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张大龙 吴立 魏振亚
虽然春节长假已经结束,但节日气氛依旧浓厚,玉米市场购销也并未完全恢复。从2月21日起,仅个别深加工企业恢复收购报价。由于贸易商和农户仍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各企业厂门到货数量极少,甚至没有到货。另外,从企业报价情况来看,价格均与节前持平。
回顾2017年,受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黄淮海天气变化导致减产并影响了玉米品质,以及玉米价格下跌带来的玉米需求增加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从2017年11月以来一路走高,全国的平均收购价从1500元一吨涨到2018年2月的1735元一吨,涨幅高达15.7%。玉米价格的上涨也催生了农业板块的一些投资机会,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各地售粮情况
“天量”库存一直是国内玉米价格最大的制约因素,今年玉米临储拍卖的灵活性较往年大幅提升,遵循市场化导向,根据价格把控拍卖量和节奏,整体呈现首尾火爆的U形结构。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玉米累计成交达5873万吨(包括中储粮网各地竞价销售),其中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17年政策玉米拍卖累计成交5746.3万吨,包括分贷分还成交1989.9万吨;中储粮委托包干成交3543.5万吨、定向拍卖成交212.9万吨。分年份来看,2011年成交0.2万吨,2012年成交194.5万吨,2013年成交2857.5万吨,2014年成交2694.1万吨。成交量同比大幅增加163. 36%,成交率近六成,临储库存由2.36亿吨下降至1.79亿吨,降幅高达24%,去库存进展顺利,侧面反映需求端的旺盛和优质粮的短缺。
根据调研,目前整个东北地区农户的余粮显著低于2017年同期,华北地区农户的余粮也相对较低,但没有东北地区那么显著。整体来看,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农户售粮进度更高一些,东北地区农户的余粮在两到三成之间,其中黑龙江较低,吉林偏高。
吉林省共有四个玉米主产区,即长春、松原、四平和吉林四个地方。长春以北的松原地区售粮进度稍快一些,但是南部,尤其是长春的西部跟四平地区很多农户愿意在春节之后进行售粮,整体进度稍慢。整个东北地区玉米总产是1亿吨,东北地区农户手中的余粮约有2500万吨的储量。此外,还有部分渠道库存。因为今年各类的企业主体,包括贸易商,不管是小的粮商还是大的粮商都囤了很多东北粮,这部分有一成半到两成左右。这部分余粮在价格疯长期间贸易利润达到每吨300元,最低的时候也就是2017年12月,价格也能达到每吨100元以上的毛利。
而整个华北地区的售粮进度相比往年同期也是偏快的,除了河北邢台和邯郸,售粮进度偏快,达到75%以上,余粮只剩下25%;在河北衡水、石家庄附近等主要夏播区,以及山东和河南的夏播区,基本上余糧还有5成以上;山东部分区域像聊城余粮较多,接近六七成。东北地区有余粮的农户售粮压力在节后会非常弱化,但是华北地区还有五六成的余粮,渠道库存可能只有一成左右。
玉米价格缘何上涨
今年玉米的全国均价从开秤到现在涨了200多元,而且东北玉米涨价的趋势比华北玉米更猛烈一些。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整体看全年需求是存在缺口的。二是整个东北玉米粮食质量非常好,以黑龙江最为典型,黑龙江西部大面积玉米经过调减种植面积迅速下滑,今年收获的玉米质量优良。而且整个东北玉米2017年风调雨顺,从收粮之后到现在雨水较少,下雪较少,风干也快于往年。华北玉米天气情况则要差于往年,尤其是近3-5年。据统计,2017年霉变率是2%以内,但是2018年部分区域霉变估计达到10%,这样增加了很多过筛的成本。而河南西乡、南阳,以及山东的菏泽等地2017年是达到4%-5%的霉变率,这导致了全国的猪饲料消费更多的倾向于用东北优质粮,而舍去了华北粮。
需求方面,受利益刺激还有政策引导,东北玉米的深加工企业开工率非常高,也有大量企业在投建,导致深加工企业也在积极拿粮、囤粮,形成了各方争抢东北优质粮的局面。同时从2017年开始,有一部分南方饲料企业也在东北地区积极拿粮、囤粮,这些采购经理拿粮基本上会定点精准布局,导致整个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疯长。
2017年的临储拍卖时间是从5月5日开始到10月底,总共拍卖5744万吨。第一次拍卖溢价幅度最高,达到45元,随着起拍价的提高,溢价幅度缩为零。短期看,中储粮这一波拍卖,每一次拍都是3万吨、4万吨左右,但是频次还是比较高,基本上对市场进行打压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开始消化。
1月以后,虽然盘面的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是并没有怎么下跌,整个现货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据了解,中储粮从1月9日开始轮出,并停止东北地区玉米的轮入,提前轮出和停止轮入,一正一反的政策组合拳压制了整个收购价格过于疯长的势头。市场拍卖的成交率也大幅度下滑,由100%成交到现在30%40%的成交率,市场对拍卖逐步回归理性。其实不管是山西、内蒙古、吉林还是辽宁,整体都是从中储粮拍卖开始后回归到理性。
玉米深加工前景开阔
要解决巨量存在陈化风险的玉米临储库存,深加工是最有效的一条消化途径。20162017年,政府给予东北地区每吨100 300元不等的政策补贴红利,以激发消费端去库存的积极性。发改委于同年4月废止玉米深加工项目管理相关规定,行业准入放松,产能大幅扩张。
一方面,在高利润刺激下,2017年淀粉行业开机率全年维持高位运行,而受玉米原料成本下降影响,淀粉出厂价格回落后出现了很多市场机会。2017年1-10月,下游除淀粉糖、食品、化工等传统需求因比价优势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外,还出现了面粉掺兑和饲料添加等新的消费点。另外,2017年纸价意外走高使造纸需求火爆,同比增幅接近70%。总体而言,在玉米临储制度取消后,低价创造需求、刺激消费,深加工方面的淀粉需求在2016-2017年呈加速增长态势,淀粉消费增量明显。但低价创造的需求能否在玉米及淀粉价格双双回升后继续承接仍有待观察,且环保题材不光会对供应端有限产制约,对下游消费厂商同样存在抑制。
另一方面,燃料乙醇的政策利好释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起源于“十五”初期,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治理大气污染、打通农业和能源产业、实现粮能联产的战略规划,也是消化“问题粮食”的正确出路,在美国和巴西已有成功实践。2016年底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燃料乙醇产量达400万吨的目标;2017年9月,十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再度提高燃料乙醇产量目标,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标志着燃料乙醇发展正式全面铺开。2016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260万-270万吨,按汽油10%的添加比例计算,占生物燃料乙醇主体的玉米乙醇将至少达到1000万吨以上,产能缺口巨大;而按3:1的产出比例推算,玉米原料需求将会出现2000万吨以上的增量拉动,而要在短短三年左右实现这样的增长,2017年底产能扩建开始投放后,玉米酒精企业的需求将保持旺盛。
专家答疑
问题1:玉米价格在什么价位或者与进口高粱、大麦维持什么样的价差就可以有效挡住进口?
张大龙:回顾整个2017年前期的价差是完全挡得住的,但是下半年玉米价格的大幅度回升拉大了价差。整体看南方港口玉米成交价是1900元,进口玉米是1600元,但进口体量非常小,因为配额限制一年只有200万吨。现在之所以看跌南方的价格是因为整个南方港口的能量类库存处在历史高位。从2014年到现在,不管是玉米、高梁还是大麦的进口已经达到了接近160万吨的体量。价差的话,既要看价差,也要考虑国外主产区的减产,所以在100-150之间是合理的。
问题2:现在整个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盈利情况大概怎么样?比如淀粉、酒精还有燃料乙醇?
张大龙:整个2017年,除了8月淀粉加工利润是负的,其他月份都是盈利的。2018年1月以来整个淀粉行业的加工利润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淀粉现在处于提前备货结束,但是上游玉米价格还在涨的阶段。整体来看,山东基本是30-50元,东北在50-100元。酒精利润非常好,现在有近800-1000元的利润。
问题3:前文提到2000万噸以上的玉米原料增量,是指深加工还是单指燃料乙醇这部分?
张大龙:我说的是燃料乙醇这部分。燃料乙醇这部分的增量理论测算一下:全覆盖到2020年,按照现在汽油的消费量进行折算,按10%的添加比例就有1200万吨的燃料乙醇。再按照玉米加工乙醇是3:1,3吨玉米产1吨酒精,剩下的就是酒糟:加上原料里面不单有玉米也有秸秆、木薯等,现在八成的原料主要是来自于玉米。但是随着玉米价格回升会使用更多木薯,玉米占比会缩小,但也会在五成左右。
问题4:现在东北地区当地的玉米消费情况以及每年外运的比例是多少?
张大龙:从整个东北地区来看,外运量一年最高位的时候应该是2017年,有7000万吨左右的运输量,2018年的话,一方面受面积影响东北地区产量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养殖企业在东北地区布局以及深加工企业在东北地区的开工量增多,导致东北粮就地消费的体量在增。2018年玉米的外运量大概会在6500万吨左右,剩下的就是东北地区的内部消化。
问题5:2017年外运量为什么那么高?
张大龙:主要是临储的影响。从2012-2016年的外运量是逐步缩小的,到2016-2017年受临储取消影响,整个玉米的贸易相比临储的年份就活跃起来了,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激增,从2300万吨直接激增到7300万吨的体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