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植被修复与景观重建

时间:2024-05-30

杨易平

摘 要:湿地作为地球上具备多项功能且独特的生态系统,其属于自然界中最有生物多样性的一种生态景观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湿地保护逐渐在生态省市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生态理念下的湿地植被的修复,及景观林带的重建实施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湿地植被;修复;景观;重建

湿地作为陆地和水域间的生态交错区,其属于地球上陆地与水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另外,湿地作为较为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其还是最有生物多样性的一种生态景观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避免环境污染、土壤侵蚀的控制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保护湿地及恢复湿地的生态,其对生态平衡的维护,生态状况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几年,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造成的影响,当前世界各处的湿地仍处于逐渐退化或者即将退化中,尤其使湿地的修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恢复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对生态理念下的湿地植被的修复,及景观林带的重建实施分析探讨。

一、生态理念的湿地植被修复

1.食物链修复。所谓的湿地植物,就是除去鱼类饵料,作为珍稀水禽食物来源的植物,如眼子菜、苦草、菹草、狐尾藻、大茨藻等,属于雁类、鹤类等植食水禽主要的食物来源。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就会对湿地植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导致资源缺乏,这就会对植食水禽的饮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开展人工补植,以此对植食水禽的食物链完整性进行保障。

2.驳岸修复。湿地驳岸作为湿地和陆地间的过渡带,其作用主要为:可以对湿地驳岸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丰富;地表的雨水通常会汇集在湿地前,可对雨水实施净化;可以使湿地附近的土壤水源的涵养力有效增强。但是,由于大部分河流、湖泊、水库驳岸都已经被固化,这不仅会对湿地的景观林带造成影响,而且还会使植被具备的净化功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驳岸的固化状况尽量减少,并对湿地的生态驳岸进行建立,最大可能的对湿地驳岸的植被具备的美化及净化功能进行恢复。

3.农业面源污染的修复。湿地周边通常有很多农田,农业的生产不仅属于对湿地面源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并造成湿地淤积。该种状况的修复主要是在湿地的周围相应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的策略,其作用通常为: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农业生产而运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随着地表径流流入到湿地,并使农业面源造成的污染有效减轻;木本植物在实际生长的时候,通常会对土壤中的 N、P进行有效吸收;可以使由于农业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有效减少;木本植物通常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不仅可以固沙固土,而且还可以减缓水流,避免泥沙流入到湿地。

4.生物多样性修复。生物多样性的修复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丰富湿地的物种。对湿地的植被进行栽培,通常可以有效改变湿地物种单调的状况,促使湿地的生物实现多样性,并使生态系统更趋向于稳定性,从而使生态系统的具体产出率有效提高。(2)为鸟类营造繁衍、栖息场所。如在湿地岸边种植水杉、荻、芦苇、池杉、柳等形态较大的植物,促使湿地与陆地相连,为鸟类的繁衍及其逃避天敌构建良好的条件。(3)对湿地环境的指示植物进行栽培。龙舌草、凤眼莲等都是良好的监测物种。例如,凤眼莲通常对砷(As)极为敏感,水中的砷(As)含量高达0.06mg/L的时候,2 h后凤眼莲叶片就会产生伤害症状,可以对水中是否有砷(As)实施监测。(4)湿地的植物景观构建。对于水生植物而言,其观赏季通常为夏季,冬季具备的观赏性较差。因此,在对水生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通常需选择相应的常绿以及半常绿的种类,其可以使冬季的景观得到有效美化。虽然部分水植物在冬季枯萎后,仍具有相应的观赏性,所以,在配置的时候需要多加考虑。(5)护岸植被的构建。湿地周边栽植水杉、植柳、池杉等相关植物,通常可以对洪水对湿地堤岸造成的冲击有效抵御。

二、景观林带重建

景观林带在开展重建的时候,通常需要遵循选择合适的种植植物、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原则,并根据湿地的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对湿地景观林带实施重建。

1.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在对湿地景观林带进行重建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种植树种尽可能为乡土树种,并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景观林带的重建植物尽量选择当地的,或者融于当地的植物,这样不仅成本低,更容易生存,且不会对当地的物种造成破坏,并导致物种入侵;对于水蕨、中华水韭、莼菜等较为珍稀物种的存有的区域,通常具有较大的难度,需加强对原有植被的保护。(2)注重植被的季节变化,合理种植。景观林带在重建中,需依照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茫的特点进行重建,不同植物在配置时需选择合理的比例,以此对湿地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同时,栽培的密度需要适中,否则会对植物空间的伸展造成影響。

2.不同类型植被的配置

(1)池塘、湖泊植被的配置。由于池塘、湖泊的水体通常较浅,风浪小且基质比较厚,可根据浮水区、挺水区、沉水区实施植物配置。对于挺水区而言,通常栽培菰、芦苇、荻、莲、菖蒲、香蒲、香蒲、花叶芦竹、千屈菜、木贼、藨草、莎草、酸模叶蓼等。而浮水区通常栽培芡实、凤眼莲、水鳖、野菱、槐叶萍、睡莲、萍蓬草、荇菜、荇菜、茶菱、满江红等。对于沉水区而言,通常可栽培菹草、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黄花狸藻、金鱼藻、狐尾藻等。

(2)河流植被的配置。河流通常具有较大的水位落差,流速快,且河床多砾、沙,其基质较贫瘠,植物通常不易存活。河流栽培植物时,通常不能对河道泄洪造成影响,通常可在汊河道、次河道、开阔地带栽种植物进行护岸,河主道通常不易栽种护岸植物,尤其是高杆的阻水植物,通常需种植在两岸,避免对泄洪造成影响。对于城市的河流而言,其水体通常较深,可以通过人造浮岛技术或者是围栏栽培技术对湿地的植物进行栽培,通常具有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的作用。

(3)驳岸植被的配置。湿地驳岸通常要在确保防洪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固化的比例。必须要固化的,对于丰水位、平水位以上的驳岸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固化:(1)植栽法,也就是在驳岸的横切面或者网格状的植草系统当中种植相应的草本植物;(2)筑堤法,也就是在部分石缝中种植植物。筑堤法以及植栽法中较为常见的植物栽培包括狗尾草、络石、狗牙根、麦冬、白茅、结缕草、沿阶草等。丰水位的上部可以全部实施绿化。如果驳岸整体需固化,就可以在水岸的坡地上修建花台,通过垂直的绿化技术,将可攀援以及垂枝的植物进行栽培,从而使驳岸的绿化率得到有效提高,并构建绿色化的视觉环境,常见的植物包括爬墙虎、云南黄馨、紫藤、凌霄、常春藤、薛荔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湿地植物是水域与陆地交错地带的重要生态系统,其对生态平衡的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湿地植被进行修复的时候,需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的优势种,通常为乡土植物种,其通常可以使湿地景观林带得以有效恢复,并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

参考文献:

[1]朱晓红.流域水文过程与湿地景观格局关系研究[J].河北水利,2018(08):37.

[2]杨锦.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J].环境与发展,2018,30(08):203+205.

[3].着力生态修复  改善湿地环境[J].林业与生态,2018(07):13-14.

[4]丁中宝.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18):163+165.

[5]赵永全,何彤慧,夏贵菊,邓鑫.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及方法概述[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26(01):61-6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