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摘 要:利津县地处鲁北,濒临渤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这里入海,形成了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利津县又属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是山东省冰雹天气的主要路径,干旱、冰雹灾害几乎年年发生,每年给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达上亿元,直接威胁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如何防御冰雹、干旱灾害,是利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利津县按照边建设,边发展,边服务的思路,县政府和各县区积极筹措资金,建成了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网,布设高炮作业点17个,配备机动作业火箭增雨发射车部,作业防护能力基本覆盖全县农作物主产区。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新路子。
关键词:人工防雹;增雨
一、利津縣人工防雹增雨现状分析
1.机构设置: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利津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如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是利津县委、县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人工防雹增雨工作是防灾减灾、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人工防雹增雨工作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事来抓。在1997年,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通知》,对人工防雹增雨的工作机构、经费投入、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工防雹增雨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县气象局局长任主任的县人工防雹增雨办公室,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县上下的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办,气象部门主抓,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经费渠道:弹人工防雹增雨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需经费是必要的生产费用。做好防雹增雨工作资金投入十分重要,经费渠道是关键。县政府和各乡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防雹经费列入了各级财政预算,每年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防雹增雨工作,特别是高炮火箭药费和炮手工资等经费财政优先保证。
3.管理体系:人工防雹增雨工作涉及面广,炮点分布在乡镇、农村,人员相对分散,管理难度相当大。为强化对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管理,县政府把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列入了政务督查的考核内容,关键作业期县政府领导亲自调度。县人工防雹增雨办公室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先后制定了《利津县人工防雹增雨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县人工防雹增雨办公室每年都举办全县炮手培训班,聘请知名专家授课,并对所有炮手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所有作业人员都能持证上岗。同时,请高炮专家对全部高炮进行检定,确保高炮无任何故障。县人工防雹增雨办公室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县区各炮点的督查考核力度,在作业期到来之前,组织专门的力量对每个炮点的作业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每个炮点组织、人员、工作三到位,高炮、弹药、通信、制度四落实。进入作业期,全县各级防雹增雨办公室严阵以待,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天气演变,确保每次冰雹天气过程不放过,做到每个炮点关键时刻都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作业期结束后,县人工防雹增雨办公室及时组织人员对全县的所有炮点进行考核、评比,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4.作业成效:为充分发挥人工防雹增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利津县不断加大对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开发力度。县防雹增雨作业指挥室相继建立了VSAT单收站,不断增加高炮布点密度,配备了5套机动火箭增雨系统。先后研制开发了《利津县人工防雹增雨作业预警指挥系统》、《利津县冰雹判别与预报方法研究》、《利津县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利津县人工防雹增雨效益评估系统》并投入业务应用,同时充分利用714CD数字雷达、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卫星定位系统,使防雹增雨作业向着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二、存在问题
虽然利津县的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各级政府重视,机构模式比较合理,经费渠道比较固定,工作管理也比较到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科技开发力度不够:缺乏以实时监测、信息加工、作业决策、效果评估为核心的科学技术体系,作业指挥、效益评估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
2.作业炮点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建设标准低,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固定炮点较少;
3.改善生态环境意识不够:普遍存在对防雹减灾和应急抗旱增雨比较重视,而对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认识不够的问题。
4.是作业炮手队伍不稳定:专业程度较差,业务素质偏低,基层炮点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三、发展思路
1.加快人工防雹增雨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以提高防雹增雨作业的决策指挥、效益评估为目的,建立以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探测为支撑,闪电定位、加密自动气象站、单雨量站、测雹板为基础的综合探测系统,进一步完善防雹作业上下游联防机制,发挥作业体系整体功能,有效提高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决策指挥科学化、效果评估客观化、作业流程规范化。
2.加快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科技开发力度。以提高防雹增雨作业的决策指挥技术、提高作业效益为重点,以省人工防雹增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本着多学科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科研和现场作业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云降水物理和化学过程研究,空中水资源分析研究,作业条件、判据研究,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和卫星遥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加强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努力提高作业能力,尽快实现作业决策指挥和效益评估的科技创新。
3.进一步拓展人影工作领域。在继续做好防雹减灾和增雨抗旱作业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开发水资源、不断满足生态环境建设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需求,进一步拓展人影工作领域,逐步开展以增加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森林防火和灭火为目的的人工增雨(雪)作业和人工消雾、消雨、消云试验。
4.是加快基层炮点建设。各级政府必须提高对防雹增雨工作的认识,树立长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固定炮点。建立专业的防雹增雨作业队伍,解决炮手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福利待遇等问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作业技术水平。强化管理,消灭安全隐患,预防和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作业。
作者简介:杨爱华(1963-11) ,女,大学本科,副高级工程师,从事综合气象观测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