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4-05-30

马铭 王阴丽 冉国伟

[摘要]中国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本文旨在通過对农业产业扶贫的意义以及当今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未来农业脱贫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村发展;脱贫攻坚;实践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状态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成为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时期,我国的脱贫攻坚战略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人,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而越是到了关键环节我们就要更加注重农业脱贫对整体脱贫攻坚战略的影响。因此为什么要重视农业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以及怎样推动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成效,成为现阶段我们所要探索的关键,也是农业农村产业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1 实践意义

1.1 农业产业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全面贯彻精准扶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的结合。农业生产作为农村最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它的发展有助于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创业创造的内生动力,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增产的关键环节,对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农业产业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保障

农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产业赋能助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口号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农村产业发展对于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要从农村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为精准扶贫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3 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

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小康固然重要,但我们更重视的是全面。补三农短板,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振兴农业产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一环。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对于保障贫困地区可持续性的收入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手。

1.4 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点在农村,农业是农民发展的基础行业,而土地又是农业发展作为基础的依赖资源。“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期三十年”政策的提出,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土地政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拓宽脱贫创收的道路,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2 存在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贫困地区多处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之地,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出较低,抵御灾害能力弱,客观上制约了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另外,部分贫困地区的干部不思进取,坐等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甚至舍不得摘掉贫困的“帽子”。一些贫困群众破罐子破摔,不敢干不想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缺乏自立更胜和脱贫致富的意志和决心。这样的消极情绪,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精细化的发展。

2.2 目标方向不明确

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往往比较恶劣,干旱缺水、土地贫瘠或者高寒阴湿等情况普遍存在,使得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受到限制。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些样板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就使得部分贫困地区不顾地方特色而产生盲目跟风的现象。这些地区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从而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地方的脱贫进程。

2.3 创新意识不强烈

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小富即安”的心态普遍存在,部分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脱贫意识不强,过度依赖党和政府的扶持,缺乏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抑制了创新意识的发展,致使一些先进的设施和技术难以应用到当地的农业生产过程之中。

2.4 市场竞争力不足

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往往存在着品质低无销路或有特色无品牌等问题,这与当地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精深加工产业不成熟、服务供给能力差、技术装备落后等因素密切相关。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由单纯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薄弱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产业的深入发展十分不利,从而导致入不敷出现象时有发生。

3 策略建议

3.1 思想引领,激发群众脱贫意识

“身贫好扶,心贫难治”,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克服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安于现状的心态。所谓“扶贫先扶志”指的就是要培养贫困地区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人们认识到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增强群众自力更生和脱贫致富的意愿。一是通过政策宣讲、知识竞赛、资料印发等方式,教育引导贫困地区农民改变消极态度,树立正确的脱贫观。二是加强“好模式、好故事”的宣传,鼓励他们现身说法,引导其他贫困户树立勇于战胜困难、自强自立、勤劳治贫、守法致富的信念。三是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达到转变“等、靠、要”思想,改“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自觉把时间和精力用到脱贫致富上。

3.2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發展优势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特色产业的发展切记盲目照搬,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本地区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类别,根据农业生产周期性规律,合理化的配置农业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是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农民增收结构,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现有基地面积,增加生产批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对接和互利合作,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构筑有强势带动的农业产业链。

3.3 因人施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就要打造一支人员充足、热爱“三农”、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的专业化队伍。一是健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统筹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积极动员有创业激情的乡村干部带头创业,整合多方力量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村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进村入户培训服务,以推广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组织农业专家,针对经济薄弱乡镇和贫困村(户)开展科技指导服务,着力提高贫困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为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4 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价格竞争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兴旺,迟滞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步伐。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需要加大涉农领域的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引领和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是加大涉农领域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投资,加快推进金融行业针对贫困地区实际出台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创新研发贷款等业务,激发群众和企业投身贫困地区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夯实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物质基础,发扬大联合、大协作的协同创新精神,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集团入驻,带动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三是拓宽贫困地区农户参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途径,引导鼓励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带动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

4 结语

农业产业发展在整体的脱贫攻坚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十九大提出要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政策指引之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当下阶段农业产业在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目标任务不明确、创新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制定策略进行解决,从而为实现农业精准扶贫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N].人民日报,2020-2-12(06).

[2]许占慧,曾祥虎.农业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农业,2019(06).

[3]陈坚.以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农业产业革命[N].光明日报,2018-5-29(06).

[4]张婉霞.叶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J].河南农业,2018(25).

[5]邹英.资本输入与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