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好粮油”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时间:2024-05-30

张莹莹

根据近期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面临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高”的局面,粮食库存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自2013年开始超过100%,到2015年,库存指数已经接近200%。分品种看,小麦库存指数相对不高,稻谷库存指数超过200%以上,玉米库存指数甚至达300%以上。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战略组亢霞在接受《农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价格因素外,品质质量也是造成“三高”的重要原因。作为小麦大国,我国产的小麦品质明显低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产小麦,加工高档面粉必须部分或者全部使用进口麦。作为稻谷大国,品质能与日本、泰国大米比肩的比例很少。作为玉米生产大国,许多地区玉米毒素含量高,迫切需要低毒素玉米作为饲料原料,推动了大量玉米替代品进口。据亢霞介绍,为解决当下“三高”问题,国家粮食局正在积极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就是要发展优质绿色粮油产品供给比例,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

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的背景

亢霞表示,根据我国膳食消费需求、新一轮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粮食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需求、粮油产品市场质价关系缺乏及粮食产业物流成本高的问题,我国迫切需要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

膳食消费需求的需要。从膳食结构消费来看,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摄入量逐年下降。1982年为703克/标准人日,1992年为538克/标准人日,2002年为418克/标准人日,2012年为376克/标准人日,30年时间口粮摄入下降了近一半。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为23821元,消费性支出为17110元,其中食品支出为5151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30%。表明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富足程度。我国食品消费需求已经从短缺、温饱进入了充裕、富足的阶段。

然而,消费水平增长与国民健康状况改善并不同步。随着谷物从“主食”变成了“副食”,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等新的营养不良问题凸显,糖尿病、高血压等营养相关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有充分证据表明,谷类摄入量的大幅下降及谷物加工过精过细,与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快速上升有密切相关性。多项人群实验表明,合理膳食模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就是要积极引导科学消费,强化“谷物为主,食物多样”的健康消费模式,鼓励优质、营养健康粮油产品开发,保持谷物在膳食消费中的合理比例,积极引导和推广谷物适度加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树立平衡膳食理念。

新一轮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需要。政策性收储制度在过去10多年里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制定的收购价格成为引导粮食生产的重要指挥棒。由于收购标准要求低,造成了粮食生产“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粮食品质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粮食产品优质优价没有体现,价格形成机制出现扭曲。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就是在收储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标准引导,逐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质粮食生产,促进优质优价。

粮食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需要。种、收、储、加、销产业链处于分离割裂状态,粮食产业混种混收混储混加现象非常普遍,“种的只管种,收的只管收”,产品质量整体不高,产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利益衔接机制缺乏,农民种植品质缺乏市场引导,粮库收储分类分质不积极,加工业没有一致、高品质原料保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实施“中国好粮油” 行动就是通过倡导优势种植、保鲜收储、适度加工、保质运输、安全消费,实现全产业链、全流程衔接。

粮油产品市场质价关系缺乏。粮食产品的整体优质品率低,据专家推算优质粳稻占比约为30%、优质籼稻约为10%。地域品牌不突出,企业产品品牌太多、太泛。黑龙江大米品牌就超过1000多个,消费者难以识别和选择。

粮食产业物流成本高。适合优质粮食交易的低温成品粮公共仓(库)少,粮食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全渠道的网上销售平台少。粮食物流成本高,交易成本高。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就是通过打通粮食营销渠道“最后一公里”,降低优质粮油交易成本,提升粮食流通效率。

“中国好粮油”行动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就是要发挥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大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让中国人“吃出健康”。“中国好粮油”的主要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农民种植优质粮油的收益显著提升,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

亢霞对《农经》记者介绍,优于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中国好粮油”标准及“地方好粮油”标准,会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包括小麦、小麦粉、挂面、稻谷、大米、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大豆、食用植物油、杂粮、杂豆和质量控制规范,共12项,已经作为粮食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国粮通[2017]5号)。

“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一方面提升了粮油产品的品质特性、安全特性和营养特性要求,另一方面对生产过程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原料品种、产地、产地环境,以及有机肥料占比、烘干储存作业记录、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等都提出了相应要求。

产品应为以国产优质原料加工生产的、符合“中国好粮油”相关标准的产品,按“一品一报”方式进行申报。申报材料应明确申报产品的数量、品类、品牌、质量等级等信息,提供产品品质、安全、营养全项目第三方检验报告,提供原料产地、环境等级、原料干燥、储存、加工等相关证明材料、记录信息和资质文件。

“中国好粮油”还将支持一批具有优质粮油生产潜力的产粮、产油大县和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粮油加工企业,开展示范县和示范企业建设。主产省一般支持10个示范县,其他省份支持5个示范县,每个示范县可以通过竞争性遴选的方式确定1—2家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的主要任务:加大科技应用示范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示范工程的建设目标(考核目标):确保实现本地区农民优质粮油种植收益提高20%以上、粮油优质品率提升30%以上等。

此外,“中国好粮油”搭建了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国家粮食局建立的中国好粮油网作为国家级“中国好粮油”线上展销平台。“中国好粮油”产品生产企业可在该平台设立专营店,开展“中国好粮油”产品展销和品牌推广活动。国家级平台将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地方骨干粮油企业电商平台、大型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开展紧密合作,在这些平台上开设“中国好粮油”专栏链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产品销量。并且,各级粮食部门积极推动建立“中国好粮油”产品线下销售渠道,包括在大型商超、便利店、专卖店设立“中国好粮油”专柜,在居民社区设立“中国好粮油”门店,在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设置“中国好粮油”自助销售设备等。

“中国好粮油”行动的进展情况

作为“中国好粮油”的成效案例,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与品牌建设之初相比,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了近100万亩,达到130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80%;中高端大米产量由9亿斤增加到15亿斤,增长了66%;水稻加工业产值由240亿元上升到280亿元,增长了16.7%。2016年,按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水稻只有2.7亿斤,占总量的2.3%,绝大部分水稻以高于保护价的价格流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国家粮食局将持续通过中国好粮油网统一发布“中国好粮油”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基本信息、品质信息、安全指数、营养成分、过程控制等,开展“中国好粮油”产品数量及产品识别管理,以及提供线上销售服务等。

“中国好粮油”产品实行动态管理,“一品一报”“一年一报”通过审核的产品应当每年重新申报产品数量、提交产品质检报告、原料来源等证明材料,经推荐省份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核认可后报国家粮食局复审。

亢霞坦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将承担起“中国好粮油”产品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提出年度工作方案建议,指导各地开展示范工程审核工作,组织开展国家层面“中国好粮油”产品专家审核、信息发布、中国好粮油网展销、质量抽检及其他相关工作,以促进中国粮油产业提质增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