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气象服务层次和发展重点探析

时间:2024-05-30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在社会各领域中快速发展,在极大提升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对各项公共服务事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及要求。其中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事业类型之一,公共气象服务不仅直接关系着人们对气象信息接收和了解,同时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公共气象服务,从需求角度,分析了其服务层次,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一些重点发展措施。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层次;发展

在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当下,对于各项服务需求都有了不同层度的提升。以往公共气象服务主要针对的是农业生产活动,随着人们旅游出行、健康养生等方面需求的增多,人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需公共气象服务部门更具需求层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一、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层次

通常而言,公共气象服务针对用户的需求可被分为四个层次:一,气象信息获取层次,在这一需求层次中,要求公共气象服务能够对气象信息进行完整采集,并对用户传播。二,气象知识。在这一需求层次中,对公共气象服务提供的气象信息有了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三,气象行动。在这一需求层次中用户将公共气象服务提供的气象信息作为生活及生产活动安排的指导依据。四,气象幸福度,在这一需求层次中,用户可根据气象公共服务获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科学的生产安排。

二、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问题

1.服务范围小。现阶段,我国社会处于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生活领域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都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蔬菜种植、渔业养殖、畜牧、物流运输、旅游出行等。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主要面向的依然农业生产活动。公共气象服务格局小,类型少,涵盖面过窄,服务业务空白区多,推出的服务产品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科技含量低。近来年,我国各领域科学技术研发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推动了我国各生产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目前,各地区公共气象服务部门虽然在预测本地区的气候变化中应用了一些先进的系统软件,但是在应用先进技术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地域性因素,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这不仅造成了技术问题频繁出现,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科技转化效率,进而使得公共气象服务的技术含量大大降低。科技含量低、转化率差,使得公共气象服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不够客观可靠。

3.供需差距大。当前公共气象服务供需差距大,在城镇地区公共气象服务往往无法满足人们对旅游出行、外出公干等方面的气象服务需求,同时在我国物流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物流气象服务并未取得相应的发展。同时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绝大多数农民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渠道依然通过广播和电视这两种传统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过于单一,造成信息流通受到较大限制。加之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网络基础建设几乎为零,使得农业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受到影响。以上问题造成了当前公共气象服务需求与供给关系失衡的现状。

三、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策略

1.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工作中的相关条件、环境、设备、操作技术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针对这一情况,各地区公共气象服务部门单位应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围绕新设备、新技术、新规范展开培训,以此提高气象信息收集和传播的质量及效率,避免因人员业务水平不合格,造成的服务质量下降。同时,公共气象服务部位单位还应明确责任划分机制,采用绩效评估方式,增强预报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逐步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化公共气象服务团队。

2.完善服务体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因而必须重视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构建。公共气象服务能够为规避和防范农业生产活动中因自然气候引起的损失和災害,以及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气象参考和指导,确保人身安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应着眼全局,从整体出发,明确服务对象优化升级服务业务和产品,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气象服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各地区气象部门可因地制宜,推出符合地区生产活动规律和特点的专项服务。例如,向农业活动推出专项定制天气预报服务,提供更精确的气象预测信息给传统农业,为有旅游出行需求的用户打造专门的旅游气象业务产品。

3.提高科技转换率。现阶段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气象公共服务整体科技投入和水平偏低。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首先应加大科技投入,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服务科技含量,优化业务能力和产品质量。在业务和产品的研发推广方面要朝着多元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公共气象服务还应充分发挥出交叉学科和专业的优势,学习和吸收与气象预测相关专业的优点,以此为前提,探索和创新预测技术。各地区气象部门还应加快建设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大开发新业务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构建一个具备决策、预警、灾害监测、评估、天气预报等功能的信息化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以此真正将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比如,传统的农业气象信息是以定性和统计为主,通过运用GI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可构建新型的动态农业气象信息模型,提高预测信息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4.加大宣传力度。技术、人员等方面是影响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宣传手段也是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虽然这些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极大方便了城镇居民,但是大部分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加之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新媒体传播渠道在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宣传作用实际不如传统媒体渠道。因而,各地区需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落实宣传工作,加大天气预报信息传播范围,让农民群众可以及时接收信息。例如,可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实时更新推送天气预报信息。

四、结语

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服务体系,创新气象观测和信息收集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为我国现代化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贾天清,黄光明.基于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气象服务层次和发展重点[J].广东气象,2015,05:34-35+41.

[2]林忠.基于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气象服务层次和发展重点[J].科技风,2014,07:269.

作者简介:胡蓉(1973-6-),女,汉族,湖北省通城县人,本科,助理气象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