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文|唐小山
中国世界农业的重心
文|唐小山
中国农业的国际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占比的逐年增长,另一方面是以农业上市公司的农业龙头企业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但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所决定的,中国市场有这样的需求。农业的特殊性决定国家安全,不论是农产品的进口,还是“走出去”用全球资源供给中国市场,都要求中国农业、中国农业产业自身要强大。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口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也决定了中国农业产品进口大国的地位,快速增长的农产品贸易与国内零散组织经营的中国农业是严重不协调的,如何凭借传统的农业打败大举进攻的集约化现代农业,成为这十几年来中国农业最痛的痛点,也就是摆在中国农业面前不可回避的事实。有人曾写过 《大豆的沦陷》也有人说过玉米一定也会沦陷,粮食安全一直被视为国家战略,抵挡不过的是中国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更抵挡不过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公平比价。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革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中国人吃的食物就要比外国人贵,质量安全又没有人家高?这就是我们农业需要做的地方,也是我们有潜力的地方。”全球产品供应中国市场,这种局面在产品领域已经形成,目前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60%以上,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增长,这个比重还会继续扩大。
中国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当前不可扭转,国际农业的天花板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施压成为当前种植业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也是国家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贸易仅仅是中国农业国际化的一个初级阶段,也只有深度地加入全球农业发展的融合中,才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破题之法。
中国农业“走出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选择,也是农业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方式。从中粮、中储粮等一批国企为实现国家战略开展海外布局,到以双汇、新希望等一系列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整合国际资源和技术,中国的农业产业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布局。在中国市场向全球开放的同时,整合全球资源也就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土企业在全球化中优势越来越少,加上中国农业企业发展起步晚、缺少布局,产业链布局有待完善,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土地的限制。企业发展处于产业发展的升级换挡期,用国际资源、技术提高国内生产效益,成为当前中国农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独特路径,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农业上市公司都在海外实现布局,步子越大,发展越快。
最原始的贸易起源就是农业贸易,尽管农业对各国经济发展影响逐渐下降,但农业与政治、社会稳定联系紧密,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不敢疏忽的政治经济集合点,作为世界主要大国的农产品输出地,农产品贸易也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制衡器。追逐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本国农业发展与中国市场绑定,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农业企业在全球通过收购国际百年农企的同时,也将他们未来的发展与中国市场绑定,他们认为与中国企业合作是巨大的市场机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