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杨彬煜 吕朝晨 王星露 杨琳 于雪蓉 刘学忠
【摘要】海水养殖在中国渔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贝类产业可以说是渔业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山东省来说,贝类产业更是渔业中的优势产业。山东省贝类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但是随着贝类产业的逐步发展,在供给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譬如养殖海域水质下降、劳动力缺乏等。对近几年山东贝类养殖分布、面积、产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对制约贝类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东省贝类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贝类产业;供给侧改革;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实行针对供给侧的改革主要是面向各个行业进行经济结构方面的统筹性安排,使得各种要素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合理调配,从而实现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供给侧主要是由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构成,要想对供给侧进行改革,就要围绕着这四种要素进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换,就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针对贝类养殖产业来说,全面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不高的状况,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效供给,提高贝类产出的质量,从供给方面进行行业发展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贝类产品的需求。
贝类产量主要来源于养殖(全国92.9%来自养殖,山东95.7%来自养殖),并且绝大部分来自海水养殖。据统计,2017年全国海水养殖贝类占养殖贝类总产量的98.2%,而山东省的海养贝类产量占比达到99.9%,更说明了山东省贝类产业对海水养殖的依赖。自改革开放以来,海水养殖贝类产业迅速发展,为人民的饮食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贝类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供给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迫切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改革。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贝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呢?我们将结合对山东省贝类产业的实地调研进行分析。
1 山东贝类生产概况
渔业在中国大农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贝类产业更是渔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不断为渔业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为人民提供优质海产品。山东省沿海线长,为发展贝类养殖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优势,所以贝类产业的产出数量一直位于中国前列。据统计,2017年山东省海水贝类养殖产量达414万t,占全国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的28.8%,在全国占比第一;占山东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9.8%,在全国海水贝类产业中处于重要位置,在山东省海水养殖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1.1 山东省贝类养殖地区分布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烟台、威海、青岛等地市的沿海地区是天然的贝类养殖地,三地市的贝类产量占到山东总贝类产量的绝大多数,有数据显示2017年的占比情况为71.9%。其中威海市贝类产量约占27.3%,烟台市约占27. 1%,青岛市约占17.5%。大部分贝类养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四大贝类中,蛤类养殖除了日照市较少以外,其它各地市都比较平均,其中养殖较多的为青岛、威海、烟台、东营四地市;牡蛎养殖主要集中在威海,其次是烟台、青岛;扇贝养殖同样主要集中在威海、烟台、青岛三地市,烟台市最多,2016年烟台市扇贝产量约占全省61.7%;贻贝养殖主要集中在日照和烟台两地,2016年两市合计占全省78.9%。
1.2 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面积
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面积约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60%。从近五年贝类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面积不断增长,贝类海水养殖面积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比重也稳步上升,表明贝类产业发展趋势较好(表1)。
1.3 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产量
从近几年的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产量发展走势来看,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总产量不断增加,其中占比最大的蛤类产量同样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向,位居贝类海水养殖产量的首位,但是蛤类海水养殖产量所占比重却不断降低,说明蛤类以外的贝类养殖产量增加更快一些(表2)。
2 制约贝类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因素分析
针对影响贝类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因素,本文主要从资金、劳动力、土地、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资金不足
贝类养殖过程中往往需要种种繁杂的工序,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养殖户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當地的金融机构往往会因为贝类养殖产业的风险较大而提高放贷条件,使得养殖户筹款困难。除此之外,政府在制定有关招商引资政策时无法给予吸引力较大的优惠条件,导致大多数公司不愿对贝类养殖产业进行投资。这两点是导致贝类养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因素。
2.2 劳动力缺乏
贝类养殖前期的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少,随着贝类的逐渐成熟,像收苗、采贝等养殖工作也越来越繁杂,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劳动力供应不上,就会使得养殖工作难以进展。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雇工难、雇工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说劳动力数量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贝类养殖产业的发展规模。
2.3 养殖海域水质下降
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些污染问题也逐渐突出,不仅影响了空气质量,而且加重了水质以及土质的污染,极大地影响了贝类养殖的存活率,拉低了产业产出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中国目前进行贝类养殖的海域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而深海区域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从而造成贝类养殖区域有限、养殖密度大的状况。
2.4 创新力度有限
创新是产业发展进步的源头,然而贝类养殖产业方面的创新力度不足,创新成果有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相关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创新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应用,浪费了创新资源。另外,贝类养殖产业的研究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素质有限,并且目前没有提供完善的成果保护机制,人才创新动力不足。
3 贝类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3.1 资金方面
贝类产业投入成本较高,但收益同样乐观,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政策扶持,顺应国家“十三五”规划,提高贝类产业补贴,增强贝类产业吸引力。同时建议各银行、金融机构推出有针对性的、适宜贝类养殖产业的贷款类型,增加筹措资金来源,制定合理的贷款利息,使贝类养殖户敢贷、敢养、敢生产。从而保证养殖户的资金供应,有助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达到利用规模经济提高贝类养殖数量以及质量的目的。
3.2 劳动力方面
针对贝类养殖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力数量波动大的特点,依照不同养殖周期推出对应工期,合理规划不同时期下贝类养殖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因时制宜。采用签约不同工期的方式满足每时期劳动力需求,同时避免因劳动力资源同生产需求量不匹配造成的生产效率失衡,将节省下的资金用在提高劳动力的福利以及素质上。
另一方面,对于贝类生产链中不必要的劳动力岗位或者重要技术岗位进行裁员,配备先进生产经营设备,提高生产技术,争取特殊岗位一人一机足矣。同时要提高生产线技术水平,用机械化来弥补劳动力的空缺。
3.3 水質方面
对于水质以及滩涂污染影响贝类产业养殖的情况,政府可以指派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养殖户进行天气、水质等信息通知,进而建立水产品水质监测中心,使养殖户充分了解滩涂以及海水质量。另外,政府要积极控制污染,保证贝类养殖的质量。除此之外,由于近海区域用于贝类养殖的空间有限,可以利用不同类型贝类所需海域条件不同的特点,开发不同距离、不同层次海域养殖,实现生产海域专门化,空间层次化,对于深海区域进行“底栖渔业”的实施,依附海上粮仓等工程,进而拓展贝类的养殖空间。
3.4 创新方面
政府和企业加大贝类科研人才的引进,提供优惠政策和福利,吸引贝类养殖技术人员人驻,提供充足技术保障。鼓励创新贝类养殖方式和贝类生产经营方式,奖励创新“好点子”.不断保证新鲜血液,使创新精神扎根于贝类养殖之中。另一方面,积极招聘贝类养殖相关专业毕业生,充分给予其实践锻炼机会,培养贝类养殖相关人才。另外,结合高校开展相关项目创新,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为后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邢克智,高一力,等.天津市贝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展望[J].水产科学,2013,32( 09):555-558.
[2]吴隆杰,杨林.从制度视角看中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J].渔业经济研究,2005(01):18-24.
[3]王淼,刘敬孝,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J].经济工作导刊.2002( 20):9-10.
[4]陈宗尧,吴祥明,浙江省渔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004( 04):13-17.
[5]张锐,广东省牡蛎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杨彬煜(1996-),女,山东威海人,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刘学忠( 1966-),男,山东莱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产业经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