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汪蕙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产生巨大冲击,生猪价格剧烈波动。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生猪生产开始逐步恢复。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生猪养殖业恢复的脚步。
双疫情叠加猪周期,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也让智能化、无人化养殖成为生猪产业的重要趋势。
数智化转型升级
10月13日,由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技术与产业发展委员会鼎力支持的“2020农牧数智生态发展论坛”成功举办,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等齐聚重庆,共同探讨我国生猪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是给中国的农牧行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化、生态化将成为农牧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是要素,网络是载体,转型是方式,融合是动力,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全球正加快进入数字經济时代,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说。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养猪行业却有三个确定性变化。即生猪产业经营模式数智化,企业边界突破形成集团化,产业形态的生态化。”农信互联董事长、总裁薛素文在论坛上表示,“环保+双疫”之后,产业经营模式不断数智化,主要体现从“人+流程+管理”到“数字+智能”、从精细化管理到数智化经营,数字与智能的全面打通;企业从ERP中走出来,基于组织的业务重构,推动业务的在线化;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突出数据中台的价值,实现决策去中心化。
“非洲猪瘟常态化下,中国规模化养猪,尤其是集团化养猪快速发展并占据了猪市主导地位。数字化养猪、智能化养猪、生态化养猪突飞猛进。中国数字化养猪、智能化养猪需要务实落地、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组委会会长李俊柱说。
当前,养猪行业正处于快速转型升级阶段,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和附加值、人性化和动物福利等都是养猪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扬翔集团秀博基因董事长李家连说:“从企业内部说,生产管理链、产品管理链、决策链等都可以和互联网紧密结合;从上下游说,生产供应链、经销供应链等都可以运用互联网完成;在未来的养猪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将会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将养猪和人工智能、互联网结合起来将是大趋势。”
铁骑力士副总裁李宗均认为,“养殖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是畜牧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有效工具,针对公司+农户、精准饲喂等养猪方面存在的痛点,智能畜牧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生猪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在《数智链接生猪产业生态圈》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数字化的应用将为中国的生猪养殖带来巨大变化。数据不仅将产业链上下游连接在一起,更是将整个生猪产业生态圈连接在一起,通过全产业链的数据流动,实现产业的共享化、平台化。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认为,畜牧业的智能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2018年是智能畜牧的元年,国内智能设备或系统生产企业和平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头,预示着国内畜牧业智能时代的正式开启。智能畜牧在2019年加了把火,踩了脚油门,非洲猪瘟的暴发、国家鼓励拥抱“智能+”和成立智能畜牧分会等,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养猪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对农业全产业链构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论证了智能化、无人化是未来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刘强德表示,智能化不是简单的自动化,而是要有AI技术等智能系统,实现智能畜牧的突破点在于机器的自我学习。首先,智能是要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能够按照不同的场景进行自主计算,并实现自主精准的决策和互动,最终达到智能化、无人化操作。其次,构建精细化养殖模型,如精准饲喂模型、动物发情监测模型、疾病预警模型、环境控制模型等,修正人的经验,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畜牧业提供全过程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华为ICT战略与Marketing智慧农业新机会孵化部陈建部长认为,未来数据是现代养猪的核心要素,更是养猪智能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从以前以“人管”为主到未来以“数据管”猪场为主,在数据管理猪场的过程中再运用AI技术做更多的科学决策,从而实现养猪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华为将通过ICT技术帮助猪场实现智能化养猪,首先为猪场提供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及平台,使数字猪场在现实中得以还原;其次也将为猪场监控、生产和办公系统做弹性的数据通道;最后华为将从芯片到支持商城开发有一个完整的AI架构。华为5G智慧猪场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总体架构也将从端、边、云去构建智能猪场现代化生产体系,使科学防疫可以更智能更高效。陈建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将是智慧养猪发展的方向,而要智慧化养猪,则可以通过5G物联网武装现代猪场,云+计算+AI使能智能养猪升级来实现。
“智能养猪”串起种养结合“生态链”
2018年4月,重庆鼎圜农业有限公司与綦江区达成合作意向,在三角镇塘垭村共同建设一座生态养猪场——重庆市綦江区鼎圜农业桐垭种猪场。该场总投资9000万,占地400亩。一期建设投入3000余万,于2019年年底竣工,设计存栏能繁母猪3000头。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筹备建设中。据猪场负责人介绍,该场的生物安全级别、自动化程度、人均效率目前在整个西南片区领先。
今年4月底,第一批300头祖代母猪进场。8月底,3000头母猪将全部进场。预计2021年可新增仔猪产能7万头。
这座生态养猪场与普通养猪场有何不同呢?
加强防控是保障。养殖场工作人员上工前必须执行“场外隔离48小时—场内隔离24小时—血清检验阴性—洗消—生活区观察24小时—洗消—生产区”一系列流程。车辆和物资不能进入生产区内,并采用紫光灯照射、70℃烘干、消毒液雾化喷洒、臭氧消毒等多种技术,保证达到百分百洗消。
“智能养猪”提质增效。为了让猪“住得好”“吃得好”“长得好”,养殖场配套了杀菌、喂料、通风、环保等多套自动化系统,猪舍内始终保持猪只适宜的恒温。除人工注射药物,该场其他程序全部达到自动化、智能化,打造了“智能养猪”的新模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控制平台实现对圈舍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饮水、饮食等一键操控,不仅节约成本、提升效率,还大大降低疫病发生率。养殖2400头种猪只需要8名工作人员。
“种养循环”助增收。猪场与綦江区牟坪生态园形成生态循环链条,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衔接。养殖场设置了较为先进的“倒T型”漏粪板,通过猪的踩踏,将粪尿漏到下面的积粪池,当池内储存量达到设定值时,再通过虹吸效应进入收集池,进行固液分离。猪粪固液分離后的粪渣进入堆粪棚,堆肥后还到农田、花田中,用于改良土壤;粪液经发酵池发酵处理后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至牟坪生态农业园,用于施肥灌溉。猪粪变废为宝,节约了猪粪处理及生态农业园化肥、人工等费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收”。綦江区农委果树专家罗玉东算了一笔账,单就生态农业园来说,采用沼液管道施肥,6000余亩果林每年就可节约化肥费用120万元、人工费50万元。
无独有偶。日前,在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南相村,由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存栏13500头楼房式母猪种养一体化现代农业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生产设施也已安装完毕。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存栏量将达到13500头,年可出栏仔猪30万头。该项目实现了全自动化,目前在山东省处于领先水平。
该项目除了节约土地,生产区内还全部采用智能栏位系统、环控系统、料线系统、清粪系统等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模式。几十个人就可轻松管理6000多头猪,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力。
“这一套设备运行起来,不但一个人能管理150头猪,每餐喂多少饲料在电脑上可以操控调整,高温报警、低温报警、停电报警、停水报警也都联网,在手机、附属用房电脑上,能随时监控到猪舍的一举一动。” 莱州市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磊介绍道,这套设备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跟以往的养猪模式完全不一样。
智能养猪技术的主要类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我国既是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从2010年到2018年,生猪年出栏均在7亿头左右,占肉类比重超60%。猪肉是我国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因此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生猪产业不仅面临严峻的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形势,还面临近20年生猪市场一直存在的“猪周期”,同时面临养殖环保压力,土地、原材料等资源供给压力。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比美国高40%左右,因此,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也在加剧。
赵春江认为,针对以上情况,生猪稳产保供成为当前畜牧业的工作重点,智能养猪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当前国内养殖环保问题、无抗养殖呼吁、行业招工难,以及超大规模集团企业全国布局的形势,我国生猪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期。
赵春江表示,在散养时代,消费需求是有肉吃;在规模养猪时代,满足的消费需求是吃饱肉;工业化养猪时代,消费需求是吃好肉;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消费需求是吃健康,产业链溯源保障猪肉的健康安全,生猪产业步入大数据平台化养殖时代。智能养猪将信息和知识作为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增长方式从依赖资源向依赖信息和知识转变,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赵春江分析认为,目前智能养猪的技术主要有五大类。
一是养殖环境监测控制技术。如通过智能环控设备调控猪舍环境,同时收集数据,分析动物行为对环境舒适度的反应,建立评判综合环境舒适度的参数模型和阈值,分析建立环境参数与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等的关系。
二是生物信息获取与行为监测技术。如何利用养殖大数据去分析动物的行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智能称重、智能测温等技术,对生猪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饲养者及时掌握生猪生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三是精准饲喂管理技术。是以精准、高效、个性化定制为主要特征,根据动物营养、生长状态、生长环境、效益目标等多种因素,形成针对不同养殖对象的饲喂配方和饲喂方案。如农信互联的精准营养与智能饲喂管理平台。
四是疫病防控决策技术。如何预警,降低、减少养殖经济损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利用健康巡检机器人、防疫消毒机器人等手段可实现疫病远程诊断,收集的数据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宏观上也有助于疫病防控监管。农信互联通过智能监控实现对人、猪、场、舍的日常监管和预警,加强生物安全。
五是遗传育种信息化技术。研制统一计算框架的生猪种质资源大数据云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多种形态,为数据驱动和知识引导相结合的生猪育种研究提供智能服务。
赵春江说,智能养猪的发展目标是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养殖流程和保姆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实现生猪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当前,我国智能养猪还存在硬件设施薄弱,信息自动获取、共享程度低,个人经验依赖度高;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缺少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数据分析、信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他表示,智能养猪需要围绕环境、饲喂、疫病、行为分析、育种、废弃物处理等核心业务,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共建,解决生猪养殖需求,提高动物福利。
猪联网5.0引领养猪数智化发展
在“2020农牧数智生态发展论坛”上,农信互联正式发布了猪联网5.0。薛素文在会上提到,农信互联致力于为C2C小企业提供平台化服务,为集团化大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服务,基于此,农信互联推出了猪联网5.0,为养猪数智化、集团化、生态化而来,以养猪大脑为中央处理器,包含“猪企网+猪小智+猪交易+猪金融+猪服务”五大核心板块。
猪企网是猪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2015年5月,农信互联“猪联网”正式发布,旨在解决养猪行业存在的管理水平落后、交易效率低和融资难等问题,助推养猪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养猪业存在的以上痛点,“猪联网”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形成了猪管理、猪交易、猪金融和猪服务四位一体的猪联网平台体系。2015—2019年,在“猪管理”的基础上,农信互联利用服务猪场积累的大数据,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逐步打造了猪金融、猪交易、农信货联、畜牧市场、农信小站、饲企网等支柱业务,形成了围绕生猪产业的生态系统,包括猪场投入品集采、活体生猪销售、产业链金融、线下一站式服务等,为公司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在猪联网5.0中,全新的技术架构,利用微服务系统,支持千万头猪场同时在线;全新的业务架构,连接前中后台业务结构,打通生猪产业链;全新的操作体验,简单、直接、可定制,降低操作难度、增加灵动性;全面的生产预算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实现资源利用与协同的最大化等。
猪小智作为智能猪场的管理专家,实现生猪从出生到出栏的全景化智能管理。通过软硬结合,基于两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构建了“端—边—云”智能猪场架构,具備了智能监控、智能饲喂、智能盘估、智能测温、智能环控、智能洗消、智能料塔、智能水电等八大智慧能力,拥有九大产品系统,形成了从出生到出栏的全生产周期智能落地应用。
猪联网5.0通过猪小智改变整个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猪企网来扩展企业边界,能否有一个网,能将整个产业所有资源都纳入这个网?所有产业主体都能在网上进行精准化运营形成产业生态?
据农信互联副总裁王柯介绍,猪联网就是将猪的资源连接的网,是生猪产业嬗变的新平台。这张网,将猪企网、猪小智、猪交易、猪金融、猪服务五大平台连接在一起,为养猪业提供全方位帮助,提升养猪人的专业能力。
据悉,猪联网5.0基于农信商城与国家生猪市场,将投入品企业、中间渠道商、猪场及生猪交易商,发展成农信交易会员,赋能利用农信供应链、金融及运营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农信会员企业的线上竞争力。并利用猪联网大数据与交易场景优势,搭建金融与养猪的桥梁,为生猪产业注入金融资源。行情宝,为猪场猪价、成本、产业数据及分析预测;猪病通,为养猪业提供疾病诊疗和知识交流平台;猪友圈,建立养猪人的快乐生态圈;猪课堂,汇集行业顶尖专家,提升养猪人的专业能力;猪托管,专业服务专家+养猪大脑,远程帮养殖场管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