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4-05-30

陈诗伟 杨德友 郭剑 王文彬

【摘要】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时刻,要重视建设和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还存在自身素质不高、外力帮扶过多、工作方式陈旧、担当谋划不足等问题。可以从上级党委、基层党组织自身和帮扶单位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其治理能力建设和发挥作用,为精准扶贫全面胜利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差距,为此,我国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瞄准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乡村振兴则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几年的精准扶贫,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已到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能否顺利攻坚,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建成,乡村振兴能否顺利推进,作为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其自身治理能力水平及发挥情况,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内涵和功能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全面领导隶属本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领导村级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贫困村党支部应当动员和带领群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要脱贫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核心在于能够自我治理,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要强。乡村社会的发展终究要靠本土内生发展力量,外部力量“输血式”的扶持并不可持续。在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内涵和功能主要体现在:

1.1 布局谋划乡村发展

为自身所在区域谋划布局与发展,既是本职所在,也是群众意愿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当地的“掌舵人”,其力量来源于农民、植根于农村,为农民谋划出路是天然职责。同时,其党员干部也是当地群众的一员,对当地的历史和现状最为了解,对当地的人和物最有情感,当地的每一步发展、每一项建设、每一份荣誉都与他们息息相关,工作起来也最能产生动力。布局谋划发展是乡村治理的出发点。

1.2 引领群众思想观念

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要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激发脱贫发展之“志”。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当地的“火車头”,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向群众宣传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利好的政策,为群众描绘美好生活的蓝图,帮助群众找差距,鼓励群众树信心和勇气,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追赶超”观念,从而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引领思想观念是乡村治理的切入点。

1.3 统筹协调各类资源

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和载体。缺乏或者协调不善,都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当地的“总调度”,在精准扶贫中,不仅要开发自身资源,还要统筹来自政府支持的、帮扶单位扶持的、企业商家投入的资源,协调资金技术、土地矿产、人才劳动力、种养殖材料、民俗旅游等资源,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脱贫致富。统筹协调资源是乡村治理的立足点。

1.4 聚集培育农村人才

农村人才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振兴的关键资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当地人才的“孵化器”,要发现和培育本地人才、吸引和服务外部人才、建设和管理后备人才队伍,聚集各类人才,使之成为党的政策的拥护者和宣传者、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行动家,以其在知识、见识、胆识方面的优势,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进步。聚集培育人才是乡村治理的着力点。

1.5 带领群众积极行动

措施千万条,行动第一条,所有的工作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要积极带领群众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投身到实干创业中,去提升教育、挖掘特色,去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去打通道路、改善环境,去跟进市场、拓展渠道,用智慧和勤劳、团结和奋进,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带领群众行动是乡村治理的落脚点。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发挥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我国减贫成效巨大,贫困人口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6%。贫困村的基层党组织在其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治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尽管如此,从近年来的有关新闻报道以及学者研究情况分析,其治理能力建设和发挥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一是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贫困地区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年龄普遍偏大,精力和行动能力都不强;二是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有的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时常导致扶贫政策宣传和执行不到位,对各类资源的统筹协调失衡,影响扶贫效果。

2.2外力帮扶较多,治理弱化

精准扶贫实施中,对贫困地区的外来帮扶投入较多,尤其是许多政策、要求和监督、考核会直接面向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帮扶单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大量的具体工作直接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承担,有的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参与度不高,甚至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思想,自身的治理能力反而弱化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一旦离开帮扶力量就会不知所措。

2.3 工作方式陈旧.动力不足

工作仍然主要凭经验、凭资历、凭个人关系,科学的治理体系构建不足,习惯于简单的会议通告而不注意把握重点难点焦点,习惯于行政命令、包办代办来推动工作而不注意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习惯于单打独斗而不注重集体商议决策,习惯于“管理”而不注重“服务”,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对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掌握不够牢固,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创造力不强,动力不足。

2.4 担当谋划不够,威信不高

一是担当和谋划能力不强,贫困村的布局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帮扶单位等外力支持来进行规划;二是担当和谋划意识不强,更多的是解决眼前问题而不注重布局长远、瞄准经济指标而不注重多维度提升;三是擔当和谋划开展不够,更多的工作在于执行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实党委政府的政策。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兼具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身份,平日有自己的主业,精力和心思不如扶贫干部那样投入,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不如扶贫工作组那样高。

3 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其治理能力不仅关乎我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并持续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顺利推进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亟需建设好、发挥好。

3.1 上级党委: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注重吸收年轻人、尤其是从返乡大学生、复员军人、创业带头人和本地能人中吸收人才,充实基层党组织班子及党员队伍,优化年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动力。二是规范组织生活,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指导和要求,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落实“三会一课”力戒形式,增强“四个”意识入脑人心,牢记党员身份,增强组织凝聚,塑好组织形象。三是完善机制体系,既要“给力”,健全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自主学习、专题研讨、选送培训、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激励基层党员干部经常“充电”,提升能力水平;也要“加压”,完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引导和督促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能战斗、敢战斗、善战斗、打胜仗,取得治理成效。

3.2 基层党组织:重视和加强自身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主动加强团结,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之间注重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支持和补位,坚持民主集中、集体决策,提升组织凝聚力。二是主动学习思考,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方针、技能知识、工作方法、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思考,增强党员本领,提升组织创造力。三是主动服务担当,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依法依规办事,立足当地特色谋划出路、布局未来,主动密切联系群众,转变陈旧工作方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讲道理、讲道德、讲感情,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组织战斗力。四是主动带头实干,党员干部不仅要做扶贫政策的宣传者、市场信息的传递者,还要依托现有的有利资源和优势,勇于承担发展风险,做新项目、新品种的先行者,带动群众发奋图强,提升组织行动力。五是注重宣传公开,决策事项注重事先调研和事后公示,公开透明,吸收村民组长、党小组长、村民代表、党代表等群众代表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接受群众监督,提升组织影响力。

3.3 帮扶单位:注重对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帮扶

一是明确分工提升参与度,帮扶单位及其派驻工作组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与当地基层党组织合理分工协作,避免大包大揽、代办一切,有意识地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关键事件、重大项目中的参与度,始终活跃在一线,培养其在群众心中的“存在感”。二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能力,注重通过农民夜校、专题培训班(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运用党校等渠道)等形式,定期组织当地党员干部及后备干部人才的专题培训(研讨)班,培养可持续的组织力量和人才队伍,培养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造血”自治能力。三是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如开展支部联合共建活动,依托帮扶单位在机制、智力、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特色党支部活动、 “结对子”等各种路径方式,帮助贫困村党支部完善治理体系,更新治理理念,增强治理能力,取得治理实效。

4 结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贫困村的核心领导力量,其治理能力事关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并进一步深刻影响着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在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牵引着贫困村的布局谋划发展、引领思想观念、统筹协调资源、聚集培育人才和带领群众行动。当下,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及发挥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能力不强、治理弱化、动力不足、威信不高。需要从上级党委、基层党组织自身和帮扶单位三个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助推作用发挥,取得治理成效,保障宏伟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敏敏,傅新红.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建构[J].农村经济,2019( 12):33-39.

[2]张瑜,倪素香.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8( 07):53-59.

[3]李卉,高正礼,精准扶贫中村党支部功能的理论思考与实证考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 04):102-108.

[4]朱鹏武.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J].人民论坛,2018( 19):52-53.

[5]王忆南,汪恭礼,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局与路径选择——以安徽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6 (08):33-39.

[作者简介]陈诗伟(1982-),男,四川什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