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文|滕飞
环保压力加大生猪布局进入“黄金期”
文|滕飞
[√]规模化大型农业企业布局及投产建设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将弥补环保及散户退出所产生的市场空缺,而未来规模化生猪产能陆续释放后,猪周期有可能变长、变平缓,市场更趋于理性和良性发展。
在过去的2016年,生猪产业在不断的细微震荡中调整前行,总体而言,生猪市场行情火爆和饲料成本降低,带来了生猪价格和养猪业全年平均盈利水平双双开创历史新高的局面,生猪产业量、价齐增,堪称历史上的“金猪年”。
2017年春节已过,生猪产业已基本结束了受节日影响的区位小震荡行情,根据长江证券2月25日发布的行业分析显示,本周生猪均价17.02元/千克,周环比上涨0.12%,猪价仍处于不断微调状态。据农业部2017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生猪存栏量35668万头,环比减少2.9%,比去年同期下降2.8%,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651万头,环比减少0.4%,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上述数据显示出目前的生猪存栏量仍处于下行阶段,补栏速度低于预期,生猪供给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生猪产业受猪周期及环保压力影响,整个行业处于进一步整合、调整状态。
一方面,猪周期的影响力减弱。历史上,猪周期一般遵循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的循环轨迹,但在本轮猪周期中,从2016年整年来看,猪价除了阶段性调整震荡外,基本都处于高位,猪周期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在这次猪价持续高位的情况下母猪存栏不升反而环比减少,折射出整个生猪行业在环保压力下的进一步洗牌和重构。
另一方面,与其相对应的则是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影响效力显现。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要求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在重点河湖及近岸海域划定限制养殖区;农业部则跟进出台《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以配合贯彻实施“水十条”;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随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限养、禁养区的划定及猪场拆迁政策不断落地,对生猪养殖产业的门槛准入及养殖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愈加严厉的环保监管使环保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的占比显著增加,不合规的散户退出加快,新户不敢贸然进入,现有的老养殖户不敢盲目扩养,新建的规模养殖户必须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已建的养猪企业也要逐步进行环保改造。随着环保门槛提高,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每头出栏商品肥猪的环保投入成本进一步提高,由此大大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目前,在诸多环保政策落地实施下,2016年全国超过20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南方水网地区调减生猪1600万头,全国生猪存栏减少8%,调减生猪3600万头。
可以看到,在供给端,生猪养殖受土地、环保、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约束越来越大,而在需求端,市场越来越注重猪肉的质量和安全,对于中小型养猪场来说,其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大型养猪场可以靠更低的养殖成本、更高水平的养殖技术、更优质的肉品以及更完善的产业链逐渐吞并或者挤压中小养猪场,占领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是必然趋势。农业部发布的生猪生产“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202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要从2014年的42%提升至52%。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2015年出栏规模在500头以上的猪场数量占比仅为1%,国内最大的养猪企业温氏股份的生猪出栏量的市场份额不到3%,因此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饲料、资金链及环保政策效应造成一部分养殖户被动退出的同时,一些上市农业企业利用已有的强大资本优势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速跑马圈地,投资建设大型生猪养殖项目,打造安全放心的集种苗、饲料、养殖、肉品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工程,谋求生猪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可以说,未来将是中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建设的黄金时期。
大型上市农业企业纷纷布局生猪产业,并利用和结合自身在资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在选址布局、房屋建筑、设备选型、信息化建设、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和饲养管理等方面树立更为科学的发展管理理念,为生猪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部分企业深耕的互联网平台也将为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带来更为优秀和便捷的产、供、销服务,如正邦科技并购中国养殖网,引入互联网技术和运营的专业人才,创建面向客户的行业资讯平台和在线技术服务平台,协助推进公司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大北农集团则通过猪联网平台对猪场管理导入科学的思维模式,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打造养猪人的快乐生态圈,同时建立网上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对生猪产业链条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打造产、销大平台,也将充分利好养猪人和生猪贸易商。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在2016年全国畜牧业发展高层论坛所作的“当前畜牧业主要形势与任务”报告中指出,未来政策将从支持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支持养猪业发展。具体包括:一是推进减量提质。标准化规模养殖,减少养殖场户;严格饲料企业监管,进一步减少企业数量,政策支持和监管都向标准化规模化场倾斜;二是推进绿色发展。主要是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草原保护建设、相关法律修改等;三是推进粮改饲。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双赢。
部分上市农企2016年营收情况及生猪产业扩张计划
在《养猪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生产稳增,基本自给,规模比重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为生产目标和生态目标,并对生产区域做出了部署,包括重点发展区(7省市)、潜力增长区(6省)、适度发展区(7省区)、约束发展区(11省市),明确提出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和贵州列为潜力增长区,将陕西、甘肃、新疆等7省列为适度发展区,这些区域的发展环境好、增长潜力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纷纷投资建厂,这部分生猪产能将在未来陆续得到释放。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2017年生猪产业将继续在不断整合中调整前行:受环保影响较大的南方省份生猪存栏在经历这两年去产能和产业布局调整后,存栏将趋于稳定,同时,规模化大型农业企业布局及投产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将弥补环保及散户退出所产生的市场空缺,而未来规模化生猪产能陆续释放后,猪周期有可能变长、变平缓,市场更趋于理性和良性发展。
虽然对2017年生猪市场的行情无法准确预测,具体表现是否会出现像一些研究机构所预测到的:2017年生猪存栏将出现企稳、震荡、回升的走势。但是我们可以充分想象和预见的是,未来的生猪产业链条上的各生产环节的发展将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会更加健康、有序。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会充分增进生猪产业链条产业融合,实现生猪产业规模、集约、健康和可持续化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