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30

陶江

摘 要:农机科技的推广发挥着对农业科技的推动与支撑作用是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纽带与桥梁。本文在专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县农机科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要在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成果的基础上,加速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使农机化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要求。

关键词:农机;科技创新;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笔者对我县农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十三五”农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截止2015年末,射洪县承担农机科技项目15个,县级财政安排项目经费160余万元,承担农机推广项目9个,安排推广经费120万元;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项目2个;获县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1个;拥有农机推广组织33个;农机科技示范园1个。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万千瓦,农业机械装备总值达到2.58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29%和31%,年递增率5.3%、5.5%。但面对农村经济的新常態,农机科技创新存在较大的问题。

1.农机科技创新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县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机投入逐年锐减或不投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也不能保证,致使一些农民迫切需要的综合配套技术和机具无法及时引进、研制、试验、示范和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农机科技创新体制不健全。农机科技创新体制不健全和完善,致使大量人员流失,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1、基层农机科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行政性事务,无法正常的开展科技创新工作;2、是农机化科技创新设备等硬件不足,缺少必要的试验样机、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和试验示范基地等;3、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软件也难以满足需要。

3.农民在农机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有待提高。农民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最终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农机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当前许多地方忽视了对农民的农机科技教育,农民的农机化科技知识还比较贫乏,接受程度还不高,延缓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

4.推广和经营脱节,推广工作缺乏活力。农机推广和农机经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目前,基层农机推广部门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在推广的同时没有结合推广搞经营,忽视了自身经济效益,造成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提高,再加上本身的事业经费严重不足,限制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十三五”农机推广体系模式

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获得更大效益,在探讨农机推广体系创新的同时提出4种模式共同探讨。

1.市场型农机推广模式。即农机推广部门牵线搭桥、厂家服务到田间地头。以农机科研、生产企业为主体,对农机科研、生产部门的成果,由推广部门通过市场直接迅速地推介给农民,减少了科技成果与推广的脱节,也减少了推广部门选用新成果的风险,现在一些生物肥、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现已采取这种模式。

2.园区型农机推广模式。由农机推广部门直接创建农机化科技园区,使用其具有不同类型的特色,起到典型引路带动一片的作用。但投资大,成果转让比第一类情况慢,信息反馈慢。

3.产业型农机推广模式。农机推广部门上与农业科研单位联合,下与产业主体、农民联系,与他们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建立此较稳固的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共同体,进行成果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系列活动。

4.协作型推广模式。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杠杆,行政干预、财政补助等手段,集中较多的资金和物力由推广部门负责对农民自己无法办到的大规模的项目和对生产近期效果较差的成果进行转化。

三、做好“十三五”农机推广创新的对策

1.提高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对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农机化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反过来,农机化的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支撑点,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孵化器。因此,大力实施农机化科技创新工程,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

2.民营农机企业为主要依托力量。民营农机企业是目前农业机器研发,生产的主力军,成为了农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营农机企业的技术创新功能,出台科研资金的扶持、税收的减免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民营农机企业加强科研实力,与农机推广机构紧密结合,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逐步使民营农机企业实现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

3.增强县乡镇两级推广体系功能。建立健全农机推广机构,将乡镇农机服务站恢复建制并纳入农业部门管理,给予事业编制,参公管理,畅通机制,增强推广服务功能。

4.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要建立农机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训、储备和激励机制,建立人事机制,鼓励和以优惠的政策吸收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加入农机推广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5.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要把着眼点从单纯依靠国家投资逐步转向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多元化投资结构上来,走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产业化的路子。要加大对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将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农机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最好是省级财政预算,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增加及吸引资金投入,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

6.拓宽农机科技创新领域。在农机发展思路上,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抓好两个延伸:即由耕作环节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高效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延伸。重点围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要求,研制开发多功能、复式、高效一体化机具。

7.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基层农机科技人员常年工作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环境艰苦,待遇较低。为激励先进,促进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机化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对在农机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要予以精神表彰及物资奖励。

8.提升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农村新型农民农机培训、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等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为导向,以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为目标,强化农机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规范技术服务行为,提升其推广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机化科技服务水平。以主推技术为目标,通过组织实施“最后一公里”行动,全面推进农机科技服务进村入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