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李宜忠 刘嘉
[摘要]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云浮各县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积极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既是区域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云浮罗定市旅游资源、现状和旅游业发展前景,探索罗定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途径,提出了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强的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业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创业就业的重大举措。发展地方旅游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云浮第三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将成为云浮地区县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1云浮各县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状况概述
云浮市是新兴地级市,辖管罗定市、三个县和一个区,地处粤西,东临阳江,南靠茂名,西界悟州,北近肇庆。这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资源丰富,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前景。云浮地区各县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状况如表1所示。
2云浮及罗定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
云浮市文化旅游局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融合的契机,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为全市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
罗定市委市政府以及旅游文化局拟将罗定建设成集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于—体的区域性休閑娱乐服务中心。近年来,红色旅游已成为罗定市旅游市场开发的新亮点,罗定长岗坡渡槽红色革命遗址、蔡廷锴故居等红色景区(点)以及乡村生态景区、示范点、农家乐、公园、场馆、文化中心等较以往接待游客人次呈显著增长态势。
据报道,2019年春节黄金周,云浮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98.79万人次,同比增长130.54%,实现旅游收入约9.16亿元,同比增长131.38%。
3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3.1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明确旅游业发展新要求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县市,将旅游业培育成区域经济、旅游、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2落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现代旅游业新格局
(1)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推动力。
(2)改革当地旅游业模式,形成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宽搞活的发展局面。
(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旅游业从传统模式向新时尚创新转变升级。
(4)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旅游业新格局。
(5)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满意感。
3.3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提升旅游业经济效益和影响力
(1)落实“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旅游经济效益。
(2)抓好旅游交通、景点、餐饮、服务等的建设,提升旅游业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贡献率和就业率。
(3)实施“厕所革命”运动,积极改善交通、餐饮、住宿、服务等旅游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区域旅游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罗定市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云浮市“两会”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推进“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
(1)强化文化与旅游品牌建设。以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粤北发展为契机,积极打造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完美融合,强化区域旅游品牌建设,更好地传播区域文化。
(2)创新旅游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模式。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和推动旅游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旅游服务与文化创意水平。
(3)加强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加强区域现有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树立全域旅游观念,打造区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天地。
(4)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坚持“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经营管理”,以大项目带动旅游业,打造区域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新亮点。
5罗定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旅游。
5.1创新融合发展理念,打造“旅游+文化”新模式
统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调动区域各种要素,形成区域“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理念,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旅游+文化”、“旅游+扶贫”、“旅游+文明”、“旅游+环境”、“旅游+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推动城市公园、各类场馆、科普基地、青少年宫、文化广场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等的改造和开放,让那些蕴藏着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遗产再现出来,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发扬下去。
5.2推动新闻媒体、影视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扩大旅游业带来的商机
在影视业急需延长产业链,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之时,充分发挥“互联网+”模式作用,把“新闻媒体影视业+旅游”完美结合,切实解决影视业和旅游业存在的发展瓶颈。如,罗定市通过再现长岗坡渡槽建设经历、蔡廷铠故居、文塔等旅游景观影片,以及其他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微博、旅游小册子等途径,加大旅游与文化的宣传力度,从而扩大旅游业带来的各种商机。
5.3推动休闲娱乐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
大力开发山地、休闲、养生、观光等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建设一批旅游度假、休闲娱乐3A级景区,提升景区旅游、休闲、观光品味。
重点开发龙湾生态旅游区、蔡廷锴将军故居、罗镜东山公园和连州蒲垌生态旅游区等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罗镜镇、连州镇、苹塘镇、生江镇等4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罗镜镇龙岩等3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2个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建设单位和14家云浮市级星级农家乐(苹塘镇良官村曾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荣誉称号)。另外,要加强长岗坡渡槽、田园景区、稻米节、罗定学宫、中药材培育基地等的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文化、稻米节、中药材等产品。
5.4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经济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以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为方向,规划乡村旅游,加大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水平;建立重点名录,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旅游环境;大力推广市场,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旅游经济效益。
(1)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业发展。除龙湾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罗镜镇等4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3个示范点,以及2个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建设单位和14家云浮市级星级农家乐外,继续打造榃滨镇肉桂和华石镇霸王中草药种植基地(這两个基地被广东省旅游协会、广东省养生文化协会授予“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建设单位”),打造出中药材产业与健康、旅游、养生相结合的“一带三基地”。
(2)开发乡村特色旅游,打造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利用罗定市山好水好的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业有利因素,大力开发乡村生态特色旅游。建设好龙湾旅游风景区,罗定学宫,苹塘海惠生态观光示范园和罗平黄牛木郁金香花海、万亩稻田、长岗坡油菜花田、长岗坡荷花塘、紫云英花海等乡村生态特色旅游景点,打造一道道亮丽旅游风景线。
(3)举办旅游文化节,带旺乡村旅游市场。据罗定新闻报道,2019年春节期间,在罗平镇黄牛木“花仙谷”举办的罗定(荷兰)郁金香旅游节上,五颜六色的郁金香、格桑花、矮牵牛、凤仙等鲜花吸引了大批游客。据统计,12天内,共有游客56000人次到花仙谷游玩;在苹塘镇海惠生态农业示范园举办的大型灯光展、艺术稻雕展、七彩风车展,15天里,共吸引18万人次到园游览,带旺了周边的农家乐餐厅,给村民带来了的丰厚收入。
5.5推动红色教育基地与旅游业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与活力
突出社会效益,强化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旅游+思想教育”课堂,坚定“四个自信”,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
罗定长岗坡渡槽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河南林县红旗渠之后的又一个奇迹。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长岗坡精神是“红船精神”在罗定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打造一条以“党建+红色文化”为主旋律,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岗坡精神”为主旨的红色旅游精品游线,促进了罗定乡村红色旅游业和文化发展活力。
罗定市委书记黄天生表示,要讲好长岗坡渡槽的建设故事,深入挖掘、弘扬、传承更多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为推动罗定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6结束语
实现区域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以国家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南,立足区域,因地制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的参与;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才能打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绿水青山和旅游胜地。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培育出有强大实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各类中小企业的发展,才能形成既有高度又有广度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谭启鸿.陕西省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机制与路径[J].西安欧亚学院休闲管理学院,2018(07).
[2]吴云峰,张景静.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2018(04).
[3]杨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行业途径探索——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
[4]程胜涛,杜金亮.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传承长岗坡精神[N].南方农村报,2018-08-09.
[5]刘丕业.影视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3(12).
[收稿日期]2020-06-20
[基金项目]2019年云浮哲学社会科学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李宜忠(1963-),男,广东罗定人,讲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法。
[通讯作者]刘嘉(1977-),男,湖南洞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英语教学、职业技术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