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摘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广东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首先必须进行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广东省兴宁市两镇八村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为案例,试图在分析规划区產业现状和特色的基础上,构建“两镇八村,农旅互动,绿道串连,一村一韵”及“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新技术、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的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理念。根据各村资源禀赋明确各村主题,规划打造各村以文化展示、生态观光、农业教育、艺术创作等为产业的特色项目。并提出了发展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淘宝等保障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连片示范;产业发展;一村一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按照中央、广东省、梅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要实现省定贫困村脱贫、乡村振兴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兴宁市选取包括合水镇罗陂村、溪唇村,龙田镇凉伞村、金星村、龙盘村、蓼塘村、羊岭村和碧园村共8个行政村进行连线成片推进,通过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个有产业支撑、民生保障、文化载体、特色风貌、宜居环境、民主管理的新农村示范区。其中,产业支撑和产业发展是本次连片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众多经验表明,乡村产业发展要注重拓展农业的可能性,通过植入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以及发展创新、服务及旅游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的转型。兴宁市两镇八村连片规划则在尊重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提升其附加价值。规划区作为传统客家村落,有较多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存以及传统节庆、工艺等,具有较高史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因此,引入休闲旅游业,农旅结合发展,是产业发展规划的突破口。
1两镇八村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
规划区内八个村庄属于传统客家村落,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农作物、小学厂房出租及出外务工为主,年均纯收入约7250元。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产业以传统种植业、水产业、养殖业为主,现存几家现代精致高效农业企业。传统种植业以种植龙眼、荔枝、李子、水稻、蔬菜为主;传统养殖业以鱼塘、白鸽、鸡、蛇为主;已建成133.33hm2火龙果、韭菜花种植、柚子基地,现代精致高效农业初具雏形。规划区毗邻叶塘工业园区,有少量生态产区,目前有云山新能源汽车制造厂、欣欣家具厂、鸿宝皮具厂。旅游业发展滞后,但规划区内具有较为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生态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加之传统客家村落的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优势。
2连片区规划理念
2.1规划整体理念
此次连片示范规划总体定位为:利用示范片的现状资源,深入挖掘其特色,打造集居住、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客家文化特色乡村,提升全域综合环境,发展全域旅游,全面带动周边乡村规划建设。此定位则充分显示了各村的的产业发展必须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工,避免村庄同质化发展,同时又要点线结合,串联各村资源,使连片区各村能形成联动效应。因此本规划结合各村的资源特色,坚持“两镇八村,农旅互动,绿道串连,一村一韵”的理念,集中打造特色示范片。产业发展规划是此次连片示范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还分为环境整治、道路建设、设施配套建设、村容村貌提升、新村建设指引五大方面的内容。产业规划与其他五大方面的内容必须同步进行,同步建设。
2.2产业发展理念
产业发展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理念,为一二三产业加入“新技术、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鼓励第一产业进一步细化、优化、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滚动发展,积极融人第二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将产业转型为偏重第三产业,美丽乡村体验游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实现“农旅互动”生态适宜型经营发展战略。
“新技术”即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引入与运用。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规模化、立体化种植技术、基因培育技术和科技化管理技术等。并在食用之外还赋予农业观光、游乐、保健等新功能。
“新内容”即品牌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将传统农业与地域文化、创意产业叠加,赋予农业更多的品牌内涵、文化特征、附加功能,提升传统农业的附加价值,成为成就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与途径。
“新形式”即文化观光体验。一方面修缮整治传统建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另一方面发掘文化内涵,引入旅游宣传等新形式,增加当地传统文化的活力。
“新方法”即跨域交流,户外实践。农民农业教育方法不只是坐在课堂内获取知识,而是通过组织省市内外教研活动,借助一系列户外实践丰富教育内容,提高省市内知名度,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3分村示范产业项目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总体理念,连片区各村应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农旅结合的新兴休闲旅游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因此,本次规划根据各村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农旅结合,建设“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具体而言,即以农业为主题,突出自身特色,分别以高效农业、养殖产业、体验产业、文化产业、观光产业、加工业、艺术产业、服务产业为主题错位发展,功能上相互补充,互通有无。通过建设一批文化展示、生态观光、农业教育、艺术创作等相关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表1)。
4产业规划保障策略
4.1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农业特色品牌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走向企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重要途径,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强化服务等措施,组织引导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加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2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应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采取“合作社+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整合资源,促进政策、资金、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发力,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4.3倡导“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的经营特胜明显,“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4.4引入农村淘宝模式
突破交通限制,打通物流渠道,整合附近农民购物需求,批量团购生活用品、生产物资等,让农民享受优惠。同时,建设形成面向农民的互联网生态服务中心,采取“农民+合作社+村淘点”等模式,加强特色农产品包装与营销,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农业产业规模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5结语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大环境下,不仅仅是单个村庄要提升村容村貌,还要在更大范围内考虑资源要素的整合,连片规划,示范带动,但又突出各村特色。不仅仅要留住青山绿水,还要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留住人,让新农村活起来。而根据各村特色,通过“一村一品”,示范项目的打造,农旅互动发展,能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最大效率地激活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涂珊,毛彬.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连片型村庄规划探索-以东莞市茶山-石排连片村庄规划研究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1):80-82.
[2]张仲.做好产业规划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乐山市沐川县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0,22(03):46-49.
[3]晏妮娅.浅析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0,40(12):150-152.
[收稿日期]2020-07-22
[作者简介]邹坚引(1988-),女,广东梅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经营、农村经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