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粮食安全之路?—专访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

时间:2024-05-30

文|牛荷

自古以来,粮食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一米一饭关系着国家安危和人民幸福。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粮食、能源与金融危机交互出现,世界饥饿人口消减缓慢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应该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目标。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维护自身的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同样离不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立足本国的粮食安全道路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围绕“粮食安全”主题,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

放眼国际: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者

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人口基数也很大。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中国很好地解决了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中国用9%的可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22%的全球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在农业领域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其中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根本。从2000年到现在,中央的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这样的一些方针决定了一些具体政策的落地实施。此外,科技无疑是这个进程中的“定海神针”,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中国的进步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和价值,引领了全球,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借鉴中国做法,开拓粮食安全之路。

何昌垂说:“对比中国农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进步举世瞩目,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袁隆平先生研究出的超级杂交水稻;中国提前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从2003年到现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加,总产量从过去的四点多亿吨跨越到现在的6.2亿吨,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两三千元提高到现在的13000元,基本上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

从全球看来,人类仍然面临着粮食安全领域的诸多挑战:在全球粮食供应不平衡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亚洲有4亿多人营养不良,非洲撒哈拉以南一些国家有40%以上的人口常年经历战乱,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极度的贫困和疾病。何昌垂说,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所有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有国际视野和情怀,不仅仅满足于解决自己国家吃饭的问题,同时也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一些发展中的贫困国家。

近年来,中国自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沿着自身发展的智慧道路,正在走向国际治理舞台的中心。中国通过南南合作,为近百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派遣了近千名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动技术转移,帮助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为当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很受各国欢迎。何昌垂讲到:“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粮农组织一方面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另一方面把中国优秀的方案和实用的农业推广到国外,在帮助世界的同时,也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帮助中国的科学家们走出去!”

洞悉粮情:接轨国际粮食安全须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粮食领域,中国目前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是不能只看到我国农业中的闪光点,还应该洞悉到它的不足之处。在目前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总结经验,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何昌垂讲到,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粮食生产效率较低的现状。据了解,今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达到8400万吨,而我们自己才生产1200多万吨。中国农民无法在大豆上获得理想收益,就会转向收益更好的其它作物,如种植玉米,这样一来,大豆市场就逐渐缩水。国外大豆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350—380斤,中国只有250斤,这是种子技术和生产力问题。实际上大豆源于中国,中国理应引领国际大豆市场,但现在被打跨了,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总体生产力低,缺乏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农业现代化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提升空间也很大。

另外,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和农业灌溉用水相对匮乏的国家,目前中国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了60%多,但是对比世界上先进国家以色列95%的水资源利用率,中国还有差距,我们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在世界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各国都依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新大陆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以及太平洋的澳大利亚不但拥有规模化的农场,而且能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利用空间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物联网,实施精准农业作业。

记者谈到农村“白头化”问题,何昌垂指出,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的年轻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的现象。他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这无可非议。为什么农民的子女就只能祖祖辈辈在地里劳作、过着拮据的生活呢?他们同样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他说,对于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年轻农民创造更好的条件,出台更多惠农、惠民的政策,加强对年轻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特别是农村新种养加产业,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能力。农村空气好,绿水青山,当他们的收入可以和城里的同伴相比时,你想赶都赶不走他们。

何昌垂还特别强调指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粮食安全”的定义有四个维度:第一,有足够的粮食产量;第二,粮食的可获得性;第三,要保证食用粮食的安全、卫生、有营养;第四,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在过去几年,我们更多追求的是吃饱饭,现在已经过了那个阶段,既然我们在2035年要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追求更好的质量、营养和健康,那个时候地沟油和牛奶添加剂就不是报纸头条了,因为大家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食品安全和营养是第一重要的。他建议,要加大力度对粮食安全,特别是食品质量和营养问题的监管和宣传力度。

按照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营养问题的要求标准来看,实际上中国还有一部分人所接触食品的营养和安全性还是有问题的,这方面仍然需要努力。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比如说食品安全、营养问题和儿童的超重问题,不是某一单一部门所能管得住的。随着粮食安全概念的国际化,粮食从田间流动到餐桌、从追求数量到保障质量,整个粮食食品产业链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制化体系去监管。这是今后中国粮食的一大发展方向,是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老百姓对粮食以及食品安全的必然需求,需要我们超前布局。

展望未来:从容应对粮食供给

何昌垂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但很遗憾,他这个论断经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经过了2007/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还有连续不断的各种自然灾害,期间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现动乱,粮食供给出现问题,中国粮食供给却基本上保持稳定。”

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创始人口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对粮食的需要必然也会有所增加。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14.5亿的峰值,比现在增加7千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何满足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是全世界关注的聚焦点。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球人口是97亿人,但全球的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增加,到本世纪中叶,联合国预测城市人口将会达到70多亿,到那时城市化基本全球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食品结构的改变也提高了粮食产量要求,比如,米饭吃的少,肉类吃的多,而这些肉类往往要五六斤的粮食的对等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全球的粮食需求产量将会高出当前7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第一要务,从2000年的千年发展目标到2015年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把扶贫、减贫、消除贫困、实现零饥饿的目标作为首要任务去考虑的原因。

何昌垂讲到:“我们的总体形势还是乐观的,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效率在不断的提高,新的高质、高产的品种在出现,管理的技术也在提高。”但他提醒,我们不能骄傲,还必须“开源节流”。他说:“世界上许多地方存在着大量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收割、存储、运输、加工等问题损失了大量的粮食,而发达国家则主要是浪费,惊人的浪费!让人不安的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浪费的粮食大概是6000万—7000万吨,这足够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了。如果我们未来可以把浪费和损失这两个问题管理好,到2050年是不会出现全球粮食短缺的。”

国际社会对脆弱群体的关注度普遍较高,许多国家都强调如何给予弱势群体特殊的照顾,比如农村的妇女问题和老年农民问题。中国现在提出来新的社会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目前发展的不充分和分配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何昌垂说:“实际上精神层面问题、民族问题、健康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问题、东西部差异问题、城乡贫富差异问题等都在美好生活追求的范畴之内,下一步政府需要考虑从政策上去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更应注重7、8亿农民的问题,注重他们的真正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帮助了农民,就是帮助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就奠定了中国复兴梦的坚实基石。”

把握大势: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全世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提供贸易的粮食一共也就3.5亿吨左右,中国需要6.5亿吨,如果中国全部进口粮食,必然导致整个世界的粮食市场价格全部紊乱。在这个层面上看,中国应当有大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达到口粮基本自给;同时,要研究机制和布局,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补短板。

习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部脱贫,13亿人一个不落下!中国有强大的行政执行力量,有很明确的目标和定位,方针和政策一旦定下来,一系列具体措施也就随之落地,比如如何确保农民的收入、如何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国外对我们的“三农”政策是很欣赏的,把“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综合施政,这是中国治国理政的一大发明,不少国家希望学习我们的经验和方案。何昌垂主张,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沿着这个“综合”的思路,从农业的三大主要“功能”出发,统筹布局,协调发展,一是确保粮食安全;二是保证农民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三是保护生态,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何昌垂说到,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一个独特的平台。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的世界21世纪“一带一路”工程是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公共物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大部分沿线国家都是农业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24%,而且提供了45%左右的就业机会。应该把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和一切多边组织加强合作,支持他们把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扶贫的工作做好,这也为我们中国农业走出去提供机遇。

何昌垂总结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自身的利益考量和国际责任,应当重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和两种市场,积极推动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培育和引导一批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和国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帮助当地解决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帮助我们自身的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