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4-05-30

摘 要:水稻是我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南、北方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而稻瘟病则是水稻的一种主要病害,常发生在水稻分蘖期、苗期和抽穗期,水稻一旦发生稻瘟病,往往会形成半白稻穗、白稻穗,严重时还会枯死,造成稻田大面积减产,因此有效防治稻瘟病的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特征展开探讨,并制定一些有效的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主要特征;综合防治

稻瘟病又被称为稻热病、火烧瘟以及吊颈瘟等,通常会寄生在水稻、秕壳草、壮阳茅等植物上,对禾本科植物的危害性比较大。稻瘟病在世界各大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每年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山地稻田较为严重。稻瘟病是一种“温暖潮湿型”的真菌性病害,发生稻瘟病的稻田普遍会减产20%以上,严重时可能达到50%甚至绝产。为保障农民的水稻种植效益,对稻瘟病及其有效防治展开探讨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及主要症状分析

(一)水稻稻瘟病发生规律

据笔者总结,稻瘟病发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病时间比较早,通常在5月初到6月初的的阴雨潮湿天气,早稻便可能发生叶瘟。2、传染性强、蔓延速度极快,危害性也比较大。稻瘟病作为一种传染性病害,水稻一旦感染,其蔓延速度非常快,往往一块稻田发生稻瘟病,周围稻田在短时间内也会被感染,从而造成大面积减产。3、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比较大。稻瘟病多发于高温、潮湿的环境,通常气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菌丝生长的极快;而孢子萌发则需要足够的水分,同时还需要维持7h以上,这也是南方地区的稻田频发稻瘟病的主要原因。

(二)稻瘟病的主要症状

由于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稻瘟病,并且危害时期及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又可以将稻瘟病细分为苗瘟、叶瘟、节瘟以及穗颈瘟、谷粒瘟。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这些瘟病的具体症状。

1.苗瘟。其主要发生在秧苗三叶期之前,主要是种子带有病菌造成的。通常虫子发芽以后便会发病,病菌逐渐侵染秧苗的基部,从而造成秧苗上部变褐、发黄,慢慢蜷缩致死,气候湿度相对较大时,感染病菌的部位会产生成片的灰黑色霉层,病情严重时,秧苗会大面积枯死,稻田就像被火烧过一样,这也是火烧瘟名称的由来。

2.叶瘟。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叶瘟,尤以分蘖到拔节这段时期危害最严重。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褐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片叶枯死。

3.节瘟、叶枕瘟。节瘟通常发生于抽穗后,发病初期稻节上会产生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蔓延至整个稻节,严重时病部发黑,极易被折断。节瘟发生较早时会造成枯白穗,仅发生在一侧时会造成水稻茎秆弯曲,从而发生倒伏。

4.穗颈瘟。穗颈瘟近几年发生的较为频繁,给水稻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早期病斑呈淡褐色或灰黑色形成在穗颈或枝梗上,病情发生早且较为严重的水稻,会产生枯白穗,发病相对较晚时能够影响谷粒的饱满度,产生较多的秕谷,从而导致水稻减产。

5.谷粒瘟。发病时谷粒颖壳或护颖上会产生黑褐色不规则斑点,并会逐渐蔓延至整个稻穗,谷粒瘟会导致种子带有病菌,从而危害下一季的水稻生产。

二、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

(一)科学选择抗病、耐病品种

水稻种植之初,应当根据稻田所处区域稻瘟病的发病史,针对性选择抗病、耐病的优良水稻品种,比如说川香优6203、宜香优2115等,尽量少易感染品种的种植,从而有效防范稻瘟病的危害及传染。

(二)采用高产、优产栽培技术,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在种植过程中应当注重采用高产、优产栽培技术,在基肥、追肥上,应当适当增加磷肥钾肥的用量,合理控制氮肥的用量,以确保水稻生长营养均衡;与此同时,为有效防止水稻大面积群体生长,可以适当选择搁田或分期种植的方式,并且在灌溉时要尽量选择干湿交替的方式,以促进水稻根系深扎,从而确保植株地上、地下生长的平衡性,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三)对症防治,坚持防治结合

稻瘟病的防治应当富有针对性,比如说急性病斑一经发现便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而慢性病斑则可以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恰当的防治时间,以提高防治的效率、效益;如果是水稻穗颈瘟,也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防治,最好是在水稻破口期喷洒药物防治,防治次数通常控制在2~3次,一次用药后7d,再进行二次用药。

(四)合理选择药物,最大程度提升防治效果

目前,市场上稻瘟病的防治药剂种类繁多,常用的主要有稻瘟灵、三环唑以及咪鲜胺等。具体的配药方案有:采用40%的稻瘟灵按照100ml/亩的比例防治水稻叶瘟,也可以采用75%三环唑按照20g/亩的比例进行防治;而在穗颈瘟的防治中可以采用40%稻瘟灵按照102ml/亩的比例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75%三环唑按照22g/亩的比例进行防治。总之,选用药物防治水稻稻瘟病应该综合天气状况、稻瘟病的细分种类以及发病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最大程度提升防治效果。

(五)科学布局种植品种,利用生物多样性强化病害控制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稻瘟病发生较早的种植区,可以采用冈优系列、Q优系列等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并且配合种植香优系列等优良品种,以有效防范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而在稻瘟病发生不太严重的种植区,可以间隔性种植D优系列以及川香系列等优质品种。总之,无论是稻瘟病高发区还是轻发区,科学布局种植品种,选择优质品种,尽量避免大面积种植高感品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均能起到防治稻瘟病的效果。

总的来说,稻瘟病综合防治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农业管理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水稻种植户在充分了解稻瘟病发病规律、病情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天气、稻田状况以及防治条件来综合选择最优的防治方案,以有效提升稻瘟病防治效果,为水稻丰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任淑娟,焉山. 3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J]. 北方水稻. 2014(01) .

[2] 梁亮,胡雪芳,刘卫萍,张志民,王士奎. 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6) .

[3] 董再芬.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 2015(11) .

[4] 王慧,周桂香,陈金节,严志,方玉,黄艳玲,张从合,张云虎,陈琳. 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杂交水稻. 2014(06) .

[5] 温小红,谢明杰,姜健,杨宝灵,邵艳龙,何伟,刘丽,赵毅.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3) .

作者简介:颜先文(1972-1-6),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3月参加工作,2015年7月毕业于西昌学院农业技术专业,2010年取得助理农艺师任职资格,被柏林乡聘任为助理农艺师, 现在营山县柏林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岗位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