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4-05-30

黄锡其

摘 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主食来源,也是产量最高的作物,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农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来分析水稻高产技术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水稻的历史以及水稻培育创新的新问题,对水稻培育进行探索,发挥水稻新品种的潜力,达到水稻产业发展与提高产量的双重收益..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高产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水稻,而在这三种作物中,水稻的单产量最高,在我国有6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的种植区域分布较广,从南至北都有种植地域,因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研发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我国的长久稳定和发展。近几十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较为明显,农业结构调整较大,水稻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减小,加上自然灾害和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的产量在逐渐下降,因此在水稻领域的创新成为了推进水稻产业的关键。从水稻的提高相关因素来说,第一,要改良水稻品种。包括品种、抗病虫能力、耐寒抗旱能力等方面。第二,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具体有种植方式、肥水管理、育苗技术和灾害防控等方面。第三,水稻保障工作的全面。在调节剂、农药、及机械装备的改进,以提高效率。第四,政策上的扶持,提高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益。近几年来的水稻种植面临很多问题,灾害的频发,种植结构调整和种植农户的减少都成为不利水稻的产量提高的因素,因此栽培技术的创新对水稻产量的提高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一、水稻栽培技术的稳定和产量提高的作用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从1949年到2014年单产提高近4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水稻品种的改良是增产的主要内因,但是水稻产量的提高不单单是靠优良的品种机会实现的,品种的增产潜力发挥需要新科技的协调才会实现。我国1950年推广的水稻品种和传统品种比较表现出了株高变矮、耐肥性提高、增产量提高,传统的品种株高较高,在抗倒伏和抗性方面不好,增产潜力不明显。新的品种改善了传统品种的劣势,提高产量主要靠收获指数的提高,矮杆水稻的种植密度大、成熟期较短在产量提高上显现出明显效果。与改良矮杆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叶面积大、根系发达,同时在栽培技术上创新了二段育苗,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的产量。1990年后,我国开展了超级稻的研发工作,在稻米品种的培育中采用了穗大粒多、产量大的超级稻,超级稻在实验中有的产量不那么明显,但是在和新的栽培技术相适应的情况下,要比普通的种植品种产量提高10%以上。科学家在对超级稻的后期生长特性的研究中确定了物质生长量大的特性,实现了超级稻的高产,推进超级稻的广泛培育,并结合相适应的培育技术,达到高产的效果。

在我国的水稻种植实践上,农民的水稻实际产量还比较低,主要的原因是高产的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不能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在实际水稻种植中,农民还是采用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这也说明了在实现农民将高产技术应用上还要做推广工作,水稻高产仍然具有较大潜力。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在使得水稻增产时也确定了不同种植方式的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品种,促进了科学种植水稻方式的发展和改良生产技术。

二、水稻高产栽培

水稻育种专家采用株型改良和杂交获取抗性基因的方法获得更高产的水稻品种,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水稻产量 与90年代的新品种比对,在改良株型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此来提高水稻产量。研究发现,利用粳稻的株型作为杂交稻亲本,获得的品种要比普通杂交稻增产8%以上。我国长期的选育高产品种,并且在这些高产品种中杂交以此获得更好的水稻品种,育成了一批高产水稻。

1.提高施肥利用效率。肥料对水稻的产量的影响很大,在增加肥料使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要做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约生产成本。国际水稻研究所发明了水稻氮肥管理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水稻的氮肥需求和土壤的含有氮肥量,建立氮肥含量诊断指标,根据这个指标来增施氮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水稻的栽培要依靠水资源,因此在水稻栽培技术上,节水技术也成为各国的研究方向。研发水稻灌溉的干湿交替管理技术能提高水分利用率,在亚洲主要水稻生产国得到广泛应用。在巴西等地,采用旱稻的种植来取得节水增产的效果,以此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国际研究所对传统旱稻和灌溉稻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了通气水稻,采用通气栽培的方法,能大量减少用水量,此种品种具有具有旱稻的耐寒性和灌溉稻的产量潜力,稻农采用这样的品种可以节水,同时提高产量。科学家发现,通气水稻在栽培上如果管理不好也会出现产量下降。比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虫病害等引起的水稻生长受损,在管理上按照对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就能消除生长障碍。

2.水稻抗逆栽培技术。在东南亚地区的水稻生产主要灾害是洪涝灾害,在此地区生产水稻就要解决抗涝的问题。科学家在SUBI基因的水稻中发现了这些水稻的耐水性很强,能在水淹两周后继续生存,而普通品种在淹水一周后生长受限并死亡。在没有淹水的条件下,带有SUBI基因的水稻的产量和没有此基因的水稻产量差不多,而在水淹下,此种基因的水稻的产量要超出普通水稻产量的2倍。

3.机械化生产。在节约水稻生产成本上要不断推进机械化生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加之农业给农民带来的收入不多,很多農民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而机械化生产能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水稻的生产和收割上,很多国家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在水稻种植上,很多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欧美等地区采用机械化直播的方式,这样的播种方式特点为稻田平整、面积大。而日本、韩国水稻种植以机插秧为主,这些国家发展机插育秧模式和技术,由于水稻机插育秧环节较多,成本就会较高,一直在研发直播稻的栽培技术。

三、我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高产栽培。我国水稻栽培技术初步形成在1950年,随着我国水稻矮杆品种的育苗和种植,相应的高产技术以增加种植密度增加稻穗等方面为主,南方水稻种植以双季稻方式生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对于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季节问题,采用薄膜覆盖育种增加温度的方法实现旱稻尽早播种,为双季稻的种植提供了保障。在水稻培育上,采用了密植和增肥的办法来提高水稻产量。

2.杂交稻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矮杆的水稻通常的增加产量的方式是增加稻群的种植数量来增加产量。但是这样的方法可能会使病害加重、易倒伏,并不一定能增长产量。在1970年由蒋彭炎提出的“稀少平”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个体良好发育。我国的水稻种植地域广阔、种植条件就大不相同。我国东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在水稻种植上事宜采用稀植,云贵等高地气候干燥适合密植。随着社会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我国机插技术快速发展。但是机插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表现为漏秧苗、缓苗期间长等。我国水稻研究学家朱德峰创立了水稻钵形秧苗机插技术,解决了传统机插出现的问题。

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

我国水稻生产从高杆到矮杆、再到杂交稻以及超级稻的发展,使得稻米的产量能稳定提高,这得益于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在未来的水稻种植发展中也必然以高产栽培技术与品种相适应的种植方法来稳定提高产量,推进水稻生产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朱德峰.超级稻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 袁隆平.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的进一步设想[J].杂交水稻,2012,27(6):1-2.

[3] 程式华,翟虎渠.水稻超高产育种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21(3):147-150,1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