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5-30

鲁臣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向生态工程、生态水利上发展。生态水利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水利工程建设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河流生态系统

一、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原因

1.水利工程自身存在缺陷;因为建设水利工程无法避免的将改变原河流的流向,而原河流流向的改变又必然将会破坏生态系统。

2.人类未能按着自然界的规律行事,缺乏自我约束。一些人往往只顾自身的利益,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一旦这种索取超出了水资源环境实际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3.因为受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对大自然的规律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容易忽视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4.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问题,往往由于管理制度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问题的加剧,解决起来变得非常的麻烦。

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就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小气候的形成、库区移民等等。其次,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更高层次的需求。水利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更高的层次需求,即生态环境阶段。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突破以河论河、以水论水传统的束缚,创造水和生态、水和文化、水和景观等的和谐。最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工程,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

三、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1.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性,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仅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同时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应该能够承受干旱、冰冻、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须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河势运动的规律进行动态的研究。在进行河流横、纵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河流侵蚀、冲刷等特征。经济性原则也是任何一家建设企业在建设时必须考虑与遵循的原则。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中必须遵循效益最大、风险最小这一经济性原则。我们都知道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风险是因为生态演替的过程与结果无法预先知道导致的。正是这种风险的存在就促使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应该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评估与监测。而考虑到效益最大,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自我恢复规律,使投入最少,达到效益最大化目的。

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河流生态系统生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水――陆两相与水――气两相的联系紧密性;河流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河流纵向的蜿蜒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等。第一种生境特点造就了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第二种生境特点形成了比较开放的生境条件;第三种生境特点表现为浅谈与深潭交错;第四种生境特点形成了缓流与急流相间;第五种生境特点为生物提供了栖息所。因为河流形态异质性导致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的形成,这些生态因子的异质性主要包括水质、水深、流速、河床材料构成等等,而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就导致了生态多样性的形成,进而形成了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因此要提高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首先应该提高河流形态异质性。

四、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1.加强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视,注重生态效益。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要求水利工程师树立新的理念,放弃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的动机。由于人类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自然界,因此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存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为了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与自组织这个自然界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由于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性,不存在两条一样的河流,即使对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区域其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必须因地制宜,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该河流在该区域的美学价值与自然属性,最终形成最好的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方案。

2.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的重视,处理好污水弃渣。污水弃渣的处理对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来说尤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特许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弃渣。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化粪池与简易的厕所来接纳工程施工区域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对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弃渣的堆放,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原有景观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恢复;首先开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层,并将开挖出来的表土耕作层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3.做好水利工程环境监测工作,加强施工区域的保护。对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应该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项目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环保的标准。在该指标体系当中对相关监测人员与单位的职责应该做明确的规定,这样出现当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4.做好完工后迹地恢复工作。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施工占地对当地的影响,在工程竣工之后应该采取相應的措施来恢复施工区域土地原有的功能。

5.完善相关法律。在不适宜建立水利工程的区域,例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应该划定保护流域区,相关法律应该规定在这些区域内不能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如果违反了规定就应该得到法律的惩罚。

6.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开发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与移民的补偿费用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选择开发目标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保护耕地与社会稳定,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目标。对于那些移民相对较少、淹没耕地相对较少的河流可以按照流域梯级的开发模式进行百分百的开发。反之应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发达国家水利资源平均的开发率一般都在70%到80%之间。

参考文献:

[1] 王斌.浅谈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0(125):157-158 .

[2] 李玉会、郭德发.浅谈生态建设在水利工程中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3):248-249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