进口牛奶并未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销售业绩。基于国外进口牛奶的低价竞争、国内乳品企业高端白奶各种形式的促销压力,国内乳企做全进口牛奶,如何打开销路是首要考虑的问题。2016年各大乳企,会加大新产品开发,探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推动产品结构的持续升级,力求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取得先机。
2015乳业上市企业营收排名
近十年来,全球饲料产量基本保持增长趋势,2015年饲料总产量为9.8亿吨,同比增长了2%。2015年我国饲料的总产量突破2亿大关,其中,猪饲料产量8350万吨,水产饲料产量1807万吨,同比分别下滑3%和5%;而蛋禽及肉禽饲料产量同比增长7%及2%。根据饲料市场产销趋势可见,饲料行业的盈利和市值受到产品种类影响明显,不同品类饲料销量水平不一。此外,市场研究显示饲料品牌知名度影响饲料的销量,品牌度高的新希望、大北农等上市农企仍然居于饲料销售的领先地位,这是因为知名度高的企业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企业竞争优势明显高于一般企业。
根据榜单显示排名第一的新希望、第三位正邦科技、第四位大北农和第五位的通威股份2015年营收均呈现不同比例的负增长趋势, 只有排名第二的海大集团营收呈现正增长,增长率为21.23%。此外,五家饲料上市公司中四家净利润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正邦科技涨幅高达285.71%。
为何新希望等企业营收下降仍会盈利?总体来看饲料成本是影响饲料公司利润增长的根本原因,饲料的利润会受到玉米、豆粕、鱼粉等饲料原料价格影响。去年玉米、豆粕等价格下降,带来了饲料行业整体盈利局面。
海大集团营收逆势增长。居于营业收入排名第二位的海大,是在排名前五家企业中唯一一家营收呈现正增长的企业,增长率高达21.23%。海大饲料产品包括鸡、鸭、猪、鱼、虾,畜禽饲料和水产饲料全面发展,且各产品均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海大水产饲料在全国位于行业前二名,其中对虾、高档膨化料等产品在多个地区都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受益于产品竞争优势和粕类大宗原材料价格的逐步下降,公司各个水产饲料产品的毛利率均有所提升。不过,2015年,海大的增量主要在畜禽料,尤其是禽料上,水产领域进展并不明显。
2015年饲料行业上市企业营收排名
2010-2015年我国饲料总产量
正邦科技净利润显著提升。位于排行第三位的正邦科技净利润同比提升最高,达285.71%。正邦科技主营业务为畜禽饲料、预混料的生产和销售;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公司调整饲料结构,禽料占比呈下降趋势,扩大猪料占比,抓好产品品质,重点对接好规模化猪场,维护客户的稳定,饲料的毛利提升明显。
排名第四的大北农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利下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饲料行业前五地位。大北农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饲料业务,饲料毛利润全行业最高,根据2015年饲料行业上市公司收入情况,大北农公司饲料2015年同其毛利率为22.06%。大北农集团能够保持高毛利润盈利,离不开公司的创新能力,董事长邵根伙博士更是被评为2015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同时公司在饲料主营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延伸产业,形成日益成熟的服务附加值。大北农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搭建多种服务并举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从单纯的饲料产品的提供者转型成为围绕养殖户,使得客户数量稳步增长,市场份额获得提升。伴随养殖业稳定发展,饲料市场整体平稳中上升。拿猪料举例,现阶段能繁母猪淘汰基本见底,而随着猪价的上涨,补栏的养殖户逐渐增多,若反映到饲料消费方面,2016年下半年将有所体现。根据上市公司大北农的发展情况可见饲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紧紧依靠创新,才能保障企业在行业中居于不败地位。此外,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高品质的产品是下一步各企业的主题。面对优良市场环境,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才在饲料行业长足发展的关键。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种业处在大变革时代中,从企业层面看,我国种业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长期处于小而分散的局面,融资渠道有限,种企发展缓慢。国务院自2011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国种业进行并购重组。到2015年,种子企业数量比2011年减少40%,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2015年11月在三亚现代种业发展工作会议上透露,种企现已从8700家减少到4400家。但纵观行业整体,企业“小散低”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前10强种业企业销售额不到种业市场的20%,种子行业2015年仅有7家上市公司。
根据数据显示,7家上市公司中,隆平高科2015年营业收入20.26亿元,位居行业第一;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分别15.31亿元和13.04亿元,分列二三位。除丰乐种业与万向德农,其余公司营收都呈正增长。7家公司除丰乐种业外,净利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荃银高增长高达320.68%。然而,无论是从收入还是利润规模,上市种企都呈现两极趋势。
隆平高科资本优势凸显。排名第一位的是隆平高科,2015 年实现营业收入20.26亿元,同比增长11.59%,净利润4.91 亿元,同比增长35.65%。公司能够领先业界,有资本的强力支持,是现代金融与种业高度融合的产物。中信注资为公司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基础, 预计隆平高科将充分利用资本优势在市场上展开相关并购。此外,资本优势让隆平高科科研的投入保持领先,同时为走向国际化创造前提。
登海种业研发创新加大。作为我国最早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试点企业登海种业公司排名第二位,2015年营收收入15.31 亿元,同比增长3.42%,净利润3.91 亿元,同比增长2.68%。受粮油价格下跌周期的影响,种子需求萎缩,行业竞争激烈,登海种业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2015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5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8项,创公司有史以来最高纪录。截至2015年12月底,共申请品种权138项,获得品种权106项;申请专利22项,获得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并与国内一些高校及相关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断进行技术储备与创新,公司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品种让其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015年种子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名
然而,我国种业公司研发投入与水平差距明显,整体研发水平偏低。部分大型企业投入度较低,例如敦煌种业研发投入只有755.42万元,仅占销售额的0.6%;部分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弱。例如湖南省部分种业公司研发人员不到10人,有些刚刚改制的种业公司,甚至没有研发人员,完全没有研发能力。
荃银高科净利润大幅提升。排名第五位的荃银高科净利润增长率大幅提升,高达320.68%,实现扭亏为盈。公司2015年坚持科研创新,加快新品种培育,公司水稻、玉米、小麦等各产业均推出多项新品种参加或通过审定或试验,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生产管理,根据品种特性科学安排制种区域,加大对生产管理指标的量化管理,公司整体种子生产完成率超过95%。海外业务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荃银科技分别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为在上述地区开展的农业技术服务项目、新品种试验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化发展机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种业行业未来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种业人才、资源、技术逐渐向企业聚集,种子企业抗风险能力会逐步提高。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于2016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实施,推进种业改革、简政放权、确定种业为核心产业,推动中国种业走向市场化。新法鼓励企业利用公益性创新成果自主培育新品种,政府将为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共建合作研发平台,把企业的资金、管理、成果转化快的优势与科研院所人才密集、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起来,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也会脱颖而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