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脚踏实地的飞行者:掌舵智慧农业新航向—专访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时间:2024-05-30

文|牛荷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影响,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农业无人机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的农业信息实时监测,以及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突破农业信息获取困难与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发展瓶颈。广州极飞科技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开拓了中国农业无人机的新航向,为此,《农经》记者采访了极飞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极飞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科技引航者:跨越阻力成为无人机领域的NO.1

《农经》记者:您当初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想要做农业无人机的研究应用?

龚槚钦:极飞成立至今已经走过十个年头,2007年,极飞就开始在机器人控制算法、无人机等领域探索研究,到了2012年,极飞已经做了很多商用无人机领域的产品,其中包括警用、消防、搜救的各种无人机产品。

后来我们逐渐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无人机物流面临着很多政策上面的问题和风险,比如说到现在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允许无人机进行商业化的低空物流。所以,我们当时就在考虑,极飞无人机产品应该针对能够快速商业化的市场。

2013年去新疆考察的时候,望着绵延无际的棉花田,看到正在棉花田里打药的农民们,我们萌发了将无人机应用到农田中的想法,经过一年的测试之后,发现无人机在棉花上面打药非常有效,同时降低很多成本。所以从2014年开始,极飞就把其他的产品线全部停掉,基于政策风险和市场前景这两个因素,开始专注于农业。

《农经》记者:极飞科技如何一步一步打开农户与无人机之间的窗口?

龚槚钦:简单来说,极飞的成长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做很多的民用无人机;第二阶段是开展农业的直营服务;第三阶段是极飞科技开始成为农业无人机研发、制造、服务的提供商。

2014—2016年期间,极飞一直在研发精准喷洒的农业无人机产品。起初面临很多问题,因为当时这个市场特别地不成熟,农民的接受程度又低,而我们的制造成本很高,所以大部分农民是买不起的。因此这个阶段,极飞没有卖飞机,而是建立了自己的植保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直营的服务。最忙的时候,有一千多个90后的飞行员在全国各地用无人机为农户打药。

到2016年底,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无人机在农田中的经验,我们发现市场已经开始慢慢地接受植保无人机的服务了,于是决定销售我们的无人机产品。从2016年10月开始,我们开始销售自己的农业无人机,效果非常好。2017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无人机的生产商以及服务商。

《农经》记者:极飞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了很多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哪些阻力?

龚槚钦:对于一家无人机公司或者是一家科技公司来讲,要去熟悉另一个领域,并且知道这个领域里面生产者的痛点在哪里,然后制造出一款他们需要的产品,这个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基于当时公司的客观情况,阻力是必然的,我认为极飞科技的阻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技术跨界的阻力,二是生产和制造方面的阻力,三是推广方面的阻力。

2013年以前,极飞科技完全是一家互联网型创业公司,公司成员都是城里面毕业的孩子,工程师都是极客的团队,从组成上来看,可以说非常的“不接地气”。但当时整个团队包括我对农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从2014年开始,我们几乎所有的广州研发中心的工程师都被派往新疆、河南、海南这些农业大省,这是中国农业标志性的地方。新疆农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阔,河南作物种植和劳动力非常集中,海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很长,而且常年都有种植。在那三年里,我们的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产品研发、产品生产、直营服务同线进行,每天基本都是在地里面,所有一尘不染的梦想都是趴在地上,吃土实现的。所以,在这三年里,我们这个团队从一个纯粹的无人机技术团队,变成了一个既懂农业又懂技术的团队。做到了从技术上去理解一个新的行业,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去。

《农经》记者:极飞在生产制造上曾经遇到的阻力有哪些呢?

龚槚钦:其实在生产制造上也是一样,我们当时在生产农用无人机的时候,里面涉及很多的技术都没有现成的,需要我们自己去研发,或者从其他的领域里面跨界引用过来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农田精准导航技术、喷洒农药的喷头技术、电池技术。我们所使用的喷头其实是来自于汽车工业里用来喷洒高端车面漆的喷头;给喷头输送农药的水泵,是来自于医疗系统里面所用到的血液蠕动泵。

只有用这样极致的技术,才能实现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的效果。然而传统的农机制造商没有这样的跨界整合能力,但对于极飞这种新型的科技公司来讲,我们没有传统制造业的包袱,可以将很多行业里边好的技术借鉴过来,然后重新进行研发和创造,融入到无人机上。

在这个过程中,极飞一直不断探索研究如何用更新的技术来解决传统农业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比如说电池技术,一般来讲,油动的飞机污染环境,而且噪音很大,维护起来很不方便,因此我们用的是电动的飞机,但是面临着电池成本和电池续航能力的挑战,这些问题也是通过和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去解决的。

《农经》记者:在发展初期,极飞如何打破农户群体对无人机技术的有限认知?

龚槚钦:首先,早期时候农户对无人机感觉很新鲜,但是他们不了解,也不可能去购买,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去做这个服务。因为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台的飞机他们不可能去买。其次,即使我们去提供服务,他们也不相信你,他们觉得万一农药打的不好,收成就没了,是要赔钱的。那几年里面,我们很多的喷洒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相当于是给农户做了一个体验,效果好了他们还会再找来。但是在此期间,极飞一度面临着资金的压力,因为在那个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向全国各地派出人员、飞机、车辆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这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用各种方法最后生存了下来。

洞悉市场: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农经》记者:极飞做这无人机之前有没有对当前的农业市场有过一个评估?如果说未来这种无人机企业越来越多,有没有考虑过市场竞争性?

龚槚钦:其实每一个行业肯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比如在饮料行业里面,我们能看到有几千种饮料在竞争。中国的土地面积有二十多亿亩,全球有两百多亿亩的耕地,这个行业的覆盖范围非常非常大,一家企业,甚至是十家企业也是做不完的,所以我们并不担心竞争。我们的很多技术是对行业开放的,现在我们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市场上与大众或其他的创业公司共享,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喷洒系统、监管调度系统等,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到这个领域里面来,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极飞在基础学科研发上面会始终保持热情和投入,我们并不担心短期内会有太大的波动而失去本身的优势,因为这种领先优势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像Intel、微软这种公司,他们是基础前沿科学的开拓者,我们也一样,会在无人机的前瞻性应用上面做更多的研发,将新的技术投放到市场里面来,保持自己非常领先的学科优势,重点突破生产力壁垒。

没有一个行业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也许因为你创造了这个行业,所以你可能会成为里面短暂的领头人。但商业是处于开放的大环境中,因此竞争对于创业者自身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挑战,而只有充分的竞争,这个市场才是完美的,才能为农户提供更优质、更廉价的服务,而且竞争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激励,推动产品研发、科研投入、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的进步。

记者:结合极飞科技的优势,您觉得极飞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龚槚钦:一是我们本身的科研能力,也就是技术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极飞应该是在农业无人机和机器人领域拥有最多科研人员的团队之一。整个公司的人数超过一千四百人,在研发和制造领域的人数有七、八百人,超过了总人数的50%。研发内容涵括了材料科学、工业设计、控制算法、工程技术、制造工艺、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可以说,极飞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研发团队。

不同于其他的农业无人机集成商,他们把那些现有的零部件组装成一个产品。极飞会从最基础的,甚至是农机的材料科学进行研发,从机器本身、操作方式,到最后的数据加工处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挖掘,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如果要有一家新的公司进到这个领域里面来,他可能只能做其中的一块,很难一下子拥有像极飞一样的系统集成优势。

二是对市场的理解程度以及口碑。过去的四年时间,极飞在一线跟农户接触的过程中了解了大量的实地作业、实际农户的需求,并树立了非常好的口碑。极飞的产品如果在地里面坏了,我们会在二十四小时内开车到用户家门口给他维修、保养,这种垂直的用户基础打得非常深。

这种能力不是一个新的公司进来就直接做得到的,它需要很长的积累时间。做农业有个好处,就是你经历过的春夏秋冬,另外一家公司也必须经历,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时节性的。这样,一方面是系统化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是渠道的下沉能力,构成了极飞的核心竞争力。

农业智能化的钥匙:植保无人机

《农经》记者:您觉得植保无人机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龚槚钦:植保无人机本身比较轻便、灵活,运输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传统植保机械要么笨重、要么低效,所以植保无人机有天然的发展优势。

极飞的无人机在全世界首先实现了完全自主飞行,它甚至可以利用AI在地里自动识别农作物,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自动决定喷洒农药的量。而植保无人机的发展方向还会越来越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

《农经》记者:无人机是否可以引领农业科技界带来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龚槚钦:是的。首先,无人机的使用改变了农户很多生产习惯。比如用拖拉机需要较宽的垄距,而根本不用接触地面的无人机会非常方便地提高种植密度,所以,这改变了农户的种植习惯;其次,无人机使得数据的采集更加方便,农户的生产决策会更加的精确,减少盲目跟风;再次,它会让农户体会到规模化种植带来的效益,加速土地流转和农村的供给侧改革。

无人机已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生产工具,它可以通过结合地面的物联网监测站和云计算功能产生大量农业生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同步给金融投资机构、政府监管机构,协助他们更好地去帮助农户提高收益,给他们提供贷款和政策,使农户的生产越来越便利化。当无人机开始大规模普及使用的时候,土地越集中成本就越低,所以农户自然而然主动做土地流转,最终汇聚合力加速农村的供给侧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和前景。

这两年,大家也有激烈地讨论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人机竞争,但这主要是指岗位竞争。而我们旨在帮助农民解放生产力,而不是说要去竞争他们的生产岗位,无人机带来的生产力会创造更多的岗位,比如现在专门负责来操作、维护、检修、运输无人机的新农民人群。我们会发现旧的岗位不会完全被取代,而是会产生更多新岗位,人们的工作会越来越轻松,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走在城市化道路上。

推动中国农业智能化:极飞还可以做的更多

《农经》记者:极飞未来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有哪些?极飞是否会计划继续在农业领域加大投入?

龚槚钦:到目前为止,极飞的无人机服务已经覆盖了我国的29个省份,除了西藏以外其他省份都有了。日本、澳大利亚现在也开始了规模化使用无人机,极飞也很快会在英国和美国开设分公司。

极飞从今年开始,已经从一家无人机公司完全转型成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我们现在做的研发不仅包括了农业无人机,还包括农田机器人、农田物联网、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地理信息等。所以未来极飞会不断加大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并结合我们对科技行业、移动互联网以及农业的理解,通过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世界农业智能化的一股力量。

《农经》记者:在您看来,智慧农业应该如何解读?

龚槚钦:其实我们讲的智慧农业是指农业3.0时代,它是指工业化以后或者是信息化以来我们的农业由原来传统的生产力或者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转变成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相比原来的规模化生产,高产量输出模式,智慧农业更多讲的是智慧,也就是按需生产,精准供应。“数据”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是智慧农业最大的特点。智慧农业要求未来所有的生产工具、生产者,都要具备捕捉信息、产生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它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对智慧农业的这些解读,极飞会在这个领域不断地加强农业生产工具的信息化程度,培养能够驾驭这些信息的“新农人”,使极飞真正变成一家能够推动全球农业发展的中国科技公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