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张旭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工匠精神更是民办高校大学生所需。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融入其课程的意义和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出人民群众的理想、价值观,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随着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更加丰富并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今天中国人民群众自信的重要根基。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就给新时代的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要求时代新人必须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并践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一种职业精神。主要表现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民办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之地,必须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中的工程造价专业,必须在教学中、比赛中、实践中不断地融人工匠精神的内容,优化师资队伍素质,积极推进精神与技术的结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
《诗经》中有写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现的就是工匠们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时专注且精益求精的精神。***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习惯。它包涵对学业和职业的专一、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对学术和产品的坚守的特质,以及工作岗位中对技艺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中国农具发展史》中有关记载提到,古代工匠们在长时间反复实践中,发明了出实用的耧车。它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播种器具,能够提高播种质量,又提升效率。使用耧车能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土,并且达到疏密均匀,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的效果,有形容“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播一顷”就是形容此效果;元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造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包括去籽搅车,三锭脚踏纺纱车,弹棉椎弓……使用此套工具,纺纱效率提高了两三倍,推动了中国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工程造价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工匠精神的回归已经成為社会的必然,工匠精神的回归有着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面的影响,如大数据、共享、云技术,为工匠精神挂上远航的风帆;从国家层面上看,实体制造业重新回归,在互联网时代获得重生。企业发展与变化加剧,企业价值观越来越重要;劳动者追求价值实现,互联网时代匠人多样化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匠人个体不断提高的知识产权与专利意识,为工匠精神的繁荣提供了可靠的名誉、利益保障。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工匠精神,使其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马克思的观点说明了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创造历史,而历史的创造又是受客观大环境的影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历史积淀下的发展,而中国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要用好历史这个事实,不能割断历史。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在去其糟粕中总结,在取其精华中发扬。中国自古就有尊崇精益求精、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传统,很多领域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所以,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融人工匠精神,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能源与建筑工程领域传承和发扬,为其教学提供深厚的价值理论源泉,为其创新提供根基,使精神的力量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发展。
推进和践行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足。有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课教学也是停留在专业课程层面,为讲好专业课而讲专业课,常常忽略对学生职业道德或职业精神的引导,不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还有的老师会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是做的还不够深入。因此,将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元素融人工程造价专业,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融人,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等。
满足行业和创新所需。建筑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与民生结合在一起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输送到各类事关民生的工程之中参与建设,他们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施工建设中的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今天要开拓创新,必须具备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因此,要培养高水平,技艺精湛的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就要在学习中做好工匠精神的培育。把工匠精神通人工程造价专业学习、工作的多个环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实现专业质量从“量”到“质”的飞跃提升。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使之融入精神品质,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尊重劳动,崇尚精益求精,成就大国工匠,提高中国品牌质量,打造质量至上的国家品牌。
3 工匠精神融入工程造价专业的路径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工匠。在新时代,形成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条件。在中华优秀文化中,非常重视工匠职业,尊重工匠的劳动,在古代,工匠被称之为“百工”,被全社会公认为不可或缺的职业。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地位的重视,很多能工巧匠被社会赞誉,被时代铭记。比如,我们熟知的鲁班、张衡、祖冲之、李冰父子等,都是令后人传颂的“能工巧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社会地位的认可,也使古代工匠们更加珍惜重视自己的工匠身份,更加努力地用毕生精力和心血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社会中尚且存在不尊重工匠、轻视劳动的观念和心态,认为工匠只是体力劳动者,这严重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因此,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精神营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珍视工匠、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加大宣传力度,使公众正确认识工匠劳动的重要性,工匠形象的可爱可敬,树立劳动不分贵贱、行业不分高低的平等职业观,为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奠定社会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