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土保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时间:2024-05-30

张艳秋

摘 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环境离不开水土保持。对此,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提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水土流失;水土资源;生态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防止人为水土流失,注重新农村建设中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一、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好目标。实践证明,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农村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1.水土保持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根本保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粮食稳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保障。我县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如遇干旱少雨就容易造成旱灾,致使粮食产量不稳定,光靠建造足够多的水库来解决缺水量,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而水土保持措施在蓄水抗旱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层层拦蓄,能够增加降雨入渗,在干旱季节以泉水的形式汩汩流出,增加有效灌溉水源,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水土保持是维持生态环境安全的根本措施。没有生态安全就没有稳定,就无法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保生物,营造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并通过大范围的生态自我修复,可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及其所衍生的面源污染,保护珍贵的水土资源,维系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

3.水土保持是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人居环境安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而人居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过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层层拦蓄,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增加降雨入渗,延长汇流时间。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地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的安全才有保障,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平台,为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新农村提供生态支撑。

4.水土保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理念就是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总体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水土保持综合、全面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发动宣传教育,增强水保生态意识。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用绿色生态的要求和意识来建设新农村。一方面,实施服务农民知识化工程,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实用新技术,同时加强农民的知识培训,使农民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主意识,从而解决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水土流失警示教育列入农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从而强化全社会珍惜水源、爱护大地的生态意识。

2.依靠体制创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应建立水土保持资金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个人投资打井配套,开发水浇地。国家应提供政策优惠和信贷优惠,使投资者能在3~5年内收回成本,且有利可图。受益群众应配合搞好土地平整和渠系配套工作,以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应尝试建立绿色水利基金制度,为水利事业募集更多的资金。金融、信贷、水利、电力、扶贫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方便。扶贫资金应集中使用,做到人随项目走,款随项目用。群众集资应严密组织,严格管理,防止损失浪费,保证工程需要,力争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3.参与规划设计,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水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起行业管理的职能,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及防洪减灾等进行统筹考虑,对山、水、田、林、路、屋等进行合理布局,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过程中综合各个涉农项目共同建设新农村。各涉农项目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并达到水土保持要求,按要求组织检查验收,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

4.培植优势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中,水保部门要把握新农村建设重点,把项目实施与培植优势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庭园、房前屋后的空置闲地,大力发展“小果园、小茶园、小鱼塘、小菜园、小竹园”的庭园水保经济,同时按照“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经济发展思路和 “猪—沼—果—鱼”立体开发的种养模式,以果业发展带动生猪产业,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建立起无公害、无污染、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加快当地农村產业结构调整步伐,让农民真正享受到金山银山般的实惠,欣赏到绿水青山的美景。

5.抓好美化绿化,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小流域治理中注重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村镇绿化、美化、靓化、生态园林建设等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促进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一方面,制定以道路为线、以村落为点、以山地为面的绿化模式,在道路两侧的裸地和排水沟边坡种植灌木、草皮,尽量扩大绿地面积,充分激发农民建设秀美家园、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猪—沼—果—鱼”的生态农业模式,开展生态型清洁小流域建设,大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净化水质,使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为群众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源。

6.强化预防监督,保护新村建设成果。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对各种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执法,紧紧围绕“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和“硬化、绿化、美化”的目标要求,落实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尤其是水保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水保方案审批、监督执法检查和水保设施验收的职责,及时查处违规的行为和做法,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对农村道路、溪河、水渠、山塘、水库、农田、房屋及社会公益设施的破坏,保护好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跟进,加强监督和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把新农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水土保持生态示范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