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独山县农业发展方向及建设基本思路

时间:2024-05-30

杨永健

一、独山县农业概况

独山县位于贵州省最南端,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2442.2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5.3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单季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茶葉、烤烟、水果、中药材等。畜牧业以两牛(肉牛、奶牛)一猪一羊为主。蔬菜、畜牧、烤烟、茶叶、水果、中药材是独山农业的六大特色产业。商品蔬菜基地常年种植达20万亩左右,年产西红柿20万吨,菜豆5万吨。茶叶种植3.5万亩,年产干茶300吨。烤烟1.74万亩,产量4万担。水果4万亩,主要有梨、桃、李、欧亚精品葡萄。中药材4万余亩万亩,主要为铁皮石斛、灵芝、板蓝根、野葫芦、龙胆草、金银花等。

二、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已由原来的生产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城市发展对农业在提供生态屏障和无公害农产品、调节城乡生态平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还存在“先发展起来再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错误思想,对生态建设不够重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民的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时有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虽然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先进地区比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再加上投入比较分散还不能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和引导效应,多元化、社会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三是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务农多为中老年人,思想观念滞后,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差,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难度大。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农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根据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总方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线;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农业产业层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整合,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走“生态循环、高效优质、安全文明”的现代大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基本建设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围绕“四化”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业可持续化、无公害化、生态化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生产环境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农田路网等综合治理项目,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技术,禁止施用有残留、残毒的农药、化肥,继续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市场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1.加强组织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身体健康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保护生态资源与发展经济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入活力,建立激励政策与机制,制订奖惩办法,利用各种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循环意识。

2.认真抓好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广大农技人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不断加强科技攻关协作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搞好农作制度创新和实现农牧业的高产、高效、优质。

3.强化高效生态农业环境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按照标准农田的实施标准,进一步抓好农田水利、排灌、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与灌区节水改造,切实解决农村农业的生产生活用水,确保高效生态农业的安全生产。

(2)强化各种农业保护性措施,抓好高效生态农业的环境建设。进一步合理使用和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逐步加大有机肥料施用量,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和农产品塑料包装材料,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积极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控制农药残留和化肥流失。加快全县畜禽养殖场与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抓好畜禽废弃物污染处理。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尽快改善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4.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活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建立健全农产品及其原产地认证制度,重点围绕独山特色优势农产品,建好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确保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入市。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建设,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监督机制,严格控制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农产品质量的危害,抓好兽药、饲料与饲料添加剂、食用农产品安全。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完善日常巡查和专合项整治相结的农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经营、使用假冒伪劣和违禁药物的行为,确保生态高效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2)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高政府对重大动植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和抗风险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广大种养殖户的疫病防治常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植保和兽医人员的业务技能和防疫意识,搞好防疫服务。抓好农药化肥和饲料兽药动物无害化处理,切实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尽量减少事故的隐患,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好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本地优势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载体,完善联系制度,落实配套措施,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实行技术创新,尽快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加工能力和经营水平。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