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时间:2024-04-24

摘要: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很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将继续。如何把握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出发展误区是关键。因此,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脚步,突出“精品”意识,培养文化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破坏性发展,发挥特色,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是相对性的优化策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11-02

在当今世界各种产业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中,作为起步较晚,而又发展迅猛的文化产业来说,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而覆盖面之广,也令人咋舌称奇。这种快速发展的文化现象,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理论学家的关注,他们纷纷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贬或褒,看法不一。但是,在当今金融市场不稳定,经济下滑的状况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上扬却是有目共睹的,对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所起到的作用却是积极的,种种迹象表明,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还很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将继续。那么,如何把握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复苏呢,这里我谨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产业主体支柱的新型经济,是人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物质生活需要满足以后追求精神生活需要满足的产物。文化产业形成于现代社会经济之中,它从两个方面显示出来:一是经济文化化趋势,即经济生产和消费由物质形态向文化观念形态转移的趋势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化趋势,即文化生产和创造向商品化、产业化的趋势发展。前者最明显的标志是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已逐渐从实用向艺术审美化方向发展,企业竞争力也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力竞争,企业文化的创造已越来越成为企业活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最明显的标志则是文化生产和消费已逐渐从公益事业向非公益产业转化,精神产品大量涌入市场。人们挖掘已有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产品的同时,不仅不会带来原有的文化资源的消耗和丧失,而且还会增加原有文化资源的含量。经济越发展,文化产品越多,累加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就越来越多;而文化资源越是丰厚,发展的潜力就越大,也会促进经济发展。

二、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基层决策者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文化产业属于新型的经济活动,需要特别重视。而基层领导往往重视传统工商服务业,忽略了这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对文化产业投入资金少,文化产业组织化、集体化程度低,规模小,获利能力小。同时,由于城市工业用地资源的局限性,受土地要素的制约,不少富有发展潜力的印刷包装、文化用品、工艺品等生产企业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取得必需的生产用地极为困难。

(二)生产手段落后,规模型发展力度较弱。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中的支柱产业,因此,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主动和积极的,并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仍停留于传统技术层面,文化科技人才密度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总量规模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以致中国的大多数文化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如音像制品的生产中,使用的都是发达国家淘汰的生产工具,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发展速度过慢。

(三)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推出高科技产品。在文化产业中,大型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家庭式、作坊式企业占重要地位,尤其缺乏像华鸿、百思得等这样的大企业和集团。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滞后,产品档次不高。文化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偏弱,自主创牌意识不强,注重模仿和缺少创新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数量过少。

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出发展误区。为扶植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和相关规定,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投融资规定、低息贷款、企业用地、设施建设、税收返还、奖励基金等政策。目前,不少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盲目型。在传统、现代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上任意穿梭、随意而为,今天某个项目“火”了便大干快上,明天某种园区流行便批地设置。二是自然型。在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疏于支持,任其自然生长、自然淘汰。三是求全型。传统、现代、新兴什么都要、什么都上,形成了“小而全”与自我封闭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偏好主导型。根据主管部门或某些人的喜好和认识来确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生产服务设置。这些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误区,要全面梳理和确定本区域的文化产业资源及其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本的可能性,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优劣势比较。着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面实施开放战略,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摒弃短期行为,形成产业自身的延伸与辐射。

(二)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脚步。目前,文化、出版、广电、新闻、文联、作协、社会生产组织等行政、社会团体、企业、演艺单位等分属不明、各自为政和多头发展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建议在政府部门的整体框架中,设立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部门,对所有文化产业的内容、形态及相关资源、资本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在此基础上,与党委宣传部门建立指导性联系,统一规划、全面整合、分属明确、强大主体、拓展市场,加快发展。

(三)突出“精品”意识,培养文化创新能力。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居于核心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加强政府、文化产业从业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从坚持、保护、规范和引导四个方面加强对文化创新的组织和管理,为文化创新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和宽松的舆论氛围。要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资源开发,改变那种粗放式、简单式、低效率的开发行为。文化资源只有通过市场开发才能转化为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在转化途径选择上,主要应通过创意化、科技化方式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如大力实施品牌特色战略和精品工程,充分利用品牌来整合和开发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项目和知名品牌,发挥品牌的延伸效应,形成影响力强的产品链,以创意化、特色化制胜,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

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以优势产业培养人才,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以良好机制激励人才。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文化产业专业培养的优势,培养高学历、高层次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文化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五)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破坏性发展。建立一套有规制标准和规范约束的完整保护体系,强调多样化保护方式,完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加强法制管理,将文化资源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发

(接上页)

展过程中,要科学保护文化资源,确保资源永续发展。要避免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开发,避免毁损文化遗产的本真样态、原始风貌和损害其整体生态环境,同时对散失、濒危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及时的抢救性挖掘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 发挥特色,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业是融旅游景点、设施、产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生命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生命,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唱好“地方戏”,打好“特色牌”。一是以传统建筑和山水景点为主,将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相融合,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二是以民俗文化角度,充分发挥专业剧团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设立露天小剧场、露天小舞台等场所,演出京剧、豫剧、吕剧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使游客观光的同时欣赏文艺,并借此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