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产业融合视角下浙江上虞杨梅产业发展策略

时间:2024-05-30

【摘要】浙江上虞二都杨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且质量口感都为上乘,如何在当下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激流勇进,快速发展,提升农产品的自身价值与剩余价值,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战略举措。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杨梅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举国任务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农村产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温家宝总理曾提到“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意味着以农业为基准的第一产业发展必须扎实,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产业的专业性及第三产业的灵活性将农村基础产业串联成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产业,以应对农产品各类滞销、量产多竞争大、 “靠天吃饭”的传统困境,使得农村地区在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快速跟上步伐完成转型。

1 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基础来源于日本今村奈良臣提出的“第六产业”理论,具体可总结为“1+2+3=6,1x2x3=6”即一二三产业相加或是相乘都为6。第六产业是经济转型背景下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产物,也将会是农业产业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是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发展理论。在决胜全面小康的背景下,第六产业的核心发展必然对地区的农业产业进步有较大影响力。以浙江上虞的“二都杨梅”产业为例,以“第六产业”为基础因地制宜拓宽各类技术销售及旅游产业,既能确保农产品销售产量,解决传统易发生的杨梅滞销问题,更能横向发展各类衍生经济链,例如“农家乐、旅游专线、周边待发展景区”等。

2 浙江上虞杨梅产业发展现状

2.1 历史悠久但品牌程度不高

浙江上虞二都是历史悠久的“杨梅之乡”, “稽出杨梅世无双,深知风味胜他乡”诗句广为流传,清代更是作为贡品上呈慈禧。1956年上虞的三种“水晶、深红、浅红”杨梅送至中央领导周恩来总理品尝,受到总理赞誉。二都杨梅品种繁多,其中以“真山杨梅、水晶杨梅”品种较为突出,口碑最佳。即便有150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杨梅乡的杨梅品牌效应不够突出,进而导致游客对杨梅的印象模糊不清,在口口相传过程中并不能清晰明了的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产品最有效的“面对面”宣传方式,游客容易形成“深知二都杨梅却只知二都是杨梅之乡”的刻板记忆。当地居民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懂得杨梅有品质才会吸引游客,但却无法以具体文件、信息等文字形式来向他人展示。杨梅品牌化程度不高即便其历史悠久也会显得文化十分单薄,没有“口口相传”的文字载体,就不容易被记住——“酒香也怕巷子深”。同比邻县余姚杨梅,上虞二都杨梅品牌知名度没有余姚市响亮。

2.2 杨梅产量大同时容易滞销

数据表明上虞二都杨梅种植面积1466hm2,每年杨梅产量约为6000t。且杨梅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也在不断上升,一旦发生供需不平衡现象,将产生杨梅大量滞销现象。众所周知生鲜水果等农产品具有十分鲜明的季节性和易腐性特点, “滞销”对于以农产品销售为生的农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在近几年城镇居民下乡旅游采摘业兴起之前,乡里农民大多以零售出摊形式贩卖,农民具有贩卖主动性,主要依靠农民主动向人口流动性大的地方移动从而进行販卖。这种销售方式既消耗人力也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即便当年杨梅长势喜人,质量也很高,但是没有销路导致积压,那么杨梅还是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

虽然近几年沪、杭的城市居民下乡采买、旅游趋势越来越高,但部分老一辈的杨梅种植户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仍延续着沿街叫卖的方式。在现阶段农产业兴起的大趋势下,这种效率低下、人力投入过高的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浪潮。其次,依据现代城镇居民更倾向健康绿色崇尚生态化的理念,居民更喜欢自驾游,来到农村,上山采摘杨梅。特别是从沪、杭、宁波等地来的游客,他们是杨梅采摘季节的购买主力,具有绝对的消费力量。部分年纪较高、文化程度较低的杨梅种植户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销售模式的更新。

2.3 杨梅易受损剩余价值开发不足

农产品易腐、季节性问题一直存在,不仅是生产问题,农产品在物流运输时也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杨梅也是如此。盛产杨梅的时节正值梅雨季节,经过雨水冲洗的杨梅数量会减少大半,品质也会大打折扣。树上的杨梅易出虫,掉落的杨梅更没有销路。因此杨梅的物流运输、包装、冷链技术等问题亟待解决策相关产品二次加工也需要深入研究;杨梅的抗风雨能力也需要优化。

3 杨梅产业发展策略

3.1 加深品牌效应,突出特色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二都可设立杨梅优势示范区,以区域带头,联农带农,逐步将优势示范区作为标准区扩展到每一片山。

农村经济要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就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再往现代化产业进程发展。二都杨梅必须完成标准化,做到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才能让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游客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完成品牌申请、加大后期宣传力度,使二都杨梅成为上虞的鲜明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3.2 充分利用物流,发展“互联网+”产业

农产品以其新鲜作为卖点之一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农产品的上市时间普遍较短,杨梅上市的黄金期为六月二十五日至六月末,采摘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这一个月的销售量就决定了杨梅种植户一整年的收入高低,因此必须在这一个月保证杨梅种植户的销售量,充分挖掘当季杨梅的经济价值。第一线下扩大主干线路,吸收容纳更多的游客。从市区通过上虞二都的主干路的扩张已基本完成,但在实际情况中仍会出现交通不便、堵塞严重等问题,尽管有交警出动,但游客进出不便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可以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以预约形式尽早了解当天客流量,以备停车场等基础交通设施的管理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管制,来应对交通堵塞问题。第二线上发展“互联网+”产业,将产量大的杨梅通过线上售卖的形式尽快销往各地,与快递公司形成长期合作的形式,降低运费成本。且需要着力解决杨梅运输包装问题。

3.3 促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

目前二都杨梅之乡以包山到户的形式发展产业,个别杨梅种植户对杨梅树的管理良莠不齐,杨梅品种和口感上也有区别,大力推进杨梅的标准化生产是促进杨梅产业齐头并进的有效措施,保证整个乡镇的所有杨梅口感趋于上乘对“二都杨梅之乡”的商誉宣传有十分大的影响力。因此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同时对杨梅种植户进行专业技术的指导,对杨梅的传统种植方式进行升级优化,以达到杨梅产量高,品质好的目标。二都杨梅之乡规模大,历史悠久,可以形成相应的“块状经济”——即在一定地域内形成产业集中,专业化程度高,同时能以地域特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式。形成块状经济就必须形成一定规模和标准化管理,促进二都楊梅产业发展就必须形成地区优势并且加强且利用起来。

同时,必须加强杨梅二次加工、深加工状态。与科研组织合作,研制杨梅醋、杨梅干果、杨梅酒等产品,加深杨梅的二次加工,延长杨梅的可贮存时间,延长经济效益。在时间上得以延长,也会更好地解决农户们杨梅滞销问题。将第一产业与杨梅加工的第二产业有机融合起来,促进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引导资金流转,健全人才保障

2019年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聚焦支小支农主业。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严格以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为主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支小支农担保业务规模和占比,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次,可针对农业及电商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性培养。与上虞的高职及高校合作,开发农业及电商专业,培养专业型人才再提供相应工作,或促进这部分人才下乡,返农村。形成人才培养,人才输入的闭环型培养方式,以有效解决人才流失,人才过量输出问题。

4 结语

农村以农业为主进行传统式销售已无法紧跟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发特色产业、实现品牌化标准化生产。着力补齐我国“三农”问题这一短板,解决“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产业融合已是不可抗的发展趋势,如何将一二三产业有效的联系起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上虞二都杨梅有着先天的历史文化优势,那么后期的经营与管理必须跟上先天脚步才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芳、黄元斌.南江县黄羊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探讨[J],现代商业,2020( 07):90-92.

[2]夏宇、田真平、顾双霜.苏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苏州市震泽镇为例[J].现代商业,2020( 11):63-64.

[3]黄武权.上虞市发展休闲观光型果园现状与思考[J],中国果业信息,2012(12): 17-18.

[4]黄武权,上虞市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生产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果业信息,2010( 05):20-21.

[5]石敏俊,环境规制促进产业转型:浙江上虞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果业信息,2018 (12):39-43.

[6]宋文君.上虞水晶杨梅及其生态安全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园艺,2018( 11):55.

[7]米雅娜.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草湾果业合作社打造“四级鲜果”农业科技示范园[J].中国合作经济,2017( 05):16-17.

[8]李想,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互联网+”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体系路径创新[J].价值工程,2020( 11):101-104.

[9]桑士达、徐金才、姚升厚,从上虞看如何深入推进浙商回归[J].政策嘹望,2016(09): 25-27.

[10]李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一以绍兴上虞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 143-147.

[11]李威、杨春梅,大数据下“互联网+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J].北方经贸,2020(04): 1-3.

[作者简介]李梦瑶(1996-),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政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