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30

陈悦悦 罗娜娜 孙梦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前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比重中仍占多数,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影响,城市经济和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刺激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农村社会,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传统文化观念日渐消失、农民文化水平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农村发展。因此振兴农村文化须对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文化发展状况。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建设;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农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正确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村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世代积累形成并被广大农村群众所接受、以价值为核心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之一,农村文化建设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确立“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的理念探索和深化中,乡风文明始终是党和国家不变的目标和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因此,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实现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

1文献综述

当今,学者对文化功能研究不仅局限于教化、规范、凝聚、整合和适应等基本功能,随着农民生产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研究者将视角转移到文化水平提升与其经济发展能力关系上,认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农村文化通过影响农民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经济行为方式,对整体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农村经济在随农村文化的发展又不断地增长。因此学者桂玉(2008)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同时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现今,农村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困难并重阶段,针对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唐金培(2008)认为正确处理好农村发展中的系列问题,必须从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着手。因此,提升农民文化水平不仅是丰富其精神文化需求的,还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运行的保障。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城乡发展呈二元结构且差距逐渐扩大。农民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城市人口,从而抑制农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使其减少个人精神文化消费。

由图1可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支出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尽管2013年到2018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29.6元增长到14617元,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但同期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的3倍。在消费水平上,受收入水平和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影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长期处于低发展水平阶段,2018年最高消费支出不及城市消费支出一半水平。

经济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农村地区大量的财政支持,鼓励和发展农村产业,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等措施的开展,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2018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比3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以维持生存的食品支出为主,其次是居住消费和交通通信分别占比17%、1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仅占12%。同时在图2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上看,农村地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不及同年城市居民的一半。

2.2农村传统文化衰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逐渐被弱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村数量缩减、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被遗弃、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等现象,意味着承载农村文化的载体渐渐消失,以及受网络时代冲击,农民获取文化娱乐不再以集体文化活动为主,而更倾向于从网络产品中获得精神满足,曾经广受农民喜爱的民俗活动逐渐被冷落。其次,农民在感受过城市工业文明时髦的文化后,对自身文化产生质疑甚至轻视,抛弃原有质朴醇厚、勤俭节约等传统道德观念,开始追逐城市文化带来的新鲜感和优越感,农村社会中形成拜金主义、消費主义、奢侈攀比等气息,失去数千年来农村文化中原有的价值观念。最后,部分村落在追逐城镇化过程中,抛弃自身原有文化基础,盲目追求“小洋楼”,建筑风格千篇一律,乡村建筑是凝聚了乡村文化的体现之一,也是乡村文化异质性的表现,过分追求城市化,使得乡村文化逐渐与城市文化融合,失去自己原有特色。

2.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村地区由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建设使用不合理、缺乏完整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原因,导致现目前为止投入到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满足。首先,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以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院、文化活动室等形式开展,没有对农民实际文化需求进行调查,缺乏针对性,导致相应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其次,对投入使用的文化基础设施而言,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组织基础,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对新鲜事物接受与认知能力较低,缺乏相应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引导与宣传。再次,部分地区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等工作出现与经济发展相分离的情况,严重限制农村文化建设领域的拓展。

2.4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9》调查数据显示,2018我国农村居民户主受教育程度多集中于初中水平,占比50.3%。整体来看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其在选择文化娱乐产品时往往以低俗产品为主,同时对新鲜事物适应能力较差,导致部分投入的文化娱乐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荒废,农村文化建设又回到起点。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3.1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生产来源,农产品销售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要改变农村传统单一种植模式,整合农产品形成较为系统的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品质,适当地将农牧业相结合,提高农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农村具有巨大经济开发潜力,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不仅能带动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还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政府应鼓励社会投资、人才积极投入农村经济建设,在保证农村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带领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果园采摘等建设项目,同时加大互联网经济建设,线上线下共同促进农民增收。

3.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农村文化体系是推动农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保障。目前农村存在没有建立较为科学的文化体系,缺乏系统化的执行方案,针对该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要努力探索适应本地文化发展的运行体系,以解决农村需求和群众意愿为标准,充分体现乡土性、地方性,突出不同地域间的乡村风俗与民族文化特色,优化文化供给形式与内容。其次构建多元主体供给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协商对话的制度框架,对参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给予政策补贴,充分激发其服务热情,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督规范,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给予农村居民更多的文化服务选择,完善供给制度建设。

3.3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而乡土文化是农民在数千年实践中凝练而成的价值标准,因此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关系着农村文化建设质量好坏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要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同时在教育中融入乡村文化特色,培养一批热爱家乡、传播家乡文化的新青年;对中青年人群应加大其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种养植科技、娱乐文化、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其生产生活需求,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3.4结合农村文化内涵创造和发展新型产业

我国当前的农村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农业、手工业等劳动型的传统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劳动型产业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因此,应该大力倡导以农村文化建设为主导的服务型产业,将传统的劳动型产业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发展新型产业,比如: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利用节庆民俗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利用历史建筑遗址打造人文景观等等。这些新型产业在宣扬了当地的农村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前来参观和参与,大大地促进了当地乡镇、农村的全面发展。

4结语

农村文化建设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缺乏、文化活動形式单一等问题,要积极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引导农民对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认识,积极鼓励政府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农村文化发展面貌,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共建农村文化。让乡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才能推动乡土文化不断地创新、转化,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汪秀刚,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冯聪,汪长江.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探索[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3):49-52+63.

[3]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J].前沿,2008(03):120-123.

[4]唐金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求实,2008(06):82-84.

[收稿日期]2020-08-07

[作者简介]陈悦悦(1995-),女,贵州毕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