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制约沈丘县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与解决途径

时间:2024-05-30

王苗苗

随着小麦优良品种的不断更新,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和小麦万亩高产示范方建设项目的辐射带动,沈丘县小麦生产迈入高产超高产阶段。如何打破当前小麦单产的徘徊局面,向优质高产水平迈进。根据多年的小麦生产实践和经验,对沈丘县小麦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与解决途径分析如下。

一、当前小麦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机农艺措施不能有机结合。在播种整地时,采取旋耕方式整地的比例较多,而且大多数旋耕机没有配套的镇压工具,而许多农户因没有工具耙压,耕层浅和土壤悬虚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加上大部分播种机也没有镇压装置,使一些旋耕后未进行耙压的地块造成深播弱苗现象,部分形成小老苗,同一块地出苗不一致,不整齐,影响壮苗早发和安全越冬。

2.干旱。在小麦生产中表现为播期干旱、秋冬干旱、春季干旱和灌浆期干旱,主要以秋冬干旱和春季干旱出现较多,影响较重。在田间管理上,农民只注重浇“保命水”,不重视浇“丰产水”,加之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浇水成本较高和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紧缺,直接影响了农民抗旱浇麦的積极性。因此,干旱已成为当前小麦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施肥不科学。为追求小麦高产,部分农民盲目施肥,适得其反,结果既降低了肥效,又污染了环境。主要表现:一是配方不合理,存在偏施肥问题。重无机肥轻有机肥,只施复合肥不施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二是方式不合理,造成营养过剩或不足问题。部分群众多采取肥料一次底施方式,年后不追肥,易出现冬前旺长或后期脱肥现象;三是追肥方法不合理,降低了肥效。部分群众为了省时省力,采取雪天或雨前撒施的方法进行追肥,降低了肥料利用率,限制了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4.播量偏大。受“稠麦打得多”片面认识和冬季干旱的影响,部分农民任意加大播量,导致冬季旺长,中后期群体偏大,个体较弱,综合抗性降低,存在病虫高发和倒伏隐患,加大了小麦倒伏的风险。据调查,抽穗扬花期倒伏可造成减产30%以上,灌浆期倒伏可减产10%以上。因此,播量偏大也是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

5.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目前,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经商务工,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这部分人体力有限,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因而在小麦生产中出现了管理粗放、关键技术落实不到位、不及时,制约了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病虫防治不及时。农民对土壤处理重视不够和用药量不足,致使小麦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较重,造成小麦缺苗断垄。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害防治,不注意预防或防治不及时,往往在病害症状表现明显,甚至是已造成危害时才进行防治,防效不好,造成减产。二是施药技术不当。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麦田只打一遍药,且一亩地用水量不足两桶,起不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甚至会因对药浓度过大,造成药害发生。

二、解决途径

1.做到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整地质量。从麦播整地时开始,农机整地一定要严格按照小麦高产栽培的农艺技术要求进行,按照“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的标准,全面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杜绝深播弱苗现象,确保一播全苗,实现苗齐、苗匀、苗壮,打好播种基础。

2.科学配方施肥

(1)施足底肥。麦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小麦底肥应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与配方合理的复合肥或复混肥结合施用,以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养分平衡。根据测土结果和目标产量施用化学肥料,亩产500千克的麦田,一般亩施有机肥3-5方、纯氮(N)12-14千克、磷肥(P2O5)8-10千克、钾肥(K20)5-8千克、硫酸锌1-2千克。氮肥总量的60%和磷钾锌肥一次底施,剩余40%氮肥在小麦拔节期追施。

(2)巧施追肥。根据苗情,分类管理。底肥充足,生长旺盛的一类、二类麦田,返青期一般不追肥,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 千克;底肥不足,播种晚,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三类麦田,应早追、重追返青肥,每亩追施尿素10 千克左右。追肥严禁撒施,最好采用耧串,做到肥料深施覆盖,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3.预防倒伏。虽然小麦倒伏多发生在后期,但根本原因主要是生育前期栽培管理不当所致。因此,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倒伏。小麦倒伏大多是前中期田间管理措施不当,引起小麦旺长和群个体发育不协调,形成了病虫害偏重发生和倒伏的隐患,因此,为预防小麦倒伏,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管控措施,控旺防倒。一是合理调控肥水。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返青期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对于底肥不足、长势弱的麦田,及时追施返青拔节肥,促进植株早发快长;对氮肥施量偏大、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尽量不浇返青水。二是化学控旺。对播期早、播量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在起身期每亩用壮丰胺30-40ml 或15%多效唑30-50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以控制旺长,预防小麦倒伏。

4.预防小麦冻害。小麦冻害虽然是因低温天气引起,但是冻害的轻重程度与生产管理措施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冻害要从小麦备播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全程防护,避免冻害发生。

5.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小麦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有虫早治,无病早防”。播种前在选准优良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以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防控为重点,做好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冬前应重点抓好麦田化学除草,同时加强对地下害虫、小麦胞囊线虫病的防治;返青至拔节期,重点防治麦田草害和纹枯病,挑治麦蚜和麦蜘蛛;孕穗至扬花期,重点防治条锈病、吸浆虫,科学预防赤霉病,兼治白粉病、叶枯病;灌浆期是多种病虫重发、叠发、为害的高峰期,重点防治条锈病、穗蚜、白粉病和叶枯病等,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等混合使用,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等一喷多防,增加粒重,确保丰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