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芬(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3)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刘芬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江西 南昌330003)
摘要:随着课必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洋思”“东庐”“杜郎口”成为全国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典范。然而,在考试的终极指挥棒下,所谓的“高效”仍主要停留在成绩提高得快、升学率高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5-01
近几年来,随着课必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洋思”“东庐”“杜郎口”成为全国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典范。然而,在考试的终极指挥棒下,所谓的“高效”仍主要停留在成绩提高得快、升学率高的基础上。这种狭隘的“高效”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应有的充满情感体验与生动活泼的特征,也扼杀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很大关键在于导入,导入的形式多中多样,语言导,游戏导,动作导,而通常大家都使用语言导这一方式。如何将语言腐朽化神奇, 这是导入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时,有趣导、激导、悬导、实导等多种导入方法,既能顺利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为一篇课文的关键点设置的。采用这种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激疑性导入语是用教师不立即给出答案的设问构成的导入语。如果教师要引发学生思维,而且是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引发,那在开讲时,最好就使用激疑性导入语。因为学起于思,起于疑,疑才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疑性导入语,能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促使学生探幽取胜,主动探索。 比如上《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这样问道,“大家看这篇文章有多少个“不”?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呢?作者要通过这些不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号呢?”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了,大家飞快的找“不”字句,这些句子找到后,大家又思索这些“不”要说什么?一个不慕名利的陶渊明就在大家眼前展现出来,效果就可想而知。课堂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效果自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完整性。阅读教学往往是老师从文章作者、时代背景、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死搬教材标准答案,教材编者观点,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充满情感体验与生动活泼的特征。学生学习缺乏主动、自由个性,形成思维定势,创新思维被严重挤压,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执教《故乡》一课时,就根据教材的特点,抛弃一般性质的分析课,将课设计为“学读课”,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掌握“学读”这种方法,让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品读“闰土”这一部分,通过抓住“苦—外形穷苦—神情凄苦—语言悲苦—苦因”的线索,挖掘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了全文的脉搏。
当今语文教学需要指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规定初中生阅读量要达到几百万字,在大量阅读中感受、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阅读能力。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学之功,而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体验中逐步形成的。并与传统“讲述法”、“讲解法”教学法结合,在教师讲述、讲解的同时,通过“暗示”、“发现”、“自学辅导”、“读练结合”等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语文教学也不只是老师的天空,老师要鼓励学生要敢于“班门弄斧”,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想,我们的课堂不就多姿多彩了吗。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去阅读,主动地感悟和主动地评判。也只有学生真正进入了主动“状态”,语文课堂才真正具有一种探究、讨论、争辩、认同、质疑的活力,达到“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的现代阅读教学目的。能够自己质疑问难,说明学生已经进入了自主学习的较佳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通过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造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各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商讨问题的习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黄冈团凤县上寨中学钟焕斌老师在执教《狼》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进入到课文紧张发展的故事情景中,设计了一系列情景表演,首先让学生模仿狼叫,创造一种可怖的氛围,又让学生想象狼在一起商量对付屠夫的语言,突出狼的凶恶狡诈,最后又让学生参加表演“屠夫杀狼”这一场景,使课堂气氛及文章情节同时进入高潮。因此,教学情景的创新,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更重要是语文课堂教学由单一的层面变得立体、丰富了。同时,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也更加活跃起来,思维的创新又不断带来课堂的惊喜,课堂的高效。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曾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的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有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持久的、最深入的。”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与兴趣是在实践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型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与丰富。譬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新看法新知识新思想。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启迪、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舞台。我深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在教学观念上创新,教学思想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一定会实现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提高我们课堂的高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